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违约渐常态化 上市公司成重灾区

云合 2018-10-16 17:37:09
生活服务 2018-10-16 17:37:09 阅读 969 评论 0

10月17日消息,今年以来债券违约数量快速增长。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今年已经有37家发行主体的81只债券违约,共计涉及债券余额近700亿元,是2017年的近三倍,也超过之前新增违约主体最多的16年的24家,触及历史最高点。

2018年是历年违约之最,在统计的37家发行主体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七成,达到26家。此外,近期上市公司债券违约也开始频频出现,包括金鸿控股、凯迪生态、神雾环保、乐视网、永泰能源等。同时,由于再融资压力较重,监管机构对违约的容忍度提高及信贷供应紧张,中国企业债券违约数可能在2019年继续上升。

如宁夏上陵实业有限公司因未能如期兑付本期债券本息5.42亿元,考虑到该公司股权质押和受限资产比例较高,再融资能力受限,面临极大的流动性压力,其主体评级被鹏元资信评估公司由“AA”下调为“B”,主体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

与上半年相比,债券违约的特征并未出现大的变化,大多都是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仍是其中的重灾区。出现违约的企业,大多都是高比例举债且资金不能覆盖负债的企业,这些企业过度依靠驱动规模增长,但现金流和经营效率并没有得到改善,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借新还旧无法继续,债务问题就会爆发。

这些企业的手段基本一致,大多都利用负债做大资产规模,又依靠规模提升估值,再做大负债。但其规模扩大并不是依靠内在经营增长支撑负债,而是在资产估值增长的前提下,不断撑大负债规模,一旦市场近期结束,高估值不能持续,其债务也将无法支撑。如今,在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一旦借不到新债智能自己掏腰包还钱,但债券多是数亿的资金体量,没有多少民营企业自由流动资金能抗住这种压力。

而某些企业尽管自身经营状况不错,但由于短期的流动性问题陷入偿债危机的也不再少数。本身主业的盈利状况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是各方评判一家企业是否有救的重要因素。

目前,信用风险还在持续暴露。从违约的情况看,信用债违约已经渐成常态化趋势,且市场风险偏好短期难以改变,机构端的资金也显示更偏好利率债,而不愿承担信用风险。2018年在中国信用债市场是一个明显的信用风险高发时期,但与以往不同弄,本轮违约主要是由于金融去杠杆背景下的信用收缩而引发的,而与经济和行业景气度下行关系不大。

另外,由于信用风险与股权质押这种交互传导的方式,股市方面的情绪可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压制。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投资前,要加强规避上市公司债券违约风险的判断。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