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全部签约互金巨头,强强联合有哪些深层次逻辑?

田宁
2017-08-23 10:39

在当前的环境下,互金巨头与大行签约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继6月下旬四大行与几大互联网巨头密集签约以来,8月22日,交行宣布与苏宁控股、苏宁金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慧金融、全融资业务、现金管理及账户服务、国际化和综合化合作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至此,五大行全部签约完毕,几大互金巨头也相继签约完毕。

今天,就着巨头们签约完毕,不妨进行一次集中梳理。

一、业务层面的错位竞争、互补发展是前提条件

“错位竞争、互补发展”本来是监管机构对于民营银行的要求,希望民营银行采取差异化发展模式,不要走传统银行的老路。后来,在互联网金融的整治过程中,这句话也逐步成为对互联网金融的要求,要与传统金融差异化发展,不要老想着颠覆和竞争。

这种错位,主要在两个层面表现出来:一是客群层面,二是模式层面。

客群层面,传统金融机构擅长做大客户、做优质客户,互联网金融机构便不妨去做小微客户、做没那么优质的客户。

模式层面,传统金融机构做信贷业务有三宝——抵押、质押和担保,互联网金融机构则开辟出了大数据风控和场景金融的新模式。

在强监管环境下,以余额宝余额的一降再降为标志,以互金平台交易所合作产品的相继下架为标志,互金机构在客群层面越来越聚焦于普惠领域,错位竞争、互补发展的设想总算是落地了。

至此,虽然传统金融做不好小微业务,但互金机构也做不了大额业务。与此同时,传统金融还想做小微业务,互金机构也不愿放弃大额业务,对双方而言,似乎只有变成合作伙伴了。互金机构通过科技赋能传统金融,既解决传统金融做小的问题,也间接服务了大客户,拓展了自身的想象空间。

二、互金巨头的提前转型为合作埋下伏笔

最早看到这一点的还是互金巨头。早在2016年,几大互金巨头先后提出了金融科技企业的定位,后来几个P2P平台跟着凑热闹,被市场讥笑为“换个马甲继续折腾”。

其实,定位转变的背后有着深层的战略逻辑,既然做不了传统金融的挑战者,不妨去做个合作者。要做合作者,只能在技术层面发力,做连接器、做平台,尽量淡化业务色彩。只有这样,才能淡化竞争者色彩,毕竟,说到业务,传统金融也是要做普惠金融业务的。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几大互金巨头成功树立了金融科技企业的市场形象,也通过诸如联合贷款、智能营销、支付合作等探索逐步加深了与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联系,双方在更深的层面取得了战略互信,为后来的签约埋下伏笔。

三、传统银行内在转型需求是合作的直接催化剂

其实,站在传统金融的角度,看着互金巨头在普惠金融领域如鱼得水,也是羡慕的,且心有不甘。早在2013年下半年,就开始了互联网转型之路,陆续尝试了直销银行部、银行系P2P、发布互联网金融品牌等策略,在支付、理财、消费金融等重点产品领域进行转型。只是,船大不好调头,转型效果并不理想。

直销银行部已经被市场论证为失败的尝试,作为机构内一个部门,没有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甚至没有产品研发创新权,重重束缚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银行系P2P也不必讲了,自从2015年下半年e租宝平台跑路开始,银行就彻底抛弃了发展P2P业务的战略。

整体的互联网金融转型呢?也并不太成功。

银行系互联网理财产品以货币基金类产品为主,但出于保护存款的角度,做不到真正的活期,所以,在余额宝、零钱宝等互金活期理财产品都是T+0时,银行系宝宝理财产品仍然是T+1,没了竞争力。

支付类产品则走过一段弯路,2016年年中之前一直都在探索NFC支付,因其对硬件要求较高在与扫码付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之后,线下扫码走出了政策“灰色地带”,银行和银联先后发布扫码付产品,却发现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固化,无力回天。

消费金融类产品,商业银行也想走大数据风控的路子,借助大数据成功实现客户下沉。只是缺乏数据和场景,无法建立可用的大数据风控模式,最后便只好止步于代发工资客户,客户渗透率远低于互金巨头。

既然自行探索并不容易,开放合作也许才是主旋律。

四、签署协议,好戏只是刚刚开始

于是乎,无论对互金巨头,还是对商业银行,拥抱对方、积极合作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战略,互相之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也在情理之中。只是,签署协议只是合作的开端,真正实现合作共赢需要双方实打实地付出和努力。

