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事,死的却是嘀嗒?

鸣远 2018-08-31 17:48:23
生活服务 2018-08-31 17:48:23 阅读 1156 评论 0

嘀嗒出行成替死鬼?

乐清女孩被滴滴司机杀害后,一夜之间,顺风车成了全国人民讨伐的对象,很多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滴滴在事发后很快做出回应:在全国范围内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

但这件事就像有人突然朝一个平静的池塘里突然扔进来一块大石头,第一圈涟漪一动起来,就会不可扼制地向外圈扩散。

那些目前正在承接顺风车业务的公司无疑正处在涟漪外圈的风口浪尖上,现在,他们一个个成了惊弓之鸟,被迫做出战略调整。

比如说,事发后,高德地图很识相地下线了顺风车业务。而在此之前,高德的顺风车业务一度被视为是阿里布下的一手好棋,是有可能和微信支付争夺移动支付市场的一大杀器。

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这次事情中“误伤”最深的居然是一向在顺风车业务上苦心经营的嘀嗒出行。

和高德及滴滴相比,顺风车业务是嘀嗒出行的主要业务,几乎没有其他的选项!

但是在乐清的滴滴顺风车出事后,嘀嗒出行不得不暂时下线顺风车业务,缺少其他业务支撑的嘀嗒出行也再一次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嘀嗒出行碍着谁了?没偷没抢的,只因为同行出事了,自己就得冤死?

从团购到拼车,一步错步步错?

2010年,当时还处在团购市场千团大战的前夜,后来的嘀嗒出行创始人宋中杰也弄了一个“嘀嗒团”的团购项目,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分一杯羹。

但是,千团大战最后的战局却太诡异,一大批名门之秀非死即伤,从一开始就不被人看好的美团却脱颖而出,最后,美团、大众点评和百度糯米经过一番厮杀从5000多个团购平台中存活下来,并且三家总共占到超84%的市场份额。

到头来,团购市场留给宋中杰喝汤的机会都没有,于是他决定转型,做出行市场。

没想到,当初这个看似正确的决定在今天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

2014年初,嘀嗒出行上线,主要在一线城市展开推广,随后,嘀嗒出行接连拿到几轮共几亿美元的融资,从一线反杀到全国。

在C轮融资时,嘀嗒出行提出做好玩有趣的轻社交,即通过 “缘分球”功能寻求乘客和车主的共同点,随后不断将社交出行的概念落地。

滴滴后来所设想的很“SEXY的社交场景”,其实就是从嘀嗒出行这里延伸出来的,只不过滴滴做得更彻底。

而嘀嗒出行之所以在大鱼吃小鱼的网约车市场中存活下来,也是因为它的社交出行一向谨严慎行,在业内有很高的声誉。

目前,嘀嗒出行日活跃用户数达到101.6万,成为仅次于滴滴的网约车行业第二名。

“误伤”后的嘀嗒出行何去何从?

实际上,在顺风车业务之外,嘀嗒出行也考虑过其他业务,比如说,出租车业务。

这次滴滴出事后的教训也说明,把鸡蛋分散装到多个篮子里比装在一个篮子里要保险得多。

但是,在目前靠烧钱扩大市场份额的市场环境下,出租车业务短期很难盈利,这也决定了嘀嗒出行不得不把重心挪回到顺风车业务上。

只靠一条腿走路的嘀嗒出行很快就面临着人生的一次最大危机。

第一波冲击还是来自滴滴,在“郑州空姐遇害案”发生后,嘀嗒出行花了很多精力打造的结伴频道被迫关闭。

好不容易等到风波平息,乐清女子遇害事发,嘀嗒出行再次被殃及,这次缓不缓得过来还不好说。

“误伤”后的嘀嗒该何去何从?目前看来,摆在它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其一,耐心等待理性的声音回归,待从头,收拾旧河山。

毕竟对很多人而言,顺风车出行从价格、方便度等多方面都是真实的存在需求,因为某个突发的事件就把这块市场一窝端掉也是不明智的做法。

其二,被迫再次转型:玩不起,我挪挪窝总可以吧?

顺风车业务作为正规打车平台之外的泛平台,在管理方面的确有很多力所未逮的地方,加上法律对这一块的规范和处罚力度一直没有跟上,谁都明白乐清女孩遇害事件不会是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

最后,滴滴出事,死的可能是嘀嗒,这事看上去有些荒诞,但也透露出某些商业本质:比如说,加多宝和王老吉打仗,倒下的可能是和其正,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相争,非常可乐就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我消灭你,还与你无关!这就是真实而残酷的商业生存法则!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