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李雪琴、李佳琦被点名!直播带货,谁在浑水摸鱼?

青云 2020-11-23 08:19:33
行业观察 2020-11-23 08:19:33 阅读 2046 评论 0

作者 | 周松涛

来源 | 首席财经观察(ID:meirijingji001)

汪涵,李雪琴带货“翻车”,李佳琦被点名。

直播行业正在走向十字路口。

明星直播频翻车,被监管点名

11月20日,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通过对10月20日—11月15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发现今年“双11”促销活动期间消费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带货、不合理规则两个方面,并点名汪涵、李雪琴直播带货“翻车”和李佳琦直播间“买完不让换”。

据中消协介绍,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直播带货”类负面信息334083条,“槽点”主要集中在明星带货涉嫌刷单造假,售后服务满意度低、体验较差两个方面。

汪涵直播翻车,退货率超70%。

都是甲方是爸爸,乙方是孙子,实际上并不是。

在直播带货这一领域,甲方可能连孙子都算不上。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11月6日汪涵“顺德专场直播”中,有商家缴纳10万元开播费后,当天成交1323台,退款1012台,退款率高达76.4%。

也就是说,在汪涵直播带货的场次中,显示成交10单,最终实际成交还不到3单。

而且其他商家也有类似遭遇,导致店铺收到了平台虚假交易警告。

汪涵顺德专场直播截图

针对汪涵疑似 “刷单”行为,汪涵签约方银河众星回应称“这是假的”,目前平台方正在介入调查,具体攻击源头还未查清。

17日,爆料者白涛发布声明,称汪涵带货造假传闻属于虚假不实消息。

到底是无中生有,还是无风不起浪,中消协点名汪涵,似乎给出了答案。

除了汪涵,最近因为脱口秀节目大火的网红李雪琴直播也翻车了。

11月11日晚,当红脱口秀演员李雪琴被邀嘉宾在某平台参与了一场直播活动。

当时显示直播间有311万人,场面十分火爆,下单也源源不断。

有媒体爆料,承接的主办方把直播效果维护交给了某传媒公司,传媒公司再把直播人气和互动等需求,外包给一家刷单机构。

这次直播刷单机构需要维护300万人气加互动点赞,结束时是311万。

也就是说,真实人气只有11万。

1万的人气只需要10块钱,300万,只需要3000块。

只能说直播带货行业的水太深了,商家和消费者都蒙在鼓里。

直播带货刷单,大家都有耳闻,如此明目张胆,数据造假,还是会让人大呼不可思议。

分析报告还指出,直播带货虽然火爆,但相当一部分只顾着聚流量、扩销量的商家其实并没有相应的售后服务体系;同时,商家、主播之间责任界定不清晰,遇到售后问题时互相“踢皮球”,进而引发消费者围观吐槽。并列举典型案例:李佳琦直播间“买完不让换”。

薅商家的羊毛,割消费者的韭菜,直播带货的乱象,已然相当严重了。

谁在浑水摸鱼?

万物可直播,人人能带货。

直播行业的突然火爆,让众多玩家开始觊觎这块巨大蛋糕。

有利益,就会有人铤而走险。

甚至铤而走险都谈不上,在直播行业的当前阶段,利益远远大于违法成本。

到底是谁在浑水摸鱼?

MCN机构会主动去制造一种主播很会带货的假象。

等等,什么事MCN机构?

MCN也称为Multi-Channel Network,是一种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是一种新的网红经济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将不同类型和内容的PGC(专业生产内容)联合起来,在资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内容的持续输出,从而最终实现商业的稳定变现。

直白一点说,就是一个牵线人,就是中介。

他们的盈利模式就是中间商赚差价。

譬如,你有流量,直播带货,你写文章,想要知识变现,你制造短视频,想要带来收益,自己肯定不能办到。

一般人不知道怎么涨幅,怎么提高流量,怎样制造容易获得平台推荐的内容?

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平台,一个机构来帮你最大程度变现。

MCN就是两头通吃,中间商赚差价。

关键问题是,他们盈利的手段并不算光彩。

数据造假,是基本操作。

花钱买流量,买直播带货的在线观众,有的宣称为抖音新账号刷1000个粉丝大约可以卖到200元左右,有的120元能买到1万个淘宝直播机器粉,还有专门组织真人粉丝观看直播刷数据的商家。

一个架子上放着几百个手机,通过数据线连接电脑,让所有手机同步操作,搜索、点赞、评论,这是最传统的刷数据方式。

有的则直接用服务器“伪装”出大量手机,通过系统控制手机集体操作。

也就是说,有些明星直播带货的场次显示几百万粉丝,可能绝大部分都是机器人。

数据造假的乱象,连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了。

山东临沂电商从业者孙玲玲,在某电商平台经营一家销售糖果类产品的店铺,今年10月开始尝试电商直播。

一个月里,孙玲玲找了多位带货主播,这些主播粉丝数量都超过百万,但几乎每场带货都以赔钱收场。

“有的主播介绍了产品很久,最终只卖出去一千多块钱。更离谱的一次是,商品已经下架,但销售数据还在攀升。”

商品已下架,数据还在上升,说明了什么?

数据是刷的,是假的。

孙玲玲说,有主播甚至告诉她,“数据造假是直播带货的‘潜规则’。”

这也可以说明,浑水摸鱼的不仅是MCN机构,还有主播。

这些明星真的不清楚自己的带货能力,粉丝数量,只是装聋卖傻而已。

近几个月直播带货的销售业绩,不断被各平台主播刷新历史新高,从1亿元到10亿元,再到50亿元。

除了头部主播外,越来越多的主播宣称,带货取得几百万元到上千万元的销售额。

直播带货最终会走向何处

人气造假,交易造假,不仅损害了商家利益,也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直播带货,变成直播带祸。

说得轻一点,是行业潜规则,实际上,如果造假严重,已经涉嫌欺诈。

从道德形态上来约束,明显力度不够。

毕竟这直接给多方带来利益诱惑。

加强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行业的造假乱象。

监管层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出台相关文件。

上个月2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聚焦网络市场交易秩序等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市场监管总局20日发布《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11月6日,据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消息,为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直播营销新业态健康发展,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市场监管部门职责,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

文件是有了,但具体监管措施也要继续加强。

提高平台准入门槛,加大MCN机构的违法惩治力度,加强流量明星的诚信监管。

同时,消费者的普法意识也要加强。

当弄虚作假现象不复存在,主播的时间带货能力透明,直播带货行业才能走上健康轨道,没有那么多潜规则,没有那么多套路。

最终将是三赢局面,商家受益,头部主播也会受益,消费者更是受益者。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