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之殇(上) | 人人乐变卖资产悬崖求生

鸣远 2017-09-12 15:27:15
零售 2017-09-12 15:27:15 阅读 2169 评论 0

今年4月刚刚摘下“*st”帽子的人人乐,公司经营再一次陷入了窘境。继7月关闭了经营长达21年的深圳南油首家门店后,人人乐的经营状况不仅没有好转的迹象,反而在8月份交出了一份令投资者“心寒”的半年报。

8月18日,人人乐公布2017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亏损额度约1.3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亏损额度扩大比例竟高达925.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约为8406.17万元,与去年亏损的5324.05万元相比,同比亏损额度扩大高达1478.9%。

此外,人人乐因2014、2015两年的持续亏损带上“*st”的帽子后,2016年呈现的一份盈利财报,其盈利增长所依赖的,是通过变卖资产,来获得巨额收入并实现扭亏为盈,人人乐主营业务的式微以及经营的破败可见一斑。

曾经的人人乐可谓风光无限,不仅胆敢与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正面硬抗,还一度杀入中国企业500强。但实体零售的寒潮呼啸而至,人人乐的业绩也随着电商崛起而迅速下滑,似乎至今都仍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记者统计我国当前的实体零售企业时发现,实体零售似乎无一例外都陷入了亏损的泥淖,实体零售之殇毫无休止之意。

亏!亏!亏!

8月18日,人人乐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财报,报告期内,人人乐实现营业收入约为47.73亿元,同比去年下降了10.51%;此外,人人乐上半年净利润约为1.35亿元,同比去年下降比例高达925.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8406.1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亏损比例竟高达1478.90%。

一方面,作为一家以零售连锁商超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人人乐上半年的主要亏损基本都来自于其上,在营业收入减少的同时商品的毛利率也在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在人人乐所列出的7个主要参股子公司中,其中的5家均出现1700多万元到4500多万元等不同程度的亏损,“触目惊心”的财报信息都在警示着投资者人人乐这家老牌企业令人担忧的经营状况。

在上半年结束后,人人乐对第三季度的业绩预估依然没有底气。人人乐预计第三季度将持续亏损,亏损额度在0.95亿元到1.55亿元之间。对此,人人乐表示,第一,公司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审慎关闭、处置部分租赁合约即将到期、长期亏损且经过调整后业绩仍改善无望的门店,将会造成关店损失;第二,三季度拟新增新业态门店数量较多,预计开店成本将增大。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3.1%,增速相比上年同期提升了6.3个百分点。明显反映出今年上半年消费市场的稳中向好,在我国零售业态发展回暖之际,人人乐做出亏损的预判无疑更突显其对经营后劲的信心不足。

事实上,由何金明在1996年创立于深圳的人人乐,不仅是最早跨区域发展的民营零售企业,也曾是最有希望成为全国性超市巨头的企业。人人乐2004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2008年便以105亿元的销售规模位列中国连锁百强的19位。两年后,人人乐正式登陆深交所,当年即以突破百亿、净利润2.37亿元的好成绩,成为中国连锁商超一面鲜明的旗帜。

然而好景不长,在2012年达到129亿元的营收高峰后,人人乐此后的营收便开始每况愈下,甚至从2014年起开启了连续两年亏损的“带帽”之旅。

2014年,人人乐实现净利润约为4.61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6441.48%。随后的2015年,人人乐在前一年高达近65倍亏损的增长幅度基础上,依然出现了净利润下降,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约为4.75亿元,同比再下降3.09%。由于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人人乐股票交易自2016年4月20日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人人乐”变更为“*ST人乐”。

直至2016年度“扭亏为盈”的财报正式出炉,人人乐才在今年4月获批,正式撤销退市风险预警。然而就是这样一份皆大欢喜的年报,实际上却隐藏着不少“猫腻”。

变卖资产垂死挣扎

《电商报》记者在翻查人人乐2016年年报时发现,报告期内,人人乐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01.57亿元,与2015年同期相比依然下降了9.46%。公司实现净利润约为6048.06万元,同比上涨了112.74%。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人人乐就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这一项依然是亏损状态,亏损额度约为9868.37万元。然而作为最能评判一家上市公司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该项,自2014年起便连续三年保持亏损状态,直至2017年上半年财报的发布,该项的亏损状态也毫无起色。

尽管如此,人人乐依然对2016年度的年报“十分满意”,并表示公司能够成功实现扭亏为盈,主要来源于改善主营业务经营、强化成本费用管控以及盘活存量资产等措施。此外,与大部分实体企业在电商刺激下尝试的线上线下融合一致,人人乐也通过这一方式来提升系统服务。

实际上,在人人乐营业收入中占比高达90.01%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反而下降了11.03%。此外,在人人乐全国多地主要控股参股的18个子公司中,多达14个子公司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而这些亏损的子公司不仅都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以商品零售为主经营业务,换而言之,人人乐的主营业务在全国多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而且普遍在苦苦支撑着经营。

在主营业务衰微的情况之下,人人乐竟然还能在2016年交出一份“扭亏为盈”的亮眼财报,实在是令人称奇。但就在记者进一步梳理其营业情况时,则发现了人人乐一个巨大的收入来源。

