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作显现疲态 知识付费平台面临转型

鸣远 2017-09-29 18:14:45
行业观察 2017-09-29 18:14:45 阅读 1328 评论 0

2016年被认为是知识付费元年。知识付费领域在过去一年中发展迅速,并形成喜马拉雅FM、知乎、得到和分答这四大知识付费领域的巨头。然而在大V稀缺、内容创作投入不足等问题的困扰下,知识付费平台在略显疲态中缓慢前行。

据阿里应用分发8月份发布的《2017年Q2应用行业报告》显示,近一个季度以来,喜马拉雅FM、知乎、豆瓣、得到、分答、在行等APP的用户都有明显的增长。但与用户增长相对的是,各个平台却逐渐减少对于知识付费平台产品的投入,微博投资的红豆live和知乎的知乎live都显现出这一倾向。一位知识付费平台的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在付费产品上线一段时间后,就意识到知识付费并不算一个特别大的机会。

与直播平台相似,对知识付费平台来说,流量是吸引用户付费的可能。自带流量的网红大V,无异于成为流量效应的关键,在运营过程中,不少平台为此也拿出了实际行动,例如蜻蜓FM请来高晓松、喜马拉雅请来马东,这是一种将名人效应转化为广告效应的做法。尽管这类付费内容自身销售情况良好,但在将流量转化为对于其它内容购买上,则明显转化率较低。并且据业内人士表示,大IP带动的流量事实上并不稳定。

另外,大V自身能否维持知识付费平台的工作量也是一个问题。据了解,9月初,papi酱在入驻分答社区2个月时间后即宣布停更,更早前还有罗永浩宣布在“得到”停更,其原因无非都离不开精力不足,难以支撑。对于这些原本并不专属于知识领域的大V,创造出适合用户的内容,投入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显然远超预期,对整个团队来说,这样的成本与平台的分成相比并不划算。

因此,知识付费平台如何在维持“知识分享”的大前提下,留住大流量IP,维持内容贩卖以及流量收益,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在经历从兴起到遇冷的起伏发展之后,部分知识付费平台也开始向“内容为王”的方向转型。其中,知识付费平台也开始出现内容细分的倾向。据业内人士表示,无论在“得到”还是知乎live,销售情况良好的“知识付费”课程往往是帮助消费者进行理财甚至是偏成功学的课程,其销售情况往往好于文学类等偏小众的话题。这表明大众化的付费知识仍具有较大的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知识付费平台,高低两头都要兼顾。一方面既要打造和培育顶部具备流量效应的内容创作者,即所谓的平台“大V”,对于那些知名度虽然比较低,但在垂直专业领域有深刻见地的创作者也要着力发掘,并且应该以这些创作者为主力。

如今知识付费平台已渐成规模,用户增长十分可观,另外也不断有类似网易云音乐这样的新玩家入局。尽管平台目前在内容创作方面仍面临一定的困局,但用户的持续增长,证明知识付费平台的未来仍值得期待。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