在苏宁金融与交行的合作案例中,双方打算设立“交行-苏宁智慧金融研究院”,重点开展云计算、数据处理技术、人工智能、VR/AR等前沿基础性科技以及智能商务、智能交互等跨界合作研究,加速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的全面深度融合。遍观其他几家的合作,也都会在金融科技上重点着墨。

显然,大家都把金融科技作为重要的切入点,毕竟金融科技对金融业务的改造和影响是大势所趋。不妨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云计算因其成本节约、可动态扩展、交付效率高等优点,开始被金融机构接受,部分外围应用服务已经初步实现云端化;

区块链技术在支付清算、资产交易、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有望给传统业务模式带来颠覆性影响,目前各类实验性应用层出不穷;

物联网技术在提升金融机构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上也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在供应链金融、大宗商品融资、保险标的管理、融资租赁设备管理等方面已经出现了不少成熟的探索和应用;

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量化交易中有了很多应用,生物特征识别在金融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展望前景,无论中间遇到何种挫折,互金巨头与大行的合作必将加快金融业务科技化的进程,好戏才刚刚开始!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8月22日消息,交通银行与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苏宁金融服务 有限公司在沪签约,开展智慧金融战略合作苏宁控股作为交通银行重要合作伙伴,已与交通银行在项目融资、投资银行、现金管理、跨境业务、系统建设与信用卡等业务领域开展深入合作。通过本次协议签署,双方将全面深耕金融与互联网领域的跨界合作,并致力于成为智慧金融深度合作和创新发展的新典范。
随着双十一的迫近,苏宁家庭服务机器人智造品牌科沃斯共同宣布双方战略合作升级。
基于此次合作苏宁支付将为解悠数科提供场景化支付解决方案,利用“互联网+”,共建智慧交通生态圈。
12月14日消息,苏宁易购平台数据显示:抗原检测类商品销量环比上周增长245%,消毒类商品销量环比上周增长430%。环比11月,苏宁宜品口罩的客单价上涨近3倍,从26元涨到了71元,总销量环比上涨了138%。为了方便用户选择,苏宁易购与蓝帆合作,推出了家庭防疫包,单包内包括口罩、手套、湿巾、消毒液、体温计、退热贴等在内的68件防疫用品。
苏宁大数据显示,今年春节,90后成为年货主力军,家庭年货“主理人”。其中,在苏宁宜品,“90后”下单比重超过7成,与“健康”相关的产品成为90后购物车中存放最多的商品。苏宁宜品负责人介绍说,2021年,苏宁拼购将全力打造自主品牌,深度融合平台零售数据和上游供应链厂家,定制性价比高的商品。
3月31日消息,苏宁易购与长虹美菱日前在安徽合肥召开战略合作对接会并签署2023年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宣布开启战略合作新阶段。此外,在长虹美菱洗衣机智能产业园内,双方全流程参观了洗衣机数字化生产线及容纳产品定制中心和智慧家庭洗护中心等在内的美菱智慧体验馆,并且围绕产品工艺设计、生产、营销、场景、售后服务及未来趋势展开探讨。
5月4日消息,日前,苏宁易购与美国百年家电品牌必胜 在南京举行发布会,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此外,必胜中国首家线下实体店开业仪式也在新街口苏宁易购云店举行。据介绍,必胜携手苏宁易购,将加快线上线下双轮驱动。产品方面,必胜在亚太地区设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此次合作将通过大数据洞察用户需求,对产品不断研发升级,制造更多适合中国家庭的产品。
6月7日消息,苏宁易购宣布与抖音生活服务开启战略合作,首批1000家门店已入驻抖音生活服务平台,覆盖城市核心商圈、各类商业及社区中心,均支持家电3C抖音到店团购,消费者还可叠加门店活动使用多种半价抖音团购券。今年内,苏宁易购抖音生活服务还将进一步深化合作,计划实现100家苏宁易家广场店及旗舰店入驻,提供更具本地生活特色的“家庭场景解决方案”。
9月14日消息,昨日,苏宁易购与创维签署2021年下半年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关键节点及主推产品,明确了下半年20亿元的合作目标,并联合制定了阶段性主推策略。线上平台方面,创维计划通过多场超级品牌日,发力彩电爆款机型。线下门店方面,双方将继续推动客厅场景的家庭娱乐生态消费升级。苏宁易购零售云也将成为创维电视在县镇市场的主力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