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 90 亿,万人维权:蛋壳公寓,死在了成为垄断者的前夜

金江 2020-11-19 20:52:45
行业观察 2020-11-19 20:52:45 阅读 1520 评论 0

蛋壳公寓暴雷始末

当代年轻人走出校园的第一场毒打,始于租房。

为了租到心仪的房子,人们慎之又慎,以为投靠的是行业老二、是上市公司,便可以放心,没曾想,蛋壳公寓也暴雷了。

刚开始人们只是发现了一根房梁的腐烂,然后整栋房子开始轰隆隆倒塌。

早在今年10月14号,蛋壳北京总部就经历过一次集体维权,现场聚集了一大批物品采购供应商、保洁、装修工人、房屋业主及租户。

装修工人敲锣讨薪,还有合作商表示,蛋壳公寓拖欠1000多万元的装修款长达一年多之久。

这一群人虽无功而返,网上却出现了“蛋壳公寓跑路、倒闭”的传闻。

而蛋壳的态度是:经营活动一切正常,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11月,这场风波的涉及面越来越广。

9号,北京总部再次聚集了数百人维权,包括租客、供应商、保洁、维修人员,现场一度混乱。

紧接着,央视曝光了蛋壳公寓资金困难、断网、不提供卫生服务等状况。

“公司没有钱,请回家等待。”蛋壳公寓终于吐出了实话。

16号下午,蛋壳北京总部仍然聚集着大量维权的房东和租客。

当天,蛋壳公寓官微发声:没有破产!也不会跑路!

然而这则声明在很多人眼里,是“死到临头的嘴硬”。

不仅仅是北京,17号,深圳劲松大厦楼下,同样聚集了数百名房东和租客,排号等待与蛋壳公寓进行协商。

这个自称最懂年轻人、“给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一个温暖的家”的蛋壳公寓,不仅让年轻人寒了心,甚至会让很多毕业才一两年的年轻人跟着破产。

比起今年频发的长租公寓暴雷事件,蛋壳之所以会引起前所未有的轰动,主要还是因为它行业老二的地位。

蛋壳目前的规模已经覆盖了13个城市、40几万租户,经历了7轮融资,融资金额总共高达10亿美金。今年1月17号,蛋壳公寓还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了国内长租公寓中第二个赴美上市的品牌。

连行业老二都混成这样,这个行业还有希望吗?人们担心的或许是这个问题。

长租公寓的生意,是怎么做的?

长租公寓的生意模型其实很简单:

1. 低价租进,高价租出。

作为中间商赚差价。

2.平价租进,平价租出。

只赚现金流收入。

3. 高价租进,低价租出。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生意,但目前绝大多数长租公寓,都在用这个模型。

在这个模型下,可以揽到更多房源,也可以吸引更多租客,公司却完完全全变成了“冤大头”,它傻吗?

不,公司一点都不傻,它只是在放长线钓大鱼。

它们一般有两种动机:

第一种,割韭菜。

公司给房东交租,很有可能是按月或者按季付,收租客的房租,却是按半年、一年来收。这样一来,资金差就出现了,无良企业卷钱跑路,房东和租客吃亏。

更有公司和贷款公司合作,帮助租客办理贷款手续,贷款公司一次性帮租客交满1年的费用,租客每月给贷款公司还钱。听起来是不是很贴心?

等到公司跑路之后,你的贷款还是要还,房子却没得住。

第二种,疯狂扩大规模。

这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思路:前期疯狂烧钱,后期垄断市场,获取定价权。

就拿蛋壳公寓来说,虽然眼前是在亏钱,但等到覆盖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就可以引起质变——蛋壳成为用户的不二之选。到时候,赚钱的门路就多了,卖广告、做电商、收平台佣金、会员服务……

可惜蛋壳公寓死在了半路上。它差的,也许只是再坚持那么一会儿的周转资金而已。

在亏钱扩大规模的要义下,从2015年到2019年,蛋壳公寓运营的房间数量从2434间增长至43.83万间,覆盖所有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成为了长租公寓领域的第二大运营商,仅次于自如。

然而,在规模扩张的背后,是收入增速放缓,亏损连年增长。

根据财报显示,2017至2019年,蛋壳公寓亏损分别为2.69亿元、13.70亿元、34.90亿元,简直是指数级增长。

截至2020年3月底,蛋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8.26亿元,总负债90.27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7%。

蛋壳的惨淡局面,与大多数死在半路上的互联网公司如出一辙,生鲜电商、共享单车、拼团电商……

垄断这条路,不好走,更不能走!

互联网是一个赢者通吃的行业,所有入局者的目标只有一个:成为头部。

如今,电商领域的淘宝、京东,社交领域的腾讯,出行领域的滴滴,外卖领域的美团饿了么……已经对“赢者通吃”这个词做出了生动而鲜活的阐释。

互联网公司的生产资料是流量,也是就用户。而日活用户、月活用户、用户停留时间都是公司的筹码,筹码越多,议价能力就越强。

拼多多明明前段时间才刚刚实现盈利,为什么还能拿到源源不断的投资?为什么还能上市?

因为拼多多手里握着流量这张王牌,后续的变现是迟早之事。有投资,就有钱烧,就会吸引更多用户,这是一个正向循环的过程。

然而大部分公司的处境是,烧了钱,也没能留住用户,赔了夫人又折兵。

从入局者到垄断者的这条路不好走,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用户习惯的逐渐形成,这条路只会越发难走。

最近,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一则“反垄断指南”,也在变相提醒互联网公司,垄断这条路不能走!

这则“反垄断指南”精准打击了平台店大欺客、大数据杀熟、不公平竞争等问题。明明是双十一的大好时机,各巨头的股价却连续暴跌。

为什么要反垄断?

去年引发热议的超前点播事件引发了人们的警惕。垄断企业很有可能相互勾结,放弃竞争,提高价格,赚取利润,从而侵害消费者的权益。

另一个例子则是前不久发生的美团、饿了么“二选一”事件。平台滥用自己对市场的支配地位,并以此为胁迫,侵害商家的权益。

巨头们这种为了一己私利“翻脸不认人”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了大部分人,国家这才重拳出击。

未来,这部“反垄断指南”将如何发挥作用,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当国家在反垄断领域有所行动、当反垄断的群体意识开始聚集,离行业的洗牌也就不远了。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