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竞争激烈 特色经营渐成共识

子慕 2018-01-12 10:38:28
生活服务 2018-01-12 10:38:28 阅读 1156 评论 0

2018年1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7年中国消费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不同类型的消费金融公司做出分析比对。

《报告》指出,在创新方面,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普惠性、成长性、创新能力和贷款处理能力方面具有优势,而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在成长性和创新能力方面也有建树。

在合规方面,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具有天然优势,而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也在迅速进行相关建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消费金融领域,行业竞争也逐渐激烈起来。资料显示,我国于2010年首批获批成立的4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有3家拥有银行系背景,分别为北京银行、成都银行和中国银行。而剩余的捷信消费金融公司是唯一的外商独资企业。

直到2013年9月,银监会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地区扩大到10个城市,第二批获得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中已经开始出现苏宁、海尔等零售、制造企业的身影。

从市场参与主体来看,目前消费金融市场的参与方主要有三类。分别是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以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但三者的定位、能力优势各有不同。以银行系为例,商业银行主要覆盖中高收入及信用记录优良的人群,资金成本较低、业务模式相对成熟,具有资金优势,但在风控、营销、运营、科技研发能力相对比较弱。同时,除了少数银行系的公司外,大多还处于业务摸索阶段。

而对于市场来说,为便于在市场方面,监管政策的推进与实施,保障整个市场运行的效率,未来的消费金融市场或将向专业化区分。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各类市场主体将会因此负责各自专业领域的业务。而在这样的前景下,消费金融企业更多应该聚焦于细分市场,发挥比较优势。

此外,对于消费金融企业来说,通过特色化经营,在激烈的消费金融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也不失为一个好策略。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