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无闻的小米金融 赴港押宝 “天星”

鸣远 2020-06-11 17:32:48
生活服务 2020-06-11 17:32:48 阅读 1278 评论 0

在巨头林立的江湖上,避其锋芒或许才是上策。

成立于2015年9月的小米金融,是小米集团旗下的金融服务平台。虽然金融布局的起步时间晚于阿里、腾讯等,但小米金融在相关牌照获取上却一点也不含糊,从支付切入消费金融、商业保理等业务领域,同时通过参股和收购获得银行、保险中介等金融牌照。

正如蚂蚁金服之于阿里巴巴集团、京东金融之于京东集团、度小满之于百度集团,三年后,小米金融也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2018年,小米的金融相关业务均已重组至小米金融,拟采用股权激励的方式将小米金融作为独立运营主体逐步剥离。

背靠庞大的米粉用户基础以及完善的产业生态链条,小米金融一直被视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潜在巨头。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距离。

尽管小米金融全线铺开各种业务,还走上了同样的拆分、独立运营之路,但在蚂蚁金服、财付通等主导的互联网金融江湖上,小米金融仍难显突出优势。

那怎么办呢?放弃吗?当然不可能。在2017年的小米内部年会上,雷军就将互联网金融定位为小米五大核心战略之一。雷军指出,小米的主业属于制造业,硬件之外的软件增值服务收费还没有成为主流,而现在金融业务利润率相对更高。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2019年5月9日,小米集团和亚洲最大独立券商尚乘集团合资设立的天星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星银行”),获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发虚拟银行牌照。

6月11日,雷军难掩激动的心情发微博宣布,香港虚拟银行天星银行今天正式开业,他更是直言“这是小米金融业务新的里程碑。”

区区一间虚拟银行,何以成为小米金融的里程碑呢?

首先,尽管香港的金融市场高度发达,但其金融科技发展程度与内地存在较大差距。目前的银行市场主要把持在汇丰、中银、恒生、渣打四大传统银行手中,金融创新动力不足。

对于小米金融在内地金融市场的寂寂无名的原因,经济学家宋清辉曾指出,“小米金融业务的推进的最大难点在于市场知名度较低。”无名的原因是因为知名度低,这是个死循环。

显然,来到了香港,就是小米金融打破死循环最好的助推力,与阿里、腾讯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扫在内地金融市场被压制的阴霾,可以尽情大展拳脚。

另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虚拟银行牌照有可能成为小米金融发力海外金融业务发展的新起点和国际化的新跳板。

众所周知,小米在海外市场上颇有建树。2019年的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309.6百万,同比增长27.9%。其中中国大陆地区的MIUI月活跃用户数为109百万。这意味着,小米的米粉有64.79%活跃在港澳台海外,进击香港金融市场的确是明智之举。

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吃过“名气小”之亏的小米金融,似乎有借香港市场打响“天星”品牌的意图。

天眼查数据显示,5月18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申请了5项“天星数科”商标权,该商标属于“36-金融物管”分类,当前处于等待实质审查状态。

想来,小米金融今后还会以“天星”之名,做出更多实质性动作。未来,“天星”品牌能不能在香港金融市场走红呢?《电商报》将持续关注。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