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窝被爆数据造假 在线旅游顽疾难去

鸣远 2018-10-23 14:47:59
生活服务 2018-10-23 14:47:59 阅读 1146 评论 0

马蜂窝评论造假之谜

近日,自媒体“小声比比”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了一篇题为《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的文章,直指旅游社交分享网站马蜂窝上超过2100万条的“真实点评”里,其中1800万条均为从不同的平台或转载或抄袭而来,并非平台上用户的真实评价。

根据文章的描述,基于乎睿数据提供的数据分析,以餐饮为例在平台上116万家餐厅,并抽取了三分之一的样本,最终在马蜂窝上发现了7454个抄袭账号,平均每个账号从携程、艺龙、美团、Agoda、Yelp上抄袭搬运了数千条点评,合计抄袭572万条餐饮点评、1221万条酒店点评,占马蜂窝官网声称总点评数的85%。该文发布后,被数家媒体争相报道,并在多个社交网络上引发热烈讨论,一时舆论哗然。

10月22日早间,针对平台上的点评多为抄袭一事,马蜂窝发布声明回应称,10月21日,马蜂窝旅游网对全站游记、攻略、嗡嗡(旅行故事)、问答、点评等数据进行了核查,并对涉嫌虚假的信息展开查处。当前马蜂窝的UGC内容数据中,游记和攻略占比78.91%,嗡嗡(旅行故事)占比7.92%,问答占比10.26%。

马蜂窝还表示,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仅占比2.91%,涉嫌虚假点评的帐号数量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目前已对这部分帐号进行清理。此外,平台一直以来严厉打击游记和问答中存在的违规广告行为,平均每周处理26000条违规广告信息,查封15000个违规账号。

马蜂窝在回应自媒体文中所指的同时,还质疑自媒体文章所述的马蜂窝用户数量,与事实和第三方机构数据都严重不符。更表示该文中存在歪曲事实的言论,和已被查证的有组织攻击行为,马蜂窝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事实上,作为一家以旅游攻略、旅游问答、旅游点评等资讯为核心价值内容的自由性服务平台,马蜂窝在近几年可谓是硬生生从阿里飞猪、携程系和美团三大在线旅游巨头的阴影笼罩下,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早在2014年,马蜂窝CEO陈罡就曾公开炮轰过去哪儿网上存在虚假评论,而今却发生在自家身上实属难料。

据《电商报》了解,目前马蜂窝已正式起诉深圳乎睿数据有限公司、丁子奎名誉侵权并且已获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立案。对此,乎睿数据23日凌晨也就马蜂窝数据造假及起诉一事发表官方声明称,乎睿数据团队称已对大量可疑行为进行视频录屏,截屏截图和司法公证。

此外,乎睿数据还表示已经掌握了一些接管抄袭账号的马蜂窝内部员工信息,所有了解和确定的分析内容和点评消失账号链接全部收录在其官网上。更特别指出马蜂窝事件纯属顺手为之,没有针对任何个人或企业。

业内数据造假并不鲜见

据易观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在线度假旅游市场专题分析2018》的专题分析显示,从平台型厂商来看,飞猪市场份额达到28.7%,去哪儿和马蜂窝的市场份额占比合计11.7%。不难发现,凭借内容赋能直线追赶的马蜂窝,已经逐渐跻身进了在线旅游平台头部部队。

据《电商报》了解,成立于2006年的马蜂窝,目前已经先后获得了4轮融资,总金额超过2.38亿美元。最近的一轮融资为去年11月,鸥翎投资、美国泛大西洋资本集团等参投的D轮融资1.33亿美元。今年8月,有媒体爆出马蜂窝即将完成新一轮3亿美元的融资,不过至今仍未有消息。不难想象的是,随着内容造假一事的发酵,马蜂窝未来的融资或变得难上加难。

事实上,除了平台内容评论,刷单造假等现象在线旅游行业中也并不鲜见。早在2015年,就有媒体报道过去哪儿网存在虚假入住及虚假点评等现象。皆因去哪儿网开始实行扫描二维码进行前台切客,而这却很快演变为一场刷单风波。

据环球旅讯的报道,这次刷单风波主要由去哪儿负责三星级以下酒店的目的地事业部发起,为旗下员工制定每天切客20单左右的任务量,随后任务量不断增加,员工不得以只能用虚假入住来提高当日业绩。

扫描去哪儿员工发出的二维码后,用户会被要求填写在该酒店的入住/退房日期、房间数、房价,这些都是可以凭空填写的,再加上自己的手机号,通过验证后就可以领到去哪儿所谓的“千元礼包”了,客人根本不需要入住。

由于客户入住是假的,作为同一刷单产业链下游的用户评价,自然也是假的。只要用户“退房”,系统便会产生一条点评,经过“审核”后显示在去哪儿网的页面上。

根据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同时第三十九条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不得删除消费者对其平台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的评价。显然,去哪儿网和马蜂窝两大平台这一的操作在未来举步维艰。

此外,马蜂窝被爆数据造假一事的焦点,除了存在虚假内容外,还有一点就是马蜂窝从别的平台抄袭了相应的内容。一般而言,平台内容具备一定的独家性质,擅自抓取平台上用户所发布的信息,或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

事实上,国内互联网自发展以来,便形成了流量为王的风气,不少企业为了获得融资、扩大市场等,纷纷在流量、数据上造假。水军、刷单甚至早已成为了互联网行业里完备、成熟的产业链,种种服务的供应商也层出不穷,马蜂窝陷入“造假”风波并不意外。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