放弃华为,套现阿里 1.2 万亿,软银在中国赚钱太舒服了?

鸣远 2019-06-11 13:25:28
行业观察 2019-06-11 13:25:28 阅读 1227 评论 0

软银放弃华为!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现在的美国就像一只焦虑不安的老母鸡,将每个出现在视野中的人都当成前来偷鸡蛋的坏人,特别是华为。

所以听说华为的5g即将推出后,美国不惜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况,也要将华为列入 “实体清单”,美国的部分企业也心照不宣地行动起来:与华为合作了九年的谷歌说散就散,宣布停止与华为的部分合作;微软的美国线上商城很快将华为 MateBook X Pro 笔记本下架。

美国企业配合一下政府的演出也就罢了,一些日本企业也跟着“表忠心”,这就很有些讽刺意味了。

20年前,如日中天的日本东芝就是因为威胁到美国,被美国一手绞杀掉的,美国还通过“广场协议”重挫正在起势的日本经济,直接导致日本“失去20年”。

可惜,商人得利不重义,这么沉痛的历史教训,对一些日本企业没有丝毫触动。

在美国对华为的禁令生效后,作为阿里巴巴最大股东,软银马上与日本政府讨论,“将顺应(政府的)期待”,暗示将不采用华为设备。

随后,软银选择诺基亚为其提供商业5G服务,爱立信则成为软银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供应商。

而在去年年底,使用爱立信网络服务的软银曾遭遇到罕见的四小时断网:上百万部手机罢工、东京迪士尼的电子门票无法显示、很多和外界失去联系的人都以为世界末日到了。

但爱立信的断网事件并没有影响软银弃用华为的决定,一周后,软银决定逐步更换华为4G基站设备。

而就在孙正义与诺基亚牵手的同时,华为已决定在韩国建立首个开放式5G服务开发中心,并将允许其他公司测试其平台。

对华为而言,目前全球已经有30个国家的46家运营商和华为签订5g合同,软银?只是华为的一个合作伙伴而已。

何况日本的市场只有一个云南省那么大,一个天气预报只需要一句“今日全国有雨”的国家还能翻得起什么风浪?

套现阿里1.2万亿

作为一家世界性投资公司,软银曾在中国留下了很多成功的投资案例,也的确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有过突出贡献。

比如说,这些年软银曾先后投资过分众传媒、万国数据普丽盛、迪安诊断等国内企业,特别是8000万美元投资阿里巴巴,让软银得到高达4000倍的回报,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也一度凭此成为世界首富。

如今,作为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软银每年在中国都要赚走上千亿元的利润,从某种程度来说,中国已成为软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提款机。

但是,软银还是一边赚着中国的钱,一边放弃了合作多年都没出过任何安全问题的华为,最近还从阿里套现1.2万亿日元(约合768亿人民币)!

根据阿里巴巴日前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在2019年第一季度套现768亿人民币后,软银还是持有25.9%的阿里股份,仍然为阿里的第一股东。

也就是说,软银的吸血行为还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断上演。

而软银把套现的钱用到哪里去了呢?答案是:投资美国公司。

在获得阿里1.2万亿日元的套现后,软银加大对美国电信公司的投资,在该公司占股70%后,一举收购芯片巨头ARM。

所以在美国宣布对华为禁令后,ARM马上宣布对华为断供就不奇怪了,因为从某种程度而言,孙正义的ARM已经是一家美国公司。

为了向美国靠扰,孙正义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了。

我们让软银在中国赚钱太舒服了?

其实,不管是软银和华为停止服务还是出售阿里的股份,都掩盖不了一个基本事实:软银当前的状况并不太妙。

想一想也是:如果真的是自己有实力,谁还会看美国的脸色?如果企业真的经营状况良好,谁愿意出售连华尔街都看涨的阿里股份?

就拿软银出售阿里股票来说,其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套现还债提振市场对软银的信心。

根据软银发布的2018年全年财报,该公司目前累计负债金额高达9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约为6630亿。

但是:通过出售阿里股票真的能让软银走出困境吗?

尽管在过去,软银和众多中国企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在美国发出对华为禁令后,软银的一些超常规的做法已经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其品牌形象在国内也已经急转直下。

所以说,人啊,最可怕的是认不清趋势。

别看美国在科技领域的优势仍然强大无比,所以他们才可以有持无恐地发号施令、为所欲为。但在一些单个项目比如说在5G发展上,中国已经迎头赶上,华为更是5G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先者,谁看不到这一点,谁就有可能失去中国这个最活跃、最广阔的市场,也会失去5G发展的制高点。

所以我们看到,在中国一系统反制政策即将出台之前,很多美国公司已悄然收回当初的表态,转而寻找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华为合作。

而软银在这时却逆流而上,一方面对中国企业说翻脸就翻脸,另一方面却尽力讨好“美国爸爸”,软银,何前倨而后恭如此也?

是因为中国让这家日本公司在中国赚钱太舒服了?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