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受美团看好,摩拜能否摆脱疑虑?

鸣远 2018-09-30 18:00:51
生活服务 2018-09-30 18:00:51 阅读 1498 评论 0

短短两三年间,一度站在风口之上的共享单车行业可以说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如今除了在流言蜚语中坚持独立发展道路的ofo,成为巨头帐下客的摩拜单车和哈啰单车都在摸索新的发展路径。而如何回应美团期望,摆脱亏损不止的焦虑,则成为摩拜接下来要讲的故事。

不舍“电商路”

近日,摩拜单车App内上线了实物电商业务“摩拜商城”。《电商报》记者了解到,商城内销售的产品主要为骑行周边,同时还涉及服装、家居、电子、护肤等类目,用户可以通过App内的虚拟货币“魔币”兑换打折券或者用现金购买产品,有赞为其提供技术支持。

与其他共享单车品牌相比,摩拜似乎一直以来就未曾放弃针对电商模式的探索。最早在2017年7月,摩拜单车官方公众号就宣布其官方周边店铺摩拜生活正式开张,同时上线了其首款衍生产品“便携雨衣”,打出268元的标价。今年1月,摩拜在其升级后的新版本App中,将原本内嵌的摩拜成就馆升级为“摩拜商城”,商城内提供的产品以骑行周边为主,采用的是摩币与人民币结合购买的模式。

尽管共享单车一度从风口升级成“疯口”,并屡次获得资本注入,但在前期依托烧钱的扩张模式下,折腾了一年多的共享单车行业普遍呈现亏损面貌。永安行此前在公告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哈罗单车亏损约为4.89亿元;而美团点评招股书则显示,仅2018年4月,摩拜单车总亏损就达到4.07亿元;市场投放量、车辆折损程度远高于前两者的ofo则被认为承担着更重的亏损。

据此来看,共享单车普遍面临的盈利难题至今仍未获得解答,凭借自身的流量基础,摩拜有意通过“共享单车+电商”的模式,挖掘出更多为盈利途径。但对用户覆盖面极广的共享单车用户群体而言,商城内上架的产品并非完全能覆盖到目标用户群体。换言之,尽管不愁流量导入,但流量转化为实际的销售数据效果有限,这是摩拜在电商路上最大的障碍。

能否撑起美团期许

不过时移势易,摩拜单车尚未对盈利做出回答,随着美团、阿里分别称为摩拜、哈罗的新东家,共享单车也逐渐走向补足巨头在出行领域诉求的下半场。对于摩拜而言,能否借由业务生态的扩张撑起美团的期许,或成为其日后发展的新命题。

9月27日,美团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美团收购摩拜的总价格为155.64亿人民币,其中128.21亿元为商誉,约占总价的82%。然而在扣除借款、应付账款后,摩拜的净资产总额仅为27.42亿元。

收购价远高于摩拜净资产,足以说明依托庞大的用户规模及流量壁垒,摩拜对美团而言具备重要的战略价值。正如美团点评在财报中指出,作为高频定位服务,摩拜单车对我们的现有服务形成补充,可创造消费者需求接触点并提高用户粘性。

同时,结合美团将出行列入与到店、到家、旅行并列的四大业务体系来看,接手摩拜,其目的或许还在于从场景以及流量两个维度彻底打通单出行和汽车出行的壁垒,构建起一个“大出行”的生态模式。

然而由此带来的亏损负担,也成为美团在圆出行梦的道路上难以忽视的痛楚。美团招股书中关于“风险”就指出,收购的摩拜单车自成立以来已产生亏损,无法保证摩拜或整体业务在未来能获得盈利。

依托涉足全领域的生活服务体系,“流血”上市的美团,其商业模式仍不缺投资者认可。然而相比其他业务板块,出行业务资历尚浅,尚且需要时间来检验其与其他业务的整合效果;而摩拜所代表的共享单车行业,在普遍亏损的局面下,其商业模式更是饱受质疑。因此摩拜能否借由转型撑起美团在出行版图上的期许,也存在不小的考验。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