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为 “挖矿” 敲响丧钟 相关产业或出海求生

鸣远 2019-04-10 17:42:28
生活服务 2019-04-10 17:42:28 阅读 569 评论 0

4月11日消息,比特币价格重回5000美元高位的欣喜劲还没过去,国内虚拟货币产业转头就被泼了一盆冷水。

据《电商报》了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涉及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个类别的产业活动,而其中,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生产过程)被列入淘汰类产业。

虽然上述文件只是一纸征求意见稿,具体的政策尚未正式落地,但有业内人士在解读文件时指出,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这一条没有标上“淘汰期限或淘汰计划”,侧面反应出监管层面对这一产业鲜明的反对态度。

据了解,《征求意见稿》一般会在淘汰类产业中给定了一个明确淘汰期限,若条目后有括号写明淘汰期限的,应在相应期限前淘汰;若有淘汰计划的条目,根据计划进行淘汰;未标淘汰或淘汰计划的条目为国家产业政策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因此,“挖矿”属于应“立即淘汰”的产业。

对于将“挖矿”列入淘汰类产业的原因,《征求意见稿》中并未做出具体的解释说明,不过有观点认为,“挖矿”活动是一项能耗较高的产业,虚拟数字货币的生产会消耗大量的电力,但产品本身不能产生实际的社会价值。

有业内人士介绍,所谓“挖矿”,其实是一个争夺虚拟货币公开记账系统记账权的过程,最终哪台挖矿计算机成功争夺下记帐权,那这台矿机便得到一定数量的虚拟货币奖励,争夺记账权需要更高效的计算机,理论上讲,更高级的计算机需要消耗更多电力。

这些专为挖矿而设计的计算机属于当之无愧的“电老虎”。据摩根士丹利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挖矿”用电需求达到120~140万亿瓦时,而全球电动车的能源消耗到2025年预计才不过125万亿瓦时。根据国际能源署2015年的数据,阿根廷当时全国一年的用电量也才不过125万亿瓦时。

目前,国内专门从事“挖矿”产业的矿场一般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内蒙古等地,因为这些地方的电费更加便宜,矿场在消耗当地过剩电能的同时也能带动当地就业,因此在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当地政府对这些矿场还是持欢迎态度。

不过,鉴于“挖矿”企业,在消耗大量资源的同时,也助长了“虚拟货币”投资炒作之风,国家层面开始对“挖矿”活动进行限制,不少地方政府也开始对辖区内的矿场下发了驱逐令。

据《电商报》了解,去年1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曾向各地下发文件,要求各地互金整治办积极引导辖内企业有序退出比特币挖矿业务,并定期报送工作进展。同年6月,云南、贵州、内蒙古、新疆等地陆续传出引导虚拟货币“挖矿”企业退出的通知文件。

不过,鉴于当下以比特币为首的虚拟货币依旧具有一定市场前景,“挖矿”产业并不会就此休止。有业内观察人士称,如今有一些企业可能会选择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寻找能耗成本较低的区域继续“挖矿”。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关部门对于“挖矿”产业的反对态度愈发明显,从观察期、规范期、逐步进入有序引导期,“挖矿活动”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长远来看,挖矿产业恐怕难以为继,业内从业者与其挣扎求生,倒不如早日转型另谋出路。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