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打工”的马明哲,成A股最贵CEO

鸣远 2017-10-20 16:40:30
人物 2017-10-20 16:40:30 阅读 878 评论 0

2013年初,从美国硅谷考察回来后,马明哲就开始变了。他拉着马云、马化腾“卖保险”,多次为“保险科技第一股”众安在线高调站台,一改以往神秘低调、严肃内敛的作风。

甚至在“三马”同时亮相的众安保险启动仪式上,向来沉默寡言的他居然与能言善道的马云斗起嘴来。

当时,马明哲在侃侃而谈保险业务的复杂性,正当谈得得意之时,坐在一旁的马云则说“我自己觉得,原则上你们那些传统保险公司可干的活,我们都能干,只是什么时候干好而已。……我实在想象不出,今天保险复杂在哪里。”

被临门呛了一嘴的马明哲,同样不想甘拜下风。他戏言,“所有东西都可以上互联网,但可能是一千年以后。”就此,杀了一记漂亮的回马枪。

不过,对于自己与另外“二马”的关系,他有自己的一把尺子。每每被问及,他总是轻描淡写地戏谑道,“跟他们是好朋友,不会打架,他们打不打我不知道。”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也难怪,肆意纵横商场几十年,又亲手缔造平安帝国的马明哲,岂会没有两招行走江湖的独门绝技。

马明哲的人生,其实就是一本行走的教科书。从三线城市小职员到世界500强企业的CEO,最后还成为互联网头号人物“二马”的合伙人,并将众安保险带上香港联交所,他所走的每一步,都堪称典范。

1955年12月,当时由于他的父亲参加南下部队而举家从老家吉林南迁广东湛江,马明哲就出生在此。可是,在他少年时代,父亲去世,他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

那时候,他经常被母亲打,但是从来不哭,即使受了委屈也不掉泪,因为他知道自己总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慢慢地,就养成了忍耐和少言寡语的性格。

1973年,我国还处于特殊时期,他18岁,高中一毕业就下乡当知青。在那里,他学会了两件事情,一是抽水烟,二是开拖拉机。回城后,他被分配到湛江市八甲水电站作工人。

马明哲命运的转机,发生在1983年一次平常工作调动中。那一年夏天,他被调往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就职于该地的劳动人事处,负责员工工伤保险等福利工作。

那时,袁庚是蛇口的“神”,报纸和电视上经常能看到他。有一次,社保经理请假,马明哲就代之出席工业区的会议,这给主持会议的袁庚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第一次参加,耿直的他,在会上积极发言,老是提意见,袁庚看了一眼这个“无名小卒”,只能任由他继续说下去,但也就记住了他。

当年蛇口的工人经常发生工伤事故,马明哲建议成立一支基金做保障,没想到,这个提议却意外获得袁庚的关注和支持。

其实,那时候,马明哲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根本不懂行。为此,他请教业内人士,才知道自己的建议“玩大了”,因为工伤保险属于商业保险,如果要做,就得成立新公司申请牌照。

后来很长时间,他都在研究商业保险公司的“门道”,很快成了这方面的专家。

1986年,在原蛇口工业区副总经理车国宝的引荐下,马明哲从蛇口乘船到香港拜见袁庚,建议成立一家商业保险公司。

听他汇报了5分钟,袁庚说,“可以,具体怎么做?”马明哲随即拿出准备好的信件。袁庚详读后略作修改,马明哲便带着信前往北京,单枪匹马“走审批”。

2年后,平安保险在蛇口正式成立,由国资控股,工行持股51%,招商局持股49%,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保险公司。

刚开始的平安,就在矮矮的一个楼层门面里安营扎寨,加上马明哲只有13个个员工,工作任务很重,单子也大多是工行和招行给的。成立的第一年,平安的年营收418万元,利润190万。

但是,马明哲并不一个甘心就这样“被操控”的人,从早期金融圈盛传一个段子可以见到端倪。当时前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雪冰在多位国企老总面前对媒体说,“我42岁时就当了行长,你们呢?”马明哲听后一乐,“我28岁就当上了全国第二大保险公司的总经理,你王雪冰42岁当行长,也真不容易。”

所以,雄心勃勃的马明哲开始了他的大计。那段时间,他经常出去考察,学习电商,从中萌生了做综合金融的念头,但是遭到很多人的反对。这时,马明哲明白,作为体制内的总经理,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主,很多时候,一份新的商业计划出来,在层层审批中随时可能“被毙”。

于是,1989年,他以成立员工风险基金为由发动员工持有股权,成功稀释了原有股东的影响力。顺理成章地,他在董事会中的身份有了更合适的名份,摆脱了招商局对他本人在人事任免上的控制。

仅仅两年时间,在马明哲的带领下,平安从地区性保险公司攻向全国,从产险进入寿险,率先在全国开展个人寿险营销,发展势头势如破竹。

到了1993年,平安引进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投资,这两家共取得平安13.7%的股份,平安开始走向国际化。与此同时,马明哲提出了平安的发展战略“一定要朝金融控股这条路走下去。”从此,马明哲开始大张旗鼓地打造他理想中的“金融帝国”。

但是,由于当时没有综合金融的先例,而且金融市场制度不完善,处于金融体制改革时期。“朝金融控股这条路走下去”使得马明哲不仅被同行热议,还遭到领导层的反对。

在监管部门的一次会议上,一位领导说:“保险公司就应专注在自己的保险上,把产险业务、寿险业务统统分开,信托、证券都剥离出去!有些人要搞什么综合金融?不是时候!”会场上,几百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指向马明哲。

但是马明哲对此很坦然,事后他回忆说,“枪打出头鸟,你要是随大流吧,也没什么压力。但是你要想有所作为,走到大流前面的话,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最困难的时候,他求见监管部门领导,提出“只谈五分钟”都遭到拒绝。无奈之下,他只有默默地在街道上站了几个小时,从晚上到深夜,就为了见上领导一面。

当时,他身边的人觉得太憋屈,实在看不下去,就问他,“你成天在外面磕头作揖,为了说上几句话,站街上等到半夜,值不值?”马明哲淡淡地回应,“为了公司长远的发展,我情愿给人家下跪!”

就这样,马明哲近乎顽固地坚持他的综合金融梦,后来也证明,马明哲是对的。2002年,平安已经手握普遍意义上的“金融全牌照”——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租赁,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几家“全牌照”企业之一,也一举拿下国务院批准的综合金融控股试点集团。

凭借这些门票,平安从亿元级别一举跃升至6199亿年营收,2004年,融资143亿港元,成功登陆港交所,创造了年度亚洲最大的IPO。

只是,获得盛誉的同时,“恶评”也随之袭来。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在此风头火势下,平安抛出了1200亿再融资的计划,一下子激怒了水深火热中的股民,他们认为平安是在“恶意圈钱”。

雪上加霜的是,没多久,《福布斯》又称马明哲2007年税前年薪6616万元,是A股上市公司高管中“最富”的。这又一次惹众怒,马明哲被扣上“卖国”、“引狼入室”等骂名。

在嘴上始终倔强的马明哲,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从2008年起,给自己实行“零年薪”。

这么多年,马明哲始终在坚持尽量淡化自己的烙印,希望把平安变成一个职业经理人运作的集体产物。他坚称,“自己为企业宣传是对平安的不负责任,因为一个人在这个位子上迟早要离开,不能把个人的兴衰跟企业绑起来,我只是一个打工的。”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