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2023年Q1营收595亿元 卢伟冰等高管解读财报

风絮 2023-05-25 08:24:06
人物 2023-05-25 08:24:06 阅读 4782 评论 0

5月25日消息,小米日前发布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之业绩公告。报告期内,小米营收59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9%,环比下降9.9%;经调整净利润3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环比增长121.3%。

本季度小米的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规模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3月,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94.8百万,同比增长12.4%。截至5月21日,小米全球MIUI月活用户首次突破6亿。

format-jpg

图源:小米公司官微

财报发布后,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副总裁兼CFO林世伟、财务副总裁孙谦、公关部总经理王化等高管出席了随后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了数位记者的提问。

以下即为本次电话会议记者问答环节实录:

新华网记者:从2023年第一季度的整体数据来看,手机行业的需求复苏依然面临着压力,而且各手机厂商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注意到小米集团第一季度的收入虽然下滑,但是利润出现了大幅上升。请问管理层业绩改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管理层如何看待小米集团接下来的业绩表现?

卢伟冰:大家可以看到,小米在第一季度的收入确实同比有一些下降。我认为主要是由于全球大盘的下降,以及上次与大家分享过,小米在印度市场的一些下调。但是大家也已经看到我们在利润方面的大幅度提升。

我想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大家看到了我们的毛利率在提高,应该达到了近六个季度非常高的高点,(这)主要得益于小米产品结构的改善。我们的中高端产品比例,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高端手机方面,小米在规模、数量上已经和友商拉开了一些差距,我们的规模有了很大提升,规模效应开始显现。第二,大家也能看到,小米的费用率在近一段时间应该说也创下了新低,也就是我们之前谈到的“降本增效”,我觉得(降本增效)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第三,业务的多元化让我们能够抵御单一市场的风险。

以上是小米在经营方面的一些改善。

林世伟:我再与大家分享几个数字。一季度小米的收入与净利还是超出我们的预期,也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小米一季度的经营利润是32亿元,同比增长了13%,环比增长了121.3%,大家可以明显看到利润的增长。如果将新业务费用的11亿元剔除,小米同比、环比的核心业务收入利润会更明显。

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我们的展望。我们会继续保持今年的经营理念,继续重视盈利以及规模,但同时我们也会继续增加研发投入,从而提高公司的长期竞争力。以上是我们对今年的展望。

format-jpg

图源:小米公司官网,下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着经济放宽,线下消费是逐渐复苏的,小米的线下门店经营情况如何?管理层是否有促进手机、空调等品类销售的措施?管理层计划如何提升门店店效?

卢伟冰:在简报中我提到了公司有关新零售方面的进展。今年我们主要还是在进行商店的整合,目标就是要提高门店的效率。再加上小米的高端化策略加持之下,过去的一季度,小米门店单店GMV(商品交易总额)创下过去几个季度的峰值,同比也有很大增长。同时,一季度小米与线下合作伙伴应该都是非常开心的,因为大家的盈利都非常不错。

今年我们也有几项门店措施。第一,让小米的合作伙伴实行更加规模化的经营。通过门店整合,门店的规模效应会更好。同时,我们对头部合作伙伴的支持力度也会更大,他们对小米业务上的投入也会非常多。

第二,我们会持续将之前所做的一些提效措施不断深化,例如运营商业务的经验等,这能够增加我们的利润,有利于小米线上线下的融合。目前来看,我们有百分之二十几的订单来自线上。同时,我们还会促进诸如服务类等业务的落地,这其实对我们门店的经营会有比较大的好处。

第三,持续不断推进高端化。我认为高端化对门店盈利改善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大家也可以看到,今年小米在大家电方面可以说有了非常好的进展。尤其是从四月份开始,我们的空调业务已经回暖,五、六月份应该会是空调的旺季,这些也都会对小米门店的经营产生非常好的影响,能够促进客流、提高用户忠诚度。

综上,我相信对小米的新零售来说,今年将是非常有收获的一年。

证券时报记者:我的问题有关小米13 Ultra目前的具体销售情况,能否请管理层与我们分享一下?另外,近些年小米已经进入了去库存的周期,现在的库存水位是怎样的?

