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李子柒,网红和MCN大战再起

人红是非多,网红是非更多,又一个主播和老东家开启大战了。
1. 又一个李子柒?
在“中国第一网红”李子柒,因为和老东家发生纠纷,消失半年之后,又有一个主播和自家MCN机构闹掰了。
3月7日,话题#浪胃仙带团队另立门户#冲上了抖音平台娱乐榜榜首,在微博平台,浪胃仙词条也在一天的时间内,收获了2.2亿次的阅读量。
抖音数据显示,账号“浪胃仙”目前共拥有3511.2万粉丝,一共发布过224个短视频作品,总共获赞5338.7万,是当之无愧的美食圈头部网红。
但最新的三条视频却并不是由“浪胃仙”本人出演的,而是浪胃仙创始人游絮揭露浪胃仙种种劣迹的声明视频。
在视频中,游絮透露出不少细节,诸如浪胃仙拿走原公司的拍摄器材、将公司电脑里的视频备份格式化、转移公司资源、N+1赔偿后还挖走签了竞业协议的离职员工等等。
这些细节侧面证实,浪胃仙另立门户或许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背叛。
截至发稿前,浪胃仙已经进行了回应,离开原因是自己被骗,“浪胃仙”账号的归属权并不属于游絮,账号实际控制人游絮被前公司起诉侵占公司账号,他认为如果继续合作下去会有风险。
截至发稿前,词条“浪胃仙回应”也收获了2.5亿的阅读次数。
出走之后的浪胃仙已经成立的新的账号,目前新号“真的浪胃仙”,运营仅一个多月,但粉丝数量已经超过250万,并且保持着日更的频率,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
目前争议双方仍然各执一词,但是和李子柒事件不同,这次网友更倾向于MCN一方,普遍认为是浪胃仙不地道,是“过河拆桥”。
并且据游絮透露,自从在 2018年发掘“浪胃仙”后,就把他签入公司极力培养,赚了钱也是他拿七成,公司拿三成,这个分成比例在直播行业中,确实较为优厚。
而游絮也自称一直把浪胃仙当亲弟弟一样对待,可是面对“背叛”,依旧十分震惊,据她所言“我当过十多年的艺人经纪,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前有朱一旦“和平分手”,后有李子柒状告微念,现在又来了大胃王浪胃仙,在短视频界,屡次出现网红和MCN机构争执的场景。
2. 相爱相杀
奇怪的是,在这几次网红争议中,都出现了能共同奋斗,却不能共同享受的情形。
据游絮透露,她是浪味仙的伯乐,在一次大胃王比赛中注意到他之后,就立刻与其签订了合约,共同打造“浪胃仙”这个IP。
2018年7月,游絮在重庆签约浪胃仙。这位人称浪老师的大胃王,总是顶着一头潇洒的中长卷发,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斯斯文文,但是食量惊人,最夸张的一次,他从中午12点一直吃到凌晨2点,全程吃肉,没有休息。
即使在众多吃播网红中,他的食量依旧出众,有知乎网友评论称“看他吃饭确实会感到愉悦,我是个饭量还算不错的胖子,但对照他的饭量,真的只能跪着”。
而凭借着自己真实、接地气的风格以及惊人的食量,浪胃仙团队在半年时间里实现了粉丝量从20万到1291万的暴增。
并且团队还十分善于打造“共情”内容,将用户对食物的关注转移到情感上的陪伴。比如一则简述外婆故事的短视频,就成功将让人惊奇的吃播与温情的氛围进行了巧妙的结合。
在这个阶段,团队和浪胃仙可以说一起前行,各自发挥优势,共同打造了这个3000万粉丝的美食圈大号。
但是在2020年8月,随着央视新闻批评“大胃王吃播”之后,吃播陷入“浪费粮食”和“误导消费”的舆论困境之中,随后各大平台第一时间进行了切割,将贡献大量流量的吃播博主“打入冷宫”。
浪胃仙自然也逃不过这一劫,但是在艰难之中,团队并没有放弃,反而努力拓展商业资源,帮助“浪胃仙”IP转型直播带货。
数据显示,浪胃仙在快手平台的直播卖货首秀中,拿下了1015万GMV,当日涨粉超过100万,同时在线人数高达30万人。
蝉妈妈数据显示,2021年4月,浪胃仙开播20场,GMV达到2905.4万,位列抖音美食带货达人前三。
这些数据虽然比不过首秀破亿的罗老师、董明珠等大主播,但是在美食细分品类,已经稳坐头部梯队。
可以说在账号的创始期以及中途的转型期,浪胃仙本人和团队都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堪称患难与共的典范。
但是当成功之后,双方却闹掰了,用俗话话,就是钱没分好,但是用公开撕逼的形式来相互质疑,对浪胃仙这个IP来说,伤害极大。
比如停播大半年的李子柒,因为久久不能回归,仅在抖音平台,近三十天日均掉粉就超过1万人,更不用提背后的带货产品的流失了。
能共患难,却不能共分甘,网红和机构总是会走入诡异的相爱相杀局面,不禁让人感叹。
3. 困局难解
李子柒失去了李佳佳之后,掉粉超过一百万,朱一旦失去了张小策,作品也再没内味儿了。而浪胃仙失去李杭泽之后,也注定进入双输局面。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其实关系着整个行业的变动。在内容平台找到合适的运行体系之前,网红与MCN之间的矛盾不会停止。
上述的种种事件,对于视频创作者和运营平台而言都是一个警示,创作者与平台如何构建稳定的合作关系,如何避免被过度绑定,又如何在红利面前找到恰当的分割比例,这都是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直播电商产业研究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直播带货整体规模接近两万亿,2020年市场交易规模已经达到2017年市场交易规模的65倍之多。
在整个市场不断做大的过程中,行业监管和规范性就显得极为重要,古语有云,“和气生财”,排除主播和机构之间的矛盾,是十分关键的。
丑话说在前面,后面的事情才好办,而对于新兴的短视频行业来说,随着越来越多的红人出现,需要监管部门根据行业发展,及时更新法规细则,给双方签订合约留下法律基础。
就像国际巨星泰勒斯威夫特所言,歌手出道第一步,首先要找个靠谱的律师。这是从创作者角度出发,而其实从MCN机构出发,找律师咨询,确定好权责利弊,也是关键的第一步。
其次对于创作者来说,缺乏资金使得他们在出道签约时,很难获得与机构同等水平的议价能力和合约鉴别能力,这就需要内容平台来细化规则,做公平独立第三方,为合约的签订提供完备的咨询服务或培训服务。
而对于网红博主和机构来说,都要加强规则意识,一旦签订合约,就需要严格执行,任何违约操作,都将由法律法规进行制约,根本不用闹到互相争执的环节中来。
总的来说,从“李子柒事件”到浪胃仙事件,直播电商的故事还在不停上演,但是行业的短板和漏洞也更多地展露出来,未来如果能出现更完善的法规来弥补公司管理红人的缺陷,将是整个行业的进步。
希望不会再有新的“李子柒”出现,也不再有新的“浪胃仙”出现。毕竟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不愿意整天看到这些纠纷,我们就想安安心心的看视频,买东西。
声明:
-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