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微博转发过亿,幕后黑手获刑5年:数据造假的怪圈,无人能逃!

1、“一亿转发量,你们也真敢刷”
被判5年!帮明星刷流量的幕后黑手落网了!
这名幕后黑手名叫蔡坤苗,看到这三个字,你肯定能联想起这两年爆火的一位明星——蔡徐坤。
2018年8月,蔡徐坤的一条微博转发量过亿,这意味着,每3个微博用户中就有一个转发了这条微博。而后,关于明星流量数据造假的争议此消彼长。
2019年6月,这个制造出一亿转发量的轮博APP被查封,主犯蔡坤苗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被批捕。
2020年12月31日,蔡坤苗被判犯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继续追缴被告人蔡坤苗违法所得予以没收。
很多人每天都使用购物APP、游戏APP、社交APP,却是头一回听说轮博APP。
轮博,顾名思义就是轮番发微博,轮博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明星的微博转发量。
光靠手动来轮博,太费力气,且效果不好。
为了解决粉丝们的难题,蔡坤苗做出了一个可以“一键轮博”的APP,即“星援APP”,顾名思义,为自己喜欢的明星应援(即加油助威)。
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这个你听都没听说过的APP就赚了800万!
那么,能让粉丝们心甘情愿掏钱,这个所谓的“一键轮博”有什么厉害之处?
用上这个APP,你只需要绑定一下微博账号,就能开启自动转发模式,甚至还有多种模块可选,例如加话题、设置分组可见、转发间隔等等。
但是,一个号能做的事毕竟有限,星援APP中的“批量绑号”功能又解决了这一问题,帮你操控一大批小号去转发,10秒钟就可以转发上万条。
换句话说,星援APP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微博转发机器。如果你去使用这个软件,说不定能比蔡徐坤更火。
把粉丝的需求考虑得如此周到,实在让人怀疑,蔡坤苗莫非是蔡徐坤的忠实粉丝?
2、粉丝花钱刷数据,究竟为了什么?
刷数据之风,起于微博。
2014年,鹿晗刚回国,粉丝们便为他送上了一份大礼——在他的一条微博下评论1300万条,直接将他送上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也把他推进了大众的视野。
如果说,在此之前明星出圈还要靠作品和人气,那么此后,粉丝们算是找到了一条捷径——数据出圈。
好作品需要实力和积淀,高人气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数据只要粉丝花钱就可以制造出来,轻而易举。
当然,粉丝们用真金白银刷数据,可不止是为了让明星出圈,其背后拥有一套完整的资本逻辑和商业思维。
资本向来是无利不起早。
制片方、广告商常常会根据粉丝数量和话题活跃度来选取艺人,粉丝越多、话题越活跃,就代表着有更多人会看他们拍出的电视剧,有更多人为他们的广告买单。
而视频网站为了吸引更多广告和会员,在购买影视作品版权时,也常常以是否有流量艺人为标准。
提醒一下,在正常情况下,网站购买影视作品,难道不应该以质量为衡量标准吗?
为了让自家艺人、心中偶像得到更多商业资源,经纪公司和粉丝群体便合谋走上了数据造假之路。
除此之外,饭圈的争强好胜之风也催生了数据造假的肆虐。
没有哪个饭圈粉丝甘落下风,演唱会上的灯牌、微博转发量、专辑销量、杂志销量……到处都是粉丝们的角斗场。
以微博转发量为例,今天你高了我几万,明天我势必要把数据刷上去,压你一头。
从2019年2月开始,微博官方将所有转发量超过一百万的微博直接显示成100万+,才终止了这硝烟味十足的“转发量内卷之战”。
呜呼哀哉!
我们都说找工作卷、考研究生卷、考公务员卷,万万没想到,追星也卷成了这样!
3、数据造假伤害了谁?
从2019年的6月份到今天,星援APP已经被查封了近两年,但饭圈的数据注水并没有偃旗息鼓。
一个星援APP倒下了,千万个星援APP还在。
“我们想要透明公开的环境,但只要平台还搞榜单,星援就会重生。”一位粉丝在微博写道。
为了满足粉丝浏览、应援、反黑、打榜等需求,各类刷量软件、应援APP不在少数,例如星小班、应援包、阿法狗、魔饭生等等。
平台要活跃数据,品牌方要销量,互联网黑产要薅羊毛,偶像要商业资源,粉丝要精神满足感,在多方的合谋之下,各种APP就是盛蛋糕的盘子,数据就是那盘蛋糕,一桌人围着蛋糕磨刀霍霍,希望能分到更多利益。
数据造假早已形成了一个闭环,圈内人能够从中获益,圈外人却要无辜受害。
近两年,饭圈的极端行为逐渐向社会和文化活动中渗透,并且越来越明显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舆论环境和行事规则。
很多人可能已经发现了,如今我们刷微博,只要与某流量明星相关,底下便都是一些重复低质的评论,而这些评论大概率也是粉丝用钱刷出来的。粉丝制造出来的声音侵占了原本属于大众的舆论场,让路人毫无发声的机会。
一句话,资本控制了舆论。
而这种用钱买来的对舆论的控制力,又进一步助长了饭圈的嚣张气焰。
一些极端的粉丝组成了具有极强动员能力的组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区分异己,攻击任何在网络空间中表达异议的人。
普通网友的某句话、某个用词只要稍有不对,便会遭到围剿,轻则好言好语地劝你删除,重则辱骂你十八代祖宗,各路水军小号轮番上阵。更有甚者,人肉你的学校或者工作单位,让你也尝到网络暴力的滋味。
还有一种成本极小但伤害性极大的方式——举报。
举报这一设置原本只针对那些恶意中伤、诋毁、污蔑的行为,但粉丝却将其当成了党同伐异的工具。
普通网友逃不过举报,权威媒体也逃不过举报,平台、网站更加逃不过举报。
数据造假扰乱了整个市场环境,破坏了整个舆论生态,在这个疯狂的怪圈里,你以为自己能逃得出吗?
声明:
-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