卢伟冰:大家都非常关心我们的小米13 Ultra。在首销的时候,我们预估销量会是小米12S Ultra销量的两倍。我们认为自己其实已经比较激进地去备货了,但大家也都知道,那段时间小米也确实被用户投诉的比较厉害,大家想买1TB型号买不到、想买白色买不到等等。现在我们仍然不能实现足量供应。的确,小米13 Ultra这款产品的整体市场表现是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的,都不能说是“远超预期”,是“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

小米13 Ultra这款产品的售价是5999起,还有6499以及7299的价格,平均价格在6500以上。这样一款6500元以上的产品能有如此的热销、这么高的反响度,我认为还是有几点原因。

第一,我们坚定地在技术方面进行投入。大家可以看到,今年虽然每一家(友商)都发布了他们所谓的影像旗舰产品,但真正从影像理念、技术积累、用户体验出发的,小米可以说已经把对手都甩到后面去了。这是我们这么多年技术积累以及对用户洞察的结果。第二,在技术上,我们与全球领先的合作伙伴积累了深度合作。大部分的技术都是我们联合研发的,这需要三年左右的技术提前期。因此,即便对手知道我们要做这个事情,他们想跟上的话实际上也有难度,因为他们也需要三年左右的技术规划期、密切的合作等等。在我看来,这也是我们集团多年以来的积累。第三,经过去年小米12S系列、小米MIX FOLD 2系列、去年年底的小米13、这次的小米13 Ultra,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旗舰方面的表现应该说是非常稳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我们已经掌握了做高端产品、做高端品牌的方法论。因此,对未来小米将要发布的旗舰产品,我认为大家还是可以充满期待的。

我再来谈一谈有关库存和备货的情况。

目前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季度我们的库存处于非常健康的水位,是过去五个季度以来的低点,相比去年还是低了不少。在上季度的时候,我们就曾提到今年一定要把库存降下来,当时我和大家承诺说小米将在一季度(将库存)基本上解决完,留一点尾巴放到二季度。这个目标我们基本上已经实现了。目前从整体来讲,供应链还处于成本下行的趋势。所以我认为这对小米未来的成本下降还是有非常大的利好。

备货方面。我们会根据不同器件的需要再做定夺,因为我们确实有很多器件的供货时长是不太一样的。因此,我们会根据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器件来采用不同备货策略。

澎湃新闻记者:首先,我注意到小米财报中显示公司的整体研发支出在不断增长,同时公司目前也布局了不少新业务。请问管理层目前小米在造车上有哪些新进展?我的第二个问题有关小米目前在大模型方面的进展。据我了解,上个月小米委任了一位AI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大模型负责人。请问管理层,目前小米在大模型方面有没有一些新突破和新消息?

卢伟冰:您提出了两个问题,我先谈一谈小米造车的进展。造车进展方面。去年冬天,我们的软膜车参加了在黑河的冬测,应该说进展还是非常好的。今年,我们进入到了研发快速(期),在今年夏天还会有一次夏测,今年冬天还会再进行一次冬测。可以说我们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也就是)在明年上半年上市。我认为基本上是符合预期的,或者说略超一些时间进度。总而言之,我认为小米造车一切都会比较顺利,感谢大家的关心。

第二个就是大家特别关心的,也就是基于ChatGPT的小米在AI方面的投入,我花一点时间与大家做一个分享。

小米在AI方面的投入还是比较早,大概在2017年。相信大家也非常熟悉,例如我们的“小爱同学”等等。AI是一种技术和能力。得益于小米在AI方面的投入,大家可以看到在两年前小米计划造车的时候,我们自动驾驶团队的人员、能力基本来自原来的AI团队。所以说当我们具备能力时,一旦选择做一个新业务,小米可以快速启动。这是我们在AI方面的积累。

目前,我们的(AI)人员已经超过了1200人;在AI方面的投入,包括但不限于AI实验室、小爱同学、相机、自动驾驶等等。我们也对ChatGPT非常关注,小米的内部管理层也做过非常多讨论。我们还是有几个决策和认知。首先,我们不会像OpenAI那样去做通用大模型,这还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但是小米会积极拥抱它,也会思考如何去做它。

我们有几个坚定的观点——未来谁拥有用户、谁拥有数据、谁拥有用户的使用场景,谁就有可能在新一轮里占据比较好的优势。所以小米在拥抱大模型方面有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就是我们要深度与业务结合、与业务协同,例如与小爱同学的结合、与集群结合,从而让我们的产品与服务更加智能;另外,我们也会用AI技术来提升内部效率,提升整体的商业效率。

以上是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些基本思考。我相信小米能够做得好,小米在这方面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好的位置。

林世伟:我补充一点,我们也会用小米之前的打法,也就是“投资的打法”去理解这个行业。行业中所有做大模型的公司,其实我们都已经看了一遍,可能也投资了一两家公司。可以说我们一直都在关注着机会。

format-jpg

人民网记者:我的问题想提给CFO林世伟先生。第一个问题是,小米集团实施“规模和利润并重”的这种新经营策略之后,集团的毛利率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想请问管理层毛利率的这种趋势是否能保持?另外,现在国产手机行业竞争比较激烈,新经营策略将对手机毛利率产生哪些影响?还有一个问题是,我看到小米一季度的运营费用下降得很明显,这背后具体有哪些原因?本季度首批ASP(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下跌,但是环比呈现上涨,这背后有哪些原因?

