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告别 “贵人” 盈利大增却难洗脱原罪

鸣远 2019-05-05 18:04:29
生活服务 2019-05-05 18:04:29 阅读 1200 评论 0

自2017年10月上市至今,趣店的前六大股东中,除了创始人罗敏外,其余均已清空或减持手中的股份。

据《电商报》了解,近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曝光的文件显示,趣店原先的第二大股东——蚂蚁金服已不再持有其任何股份。随后,这一消息得到了蚂蚁金服方面的确认。

对于清空趣店股份的原因,蚂蚁金服称,这是正常的商业决策,未来与趣店正常的商业合作不受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蚂蚁金服与趣店的合作始于2015年8月。彼时,趣店在获得蚂蚁金服领投的2亿美元E轮融资后,开始与支付宝与芝麻信用展开合作,完善自身支付与征信体系;同年11月,趣店推出面向年轻消费者的来分期业务,并获得支付宝提供的流量入口。

不过,2018年8月,蚂蚁金服与趣店表示不再续签相关商业协议。蚂蚁金服方面同样回应称,这是正常商业安排。作为趣店的股东之一,我们对其发展一如既往地保持关注。

从终止合作到清空股份,蚂蚁金服正在一步步摆脱自身趣店股东的身份,在后者盈利大增的背景下,蚂蚁金服离开的心意依旧如此决绝,这也给外界留下了诸多猜测。

在公开的回应中,双方均对合作的细节没有透露更多信息,但有消息称,其实蚂蚁金服与趣店之间早已存在嫌隙。据界面新闻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蚂蚁金服内部普遍认为趣店的历史“不够光彩”,为了维护公众形象,蚂蚁金服曾提出相关改善方案,但这一方案遭到趣店创始人罗敏的激烈反对。

一定程度上,蚂蚁金服选择入股趣店,更多是出于与京东对标的战略考量。据《电商报》了解,2015年3月,京东宣布入股乐信旗下的分期乐,阿里巴巴随后选择投资乐信最大的对手——趣分期(即更名前的“趣店”)。而随着蚂蚁金服自家的花呗、借呗产品的崛起,趣店对于阿里的战略意义早已烟消云散。

从目前来看,蚂蚁金服与趣店“分手”,对前者未来的发展并无大碍,但对于趣店而言,很难说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据其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去年,趣店实现盈利26.5亿元,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原先采用的ASC605会计准则修改为ASC606,企业可以提前将确认完成合同义务的未到账收入记为收入,因此趣店的财报数据显得颇为亮眼。

失去了支付宝提供的信用数据与风控模型,趣店信贷逾期率有了明显上升的趋势。据《电商报》了解,趣店2017年前三季度M1逾期率(指还款期过去1个月尚未还钱的概率)为0.9%,2018年前三季度报表中,这个数字是1.7%,而2018年全年,这一数字上升至2.5%。

在现金贷强监管背景下,趣店忙着摘掉P2P标签,将自营业务逐渐转变为金融机构赋能的“助贷业务”。以至于2018年财报发布后,趣店CFO杨家康表示,趣店已不再依赖“互联网小额贷款”,因此国家对P2P贷款的监管对公司没有影响。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截至目前,趣店股价仅为8.17美元,相比于最高值已跌去八成,资本市场存在质疑也出于趣店始终未能洗脱“现金贷”的原罪。

短时间内还无法完成转型,品牌负面效应未能完全消除,如今又失去了巨头的背书,趣店单枪匹马,踽踽独行,未来的发展多少增添了不确定因素。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