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蜂开启“暴走”模式:加大投放力量并做好长期不盈利的准备

风清
2017-12-12 17:25

2017年12月13日消息,便利蜂的无人货架业务近期进入快速扩张阶段,单周投放货架已过万,到月底计划每周新增投放货架数超3万。对此,便利蜂表示将持续投入,升级投放力量,未来几周每周投放力量将翻倍增长,并做好了长期不盈利的准备。

便利蜂无人货架的投放量单周破万,这一单周增量就已超其他无人货架公司积累一年多的存量点位。更应该值得注意的是便利蜂正式进入无人货架的时间是在今年9月。这说明,便利蜂已经开启疯狂的扩张之路。尤其是拿其与同行进行比较,更能凸显其“疯狂”,目前刚完成2亿元B轮融资的小e微店目前网点数为5000多个;猩便利日前也宣布无人货架点位数破3万个,但是用了5个多月的时间。

便利蜂开启暴走模式早有苗头,自其启动无人货架业务以来,变迅速在全国数十个大中城市铺设网点大举招聘。其把目光放在一线城市的同时,还加速填补了二三线的城市空白。

据“便利蜂招聘”公众号显示,便利蜂于11月底发布了多个“商务拓展/BD”招聘通知,工作内容为“负责对指定区域写字楼进行陌生拜访,敲定合作”等。招聘城市包括沈阳、青岛、保定、南京、兰州、太原、珠海等约24个城市,需求部门为“运鼎新业务部”。同时正在招聘仓库管理人员,主要工作职责为“负责仓库的日常管理,完成无人货架订单的分货、拣货、配货等一系列仓内流程”。

疯狂的跑马圈地带来的是对行业的一次“清场”活动。毕竟当网点规模达到一定量级后,其带来的收益和痛点都才能体现出来。目前无人货架企业的运营团队分配比例大概为一个人负责25-30个网点,如果按照便利蜂的扩张速度来看,其运营团队一周要增加300-400人,这就造成一定的招聘压力以及人工成本。

另外,在网点大量增加后,也会直接考验企业的物流配送和供应链能力,硬性的经营体系都需要一定时间和资本来建设,这些建设很难一蹴而就。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2018年1月12日,无人货架领域便利宣布,已经完成对领蛙的战略投资并对其实现控股,领蛙将并入便利无人货架业务,成为便利旗下品牌之一。
继今年9月便利被爆出进军无人货架领域之后,这块业务在近期有了重大进展。据数位便利和去哪儿员工透露,便利无人货架目前开站落地的城市不少于80个,正处在大举招聘阶段,从一线BD、BD经理到城市经理、区域经理、大区经理,来自去哪儿网的员工达到八成左右。此举被解读为张强对庄辰超再次“创业”的支持,而携程内部亦对此表示默许。
在快速扩张线下便利店的同时,便利一直在频频跨界试水新业务,先后投放共享单车、铺设无人货架、上线外卖服务等,近日又上线了“超市”功能。
便利因被传挖角去哪儿网,力推无人货架引发了外界的关注。
12月25日消息,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截止上周,新零售创业公司便利已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万个无人货架的投放,近期超过半数货架投放在100人以上企业。据悉,目前便利的投放能力已升级到每周2万个,预计年底前投放货架5万个,到春节前预计完成50万个货架投放。
半年时间,一度成为风口的无人货架,已成为一地鸡毛,开始转型智能货柜,每日优鲜便利购、便利等企业开始纷纷入局。
无人货架企业加速布局、融资正酣之际,物流巨头顺也入局搅动市场。猩便利、果小美等无人货架企业已于11月先后再获上亿级融资。有分析指出,巨头纷纷入局使初创企业面临着更严峻的市场竞争,不过对于顺来说,虽然自身具备物流网络等方面的优势,但与其他无人货架企业一样,在无人货架这一全新商业物种上,谁也逃不过来自供应链、商业运营方面的诸多风险和挑战。
11月23日晚间消息,办公室无人货架果小美创始人兼CEO阎利珉透露公司已经完成C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5亿人民币。在成立5个月的时间里,果小美已经先后获得IDG、蓝驰创投、瑞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的投资,累计金额近2亿元。果小美于今年6月底在成都成立,主打办公室无人便利货架。其创始人为原阿里聚划算创始人、首任总经理阎利珉,公司骨干成员中来自阿里巴巴、美团、京东、平安等公司。
208年1月21日消息,近日,车载无人货架企业Mobile Go魔急便宣布获得6000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高瓴资本领投,金沙江创投、滴滴出行、IDG资本等也参与了本轮融资。魔急便运营为北京小桔便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在今年1月,小桔便利同杭州市出租车集团正式合作,将车载零售货架“魔急便”将搭载到杭州市的出租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