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传卖身 ofo 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鸣远 2018-08-07 16:39:47
生活服务 2018-08-07 16:39:47 阅读 819 评论 0

卖身传闻甚嚣尘上

8月3日,有媒体报道称,ofo小黄车涉及的收购谈判已经接近尾声。在本次交易中,滴滴与蚂蚁金服联合出资收购,作价14亿美元,同时还将额外承担ofo 2亿美元的债务。报道还进一步透露,滴滴和蚂蚁金服已经与ofo签署了框架协议。

而对于自7月以来便从未间断过的ofo卖身传闻,小黄车的创始人兼CEO戴威亲自出面回应媒体称,“假新闻”。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就有报道称,ofo创始人戴威的持股比例高达36.02%,换言之,戴威在董事会中具有一票否决权。

不久后,ofo联合创始人于信也在朋友圈对卖身一事作出回应称,“总想搞大新闻,可惜是假新闻。官方声明我都不想发,太假了,稍微动动脑子。”

据《电商报》了解,截至目前,ofo已经获得了10次融资了。最近的一次是今年3月,阿里巴巴联合蚂蚁金服等投资方共同投资的E+轮8.66亿美元。彼时的融资是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通过股权和债权的双向融资方式获得,ofo传出卖身给阿里的消息也无可厚非。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ofo第一次传出卖身的消息了。今年4月,就有媒体报道滴滴正在推进收购ofo。当时ofo回应称,“ofo将在众多投资方支持下,保持长期独立发展。”7月底,有消息称滴滴对ofo的收购已经接近尾声,但双方还在就收购的价格持续拉锯。同样的,这一消息也被ofo否认,并称之为“不存在的事”。

从资本的层面上看,在ofo的10轮融资当中,滴滴参与了其中的三轮融资,分别是C轮、D轮、E轮。结合滴滴在出行方面的布局,同样是ofo的意向买家之一。去年7月,滴滴参与ofo E轮融资后,就派遣了多位滴滴高管加入ofo的不同部门参与工作,双方的收购事宜也一度传得沸沸扬扬。

不过在去年11月,滴滴派驻ofo的高管均以不同的形式从ofo中离去,收购一事似乎也就此销声匿迹。然而,与此前面对卖身传闻不一样的是,近日ofo的两位联合创始人接连出面澄清,足可见ofo卖身传闻传播度之广泛,却也正反映出了外界对于ofo未来发展的不看好。

资金短缺撤离海外?

7月10日,ofo向澳洲各大媒体宣布:根据公司“战略性决定”,将在未来60天内逐步结束在澳大利亚的运营,最终撤出澳洲市场。7月17日,ofo宣布将在未来几周内,负责任地退出迄今在德国的唯一单车投放地柏林。据称,柏林的小黄车将被清理并转移至欧洲其他市场。ofo的一名发言人说:“这是基于相关市场表现做出的一项战略决定”。

对此,ofo方面回应媒体称,“海外战略目前的重心是深耕重点市场,并探索实现商业价值。我们根据各地市场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方案。对于ofo的非重点海外市场,我们将会展开妥善的调整计划,将影响降到最小。”

此外,ofo还表示,“过去一年的海外快速扩张,让ofo能够更好地把握国际业务。海外进入新战略阶段,是因为设立了新的目标,即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进一步提高海外市场的效益”。

7月下旬,ofo宣布美国业务进入休眠模式,当地的三名ofo美国高管也已经离职。ofo离场主要是因为当地法规做出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对此,ofo发声明称,“ofo已经开始重新评估那些给新的绿色出行解决方案设置障碍的市场,并将优先在那些支持替代性出行方式,并允许我们继续服务于顾客的切实可行的市场发展业务”。换句话说,曾经是竞争噱头的海外布局正式沦为鸡肋,ofo也不得不逐步撤离。

8月7日,继日前推出红包年卡现金补贴后,ofo今日宣布上线“福车红包”活动,用户解锁且骑行“福车”后,可获得最高99元“福车”红包现金奖励。而这距离ofo上一次的补贴才过了一周左右。让人不禁怀疑,是否共享单车此前的补贴大战又要再度上演,但实际上,ofo此举活不过是在寻求可行的盈利方案罢了。

上月底,ofo推出用户补贴新玩法。用户可以在7月23日到7月30日期间,限时99元购买原价为199元的年卡,用户每天有20次的免费骑行次数。另一方面,用户在购买年卡之后,每成功邀请一位新用户参与活动,就能获得最高50元的现金奖励。

显然,活动的目的除了吸引更多的用户之外,更重要的是为ofo提供资金回血。事实上,今年5月31日,ofo取消20座城市信用免押金,随后,再次取消上海、广州、深圳、厦门、杭州5座城市的信用免押,至此,ofo全面取消信用免押金骑行。

创始人戴威今年早些时候表示,将通过B2B、金融、本地生活等多元化方式进行商业布局。而ofo也的确陆陆续续地开始了不少尝试。ofo在今年7月初更新了App,不仅在“看看”板块设置了多个频道,开始做信息流,还在“钱包”中上线了现金贷业务。也就是说,用户现在除了在ofo办信用卡和逛ofo商城外,还能借钱。目前,现金贷里以及接入了“玖富万卡”“人人贷”等互联网金融产品。

随着共享单车倒闭潮的到来,目前行业中剩余的玩家除了摩拜和ofo之外,其余的也掀不起什么波澜。但事实是,摩拜早已投入了腾讯的怀抱,拥有着巨大的用户流量,这是至今仍独立发展的ofo最为忌惮的,同样也是外界如此热衷于讨论ofo卖身给哪家巨头的原因,毕竟不纳入巨头的生态版图,没有绝对的流量和资金支持,在共享单车未来的战争中甚至没有入场的资格。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