林世伟:第一个问题有关小米的毛利率。刚才我其实说了一两个原因。第一,小米的高端手机占比是在进一步提升的。这对我们的毛利率是有帮助的。从运营上来讲,我们也会推出更多的高端手机。大家可以看到在国内市场,小米的高端手机占比占总出货量的25%以上,这是一个非常健康的模式。第二,刚刚卢总也提到了,最近原材料成本的下降也优化了小米的成本结构。

第三,去年受到部分外来因素的影响,包括汇率波动等,今年这些影响因素都在慢慢减少。第四,去年小米的库存一直在增加,这也会对毛利率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今年随着库存慢慢减少,这个影响也不存在了。

综上,这几个因素都帮助改善了小米的毛利率。这是手机方面。另外,由于电视的毛利率在进一步提升、大家电的毛利率也在进一步提升,这些都对我们的毛利率有正向影响。

你的第二个问题是对毛利率的展望。我刚才也说了几点。其实去年困扰毛利率的因素,包括汇率、库存等,今年应该都会得到很大改善。这对2023年的毛利率是有帮助的。刚才我也提到了成本下降,这对公司的成本架构是有帮助的。所以在我们自己看来,我们对今年整体的毛利率还是比较乐观的。此外,得益于我们内部对策略的拆分,比如“如何将高毛利率产品的比例进一步提升、将低毛利率产品减掉”,这也是今年的经营成果之一。

你的第三个问题有关费用。一季度小米的核心业务费用大概82亿元,同比下降了14%。我们在第一季度的公告中也提过,小米成立了几个专业的管理委员会。在这几个委员会的帮助下,我们的运营更精细化、对费控管理得更严谨、大规模提升了我们的运营效率。同时,在销售成本、销售费用以及行政费用减少的同时,我们也不会放弃投放。研发投放仍将持续。总而言之,在我看来费用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在继续投资的前提下,我们将其他的费用看得更紧。当然,一些外部因素对我们也是有帮助的,比如今年海外物流费其实减少了不少,这对我们的费用节省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你最后的问题有关小米手机的ASP同比下跌、环比上涨的原因。我觉得原因有几个。第一,刚才卢总也说了,小米的海外市场一季度仍然在清理库存。我觉得这个是最主要的原因。第二,小米海外高端手机,比如小米13,今年晚了两个月发布等等,这也是同比下降的原因之一。环比上涨的原因很简单——原因在于小米的高端手机,刚才我也提到小米13在年初推出的时候还是受到很多用户的欢迎。高端占比持续提升为公司整体ASP环比上升带来了一定的帮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看到一季度小米的电视业务表现不错,想请问管理层小米大家电业务未来会如何与传统家电厂商抗衡?未来小米的IoT业务是否也会根据经营策略的调整去平衡规模和盈利之间的关系?

卢伟冰:的确,小米的大家电业务目前已经进入到了特别好的状态。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规模、盈利、用户口碑都在持续往上走。

我在这里想谈一谈小米对大家电的一些基本策略。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坚持自研。大家可以看到小米这几年在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品类中都在不断投入研发的服务,希望能够掌握核心技术。从产品策略上来讲,我们会加快、加大对传统家电的智能化。小米不会去做一个和别人完全一样的产品,我们会发挥我们智能化以及联网化的优势,促进这些产品的快速转型。在商业策略方面,我们会持续推动高端产品大众化。我们看到目前仍有较多的家电卖到“天价”,所以我们会持续做高端的产品大众化。综上,我们会围绕着几个方面做工作

刚刚我看到“618大促”的一部分数据。小米今年提前开局,从昨天便开始预售,我看到小米空调好像不小心跑到第一名去了。我还是非常的惊讶的。我相信如今越来越多人的家里,无论是空调、冰箱、洗衣机都选择了小米的白电,我相信电视的覆盖比例已经非常高了。我也想在此感谢大家对小米大家电的信任和支持。

