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频下,共享电单车“死期”真的来了?

鸣远 2017-09-19 17:12:32
生活服务 2017-09-19 17:12:32 阅读 1162 评论 0

共享单车激战未酣,战火从国内蔓延到了海外,而一直没有经受战火洗礼的共享电单车却早早地迎来了寒冬期。

9月15日,《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出台,除了对共享单车提出一系列指导意见外,其中,明确提到北京市不发展共享电单车。

相比北京的“不发展”,杭州则直接对共享电单车采取了“封杀”的政策。9月17日,杭州宣布叫停“共享电单车”,并对在杭州提供租赁电动自行车业务的企业进行了约谈,要求在限定时间内,自行对本平台车辆进行清理并暂时退出杭州市场。对于逾期不清理且未退出的,将开展专项整治。

此前,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提到了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对于不鼓励发展的原因,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曾表示,在征求意见稿出台前,交通部在各城市开展调研后发现,因为电动车存在车速较快、自重较大、电池安全隐患等问题,有些城市提出暂不发展共享电动车。蔡团结表示,之所以对共享电动车做出不鼓励发展的要求,实际上也是根据各地的实践电商,采取的折中方案。

从不鼓励到不发展再到限期清退,政策对共享电单车越来越严厉。此前的不鼓励发展尚给共享电单车玩家们留有一丝幻想,直接限期清退无疑让这一幻想彻底破灭。在日渐趋严的监管之下,共享电单车究竟该何去何从?

尴尬的处境

众所周知,共享单车的初衷是解决人们最后一公里的短途出行需求,但如果出行距离延长,骑单车就变的不适宜,这对用户来说形成了潜在痛点,所以,共享电单车从诞生伊始就把用户的使用场景定位于3-10公里的中短途出行。

据亿欧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市场上投放的共享电单车企业有将近20家。其中,大部分共享电单车品牌是在共享经济概念炒热之后才出现的,7号电单车CMO崔晓琪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做电动单车的确受到了共享单车的影响。

然而,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共享单车与共享电单车却有诸多不同之处。

首先,共享电单车面临的市场更加细分。与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共享单车相比,共享电单车实际上面临着一个更加细分的市场。面对这种3-10公里的中短途出行,用户在选择出行方式上是多种多样的,人们既可以选择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也可以选择网约车和出租车。

其次,共享电单车需要频繁充电或更换电池。在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目前大多数共享电单车的主要解决方法是在线下设置大量运维人员对电单车进行维护与保养。另外有些共享电单车企业还会单独开辟运营网点和充电桩,这些对于企业来说都是无法忽视的成本,并且在无形中也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最后,共享电车生产成本高于共享单车。公开资料显示,小鹿单车的成本是2000元,租八戒为3000元,这暗示着共享电单车要想像摩拜和ofo一样大规铺量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但在资本遇冷的情况下,共享电单车企业恐怕有此心也无此力。

这一系列原因造成了共享电单车市场很难像共享单车那样火热。此前,易观互联网交通出行研究中心分析师王晨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综合来看,共享电动单车是共享单车市场的一个补充或产品线之一,但不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与此同时,投资机构似乎也并未表现出对共享电单车过多的兴趣。与共享单车动则上亿美金的融资相比,共享电单车则显得格外冷清,通过对共享电单车玩家们公开的融资信息梳理发现,十几家创业公司融资总额只有两到三亿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主流VC几乎全部缺席。

摩拜B轮投资方熊猫资本的合伙人李论认为,相比共享单车,电单车的需求不旺盛,维护成本相对较高。ofo早期投资方之一,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则明确表示,不看好共享电单车的发展。

政策、市场、资本,在这三座大山面前,共享电单车似乎毫无还手之力,只能默默地等待风向发生变化,可谁也无法预料这个时间段究竟何时才能到来。

风向会变吗?

2017年8月1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4141号(工交邮电类381号)提案答复函,函中肯定了电踏车的出行优势以及绿色出行的可行性,交通运输部表示将认真研究借鉴电踏车纳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议。

据亿欧观察,西游电单、7号单车等共享电单车运营商都先后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这一消息,政策的转折点似乎即将来临。但在某种程度上,这一纸回函却更像短暂的麻醉剂,醒来之后终究还是要面对现实。一个月后,迎来的终究还是北京的一句“不发展”以及杭州无情的“封杀令”。

可有了网约车“由黑变白”的前车之鉴,国内的共享电单车玩家绝不会轻易言弃。为了活好当下,等到风向转变的那一天,一些共享电单车玩家纷纷探索自己的突围之道。比如,布局海外、转战尚未有封杀令的二三线城市、投放符合“国标”的共享电单车、采用电子围栏技术、精准调配车辆等。

但这一系列探索的前提在于没有出现像杭州那样严格的“封杀令”,一旦有更多的城市效仿杭州,留给共享电单车的似乎只有出海这一条道路。但出海真的是好出路吗?反观当下风头正盛的共享单车都未能在海外趟出一条路来,何况一直处于战场外围的共享电单车呢?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