报告期内,人人乐营业外收入总额约为2.3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处置利得为1.80亿元、供应商补偿收入1724.72万元、呆账处理收入900.47万元、政府补助一项1061.24万元,以及未标明来源的其他收入1695.01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人人乐的净利润不过约6048.06万元,仅政府补助这一项的收入占比就将近达到净利润总额的20%。而纵观人人乐近三年的财务报告,自2014年开始,政府对人人乐的补助金额不断扩大,由2014年的582.61万元到2015年的995.62万元,再到2016年的1061.24万元。不难发现,随着人人乐主营业务的式微,其盈利收入竟然越来越依赖政府补助。

此外,人人乐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同意将公司全资子公司长沙市人人乐商业有限公司持有的长沙天骄福邸物业项目出售给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市浩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房产交易总价款为人民币43600.00万元。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收到深圳浩明共计支付的交易价款40600.03万元,占房产交易总价款的93.12%。

通过上述种种非主营业务的收入,积少成多,人人乐最终才能交出这一份“扭亏为盈”的年报。换而言之, 人人乐2016年之所以能够扭亏为盈,靠的并不是其主营业务,而一旦扣除了出售房产收益、政府补贴等非主营收入,人人乐极有可能连亏三年,面临退市风险,人人乐的焦急可见一斑。无奈主营业务实在不景气,人人乐为了保住上市公司的这个壳,也只有通过变卖固定资产这一手段了。

2013年人人乐公司的总资产约为73.27亿元,2014年下降至约69.09亿元,同比下滑了5.70%。随后的几年人人乐总资产不断缩水,2015年下降至62.01亿元并在2016年跌破60亿元,仅56.55亿元。直至今年上半年,人人乐的总资产已经缩水至52.12亿元,与2013年相比,整整缩水了21.15亿元。

人人乐缩水的21.15亿元总资产去向何处,除2016年财报稍有提及之外,其余去处不得而知。但很明显的一点是,垂死挣扎中的人人乐面对持续不断的亏损似乎已无能为力,为了“苟延残喘”地存活下去,或许只能紧紧握住变卖资产这根救命稻草了。

零售寒冬人人哭

面对着外部动荡的经营环境以及内部每况愈下的经营状况,人人乐创始人兼董事长何金明不得不在2015年重出江湖。何金明重新掌舵人人乐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将由过去的单一大卖场经营业态,转型为超市业态下的大卖场、社区综超、网购生活超市、高端超市四个细分业态。更重要的是,人人乐开始全面开发线上购物系统以及打造以生鲜+高效物流配送为目标的核心竞争能力,尝试生鲜自营模式的探索。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何金明尝试生鲜自营之举,似乎是从永辉超市中受到的启发。2008年的人人乐,曾以105亿元的销售规模位列百强第19位,而当时的永辉超市,其销售规模尚不足人人乐的70%,只有70亿元。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型发展,2016年永辉超市的销售规模已经达到544亿元,位列百强榜前十,而人人乐则掉落到了50名之后,如此巨大的反差,不禁令人唏嘘。

2015年8月,永辉超市引进京东43亿元的战略入股,双方在联合采购、仓储物流、打通线上线下O2O、金融等方面展开合作。紧接着,永辉超市与京东O2O业务——京东到家正式合作,京东到家APP平台并开始正式运营。另外,永辉超市旗下永辉云创布局的永辉生活和超级物种,也积极布局新技术和新零售,成为行业内的发展新亮点,其“超级物种”模式每每被与“盒马鲜生”并列提及。

两相对比之下,永辉超市很明显更早意识到电商的力量,也在转型之路走的更早更远。尽管复出的何金明动作频频,且无不显示着其建立人人乐线上业务并联通线上线下的决心,以及逐步完成从传统零售向新零售之间的过渡,但从去年的年报到今年的半年报情况来看,何金明一系列的举动成效并不大,人人乐的未来的道路似乎也充满着迷雾。

随着近年来经济大环境的逐步收紧以及电商的高速发展,实体零售不断遇冷正经历着难以抗争的寒潮,而这股寒潮似乎并未完全过去。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国零售市场销售规模持续缓慢下行,且主要实体零售企业的增速下滑明显。2015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2.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仅为4.3%,是历年来最低的一次。

在寒风凛冽的经营环境之下,垂死挣扎的实体零售不止人人乐一家。万达百货2015年关闭46家门店,2016年继续关店,其余关店的百货企业,还有百盛、新世界百货、八佰伴、新华百货、友谊商店等知名百货业。

除此之外,驻华的外资实体零售同样一点都不好过。2016年11月,马莎百货宣布关闭中国内地德 10家实体门店并退出中国。今年8月,马莎百货宣布出售其香港、澳门业务特许经营权。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2016年初宣布关闭中国11家门店。此外,自今年3月起,沃尔玛先后决定关闭长沙高桥店、北京望京店、广州天利店、郑州金水路店等11家店面。

不难发现,在经历了过去十几年宏观经济红利而完成高速扩张的实体零售,正集体遭受着增长放缓、巨额亏损以及大规模关店的寒潮。背后除了电商的巨大冲击外,实体经济增长放缓,门店租金、员工薪酬支出等经营成本不断攀升都联合起来给予实体零售“致命一击”。

在熬过了这个寒冬之后,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下去,是转型另觅出路还是坚守直至最后一刻,实体零售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充满着致命危机。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