关于小米的IoT业务是否都会采用“规模和利润平衡”的策略,我觉得盈利,或者说“利润和规模并重”,这是我们整个集团的大战略。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品类,我们会有不同的打法。我们会结合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一个因素就是这个行业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有的行业可能处于产业成熟期,有的行业可能处于衰退期,有的行业可能处于快速增长期,情况都不太一样;第二个因素就是我们会根据小米在该产业中的具体位置来做研判。

将这两个因素结合之后,我们会形成不同品类的策略:可能有的产品我们会采用“规模和利润平衡”的策略;但有的品类可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因此我们会选择“规模优先,盈利次之”。小米IoT的品类确实比较多,所以我们会根据不同品类的产业发展特点、小米所处的阶段以及公司的战略诉求,灵活采用不同策略。

致富杂志记者:想请教管理层,小米互联网业务收入在一季度同比下跌的原因是什么?另外,小米游戏业务快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管理层如何保证互联网业务的长期盈利能力?

林世伟:如果仔细看我们提供的PPT的话,这个季度小米的总体收入是“微降”:从去年的71亿元左右微跌到今年的70亿左右。确实是微跌了一个亿左右。最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公司的其他互联网收入。这里的“其他”包括金融科技、自营电商的收入等,大概同比下降了9个点左右。我们的业务可能还是处在萎缩的状态。其他互联网业务可能占大头。第二,广告收入略微下跌。广告收益同比下跌了13%左右。主要有几个垂类,比如预装广告。小米的出货量在第二季度同比也有一定下降。这会影响我们的预装收入。

至于你提到的游戏增长,这其实是第一次。我们看到行业的游戏其实并没有增长很快,但是小米游戏业务的三位数增长是优于大盘的。原因确实有几点:第一,我们很明显地看到部分游戏大厂今年一季度的编程能力有所加强。

第二,行业状态。在我们的收入占比中,腾讯、网易的增长还是非常明显的。另外,小米自身的运营能力也在提升。如何提高付费用户的规模、提高效率,围绕着几个问题我们的互联网部做了很多工作,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小米用户的变现能力持续提升。

第三,高端用户占比的增长。刚才我曾提到,随着高端用户的占比持续提升,你会发现高端用户在游戏收入的贡献其实会比中、低端用户高好几倍。所以,随着小米高端用户占比一步一步的增长,他们带来的游戏收入也会进一步提升。

综上,我们对小米的游戏业务还是比较乐观的。

关于小米长期的盈利能力。刚才我提到,保持高端用户占比的提升还是非常重要的。高端手机用户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可能会比中、低端用户高好几倍。另外,公司的运营效率。我们做了许多数据分析、搭建了很多模型,以此提高小米的变现能力。第三,小米的MAU(月活跃用户数)持续增长。大家可以看到,在过去的几个季度无论是全球的MAU,还是中国大陆的MAU都在持续往上走,这为小米的互联网变现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证券报记者:我注意到近期有其他手机厂商关停了自己的自研芯片业务,引发了一阵关注。想请教管理层,小米对于自研芯片业务的定位以及目前的进展如何?目前小米是否在研发某些新品?目前来看投入如何?

卢伟冰:的确,芯片一直是大家特别关注的话题之一。我们看到友商的芯片项目的终止确实非常遗憾。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这也体现出做芯片是不容易的,应该说是非常非常难,所以对每一个勇敢尝试的友商我们都表示尊重。

小米其实对芯片是高度关注的,大家也都知道,从2014年起我们就尝试了芯片业务的自研。整个过程确实不是一帆风顺。但是小米在芯片方面投入的决心从未发生任何动摇。在过去的几年,小米陆续推出了一些自研芯片,主要集中在图片处理器(如小米澎湃C1、C2芯片),以及充电芯片(如小米澎湃P1芯片),还有小米的管理芯片澎湃G1。这些芯片其实在终端方面对产品功能、用户群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对小米来说,有几点我想与大家分享:第一,我们会坚定不移地投资芯片。无论是小米的董事会还是管理层,这都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第二,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芯片投入的难度、长期性、复杂性。我们一定要遵循芯片产业的发展规律,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一蹴而就,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做长期奋斗的准备,可能这个过程要十年、二十年,一定不能够以百米跑的方式去跑马拉松。这也是我们非常明确的。第三,我们决定做芯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要提高小米在终端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于要提高用户体验。这也是我们非常明确的。

在这里我也想请大家放心,小米一定会在经验方面做持续投入。但也希望大家能给我们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包容。这条路上不仅仅只有掌声,更多的还是坎坷、是失败、是挫折。当然,也请大家对我们放心,谢谢大家。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