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对决!支付宝、微信争相布局这个战场!

鸣远 2018-11-07 14:33:39
生活服务 2018-11-07 14:33:39 阅读 1284 评论 0

众所周知,作为我国移动支付的两大巨头,支付宝和微信一直都是你追我赶的老对手,双方之前已经在不同的领域大战了无数回。

实际上,除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外,双方早已把战火烧到了交通出行领域。

腾讯的进击

在以往的生活场景中,很多人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走到地铁口后才发现,交通卡忘记带,而且身上还没有现金。

遇到这种情况时,相信很多小伙伴只能硬着头皮去跟路人借钱,再通过微信或者支付宝来转钱。

又或者是忘记带交通卡时,需要到自主购票机买票。但面对那长长的队伍,让人非常苦恼。

不过,伴随着两大巨头快马加鞭交通领域,以上情况早已得到改变。

就拿微信来说,最新动作是在10月23日的首届中国智慧交通大会上,发布了包括乘车码、乘机码、智能出行助手、定制巴士、城市神经中枢在内的智慧交通产品。其中,乘车码则是被众多网友认为是将双方之间的交通移动支付之争推向高潮的标志。

毕竟在此之前,“乘车码”的名字还是“腾讯乘车码”。此次直接扔掉之前两个字,不难看出腾讯抢占交通场景的野心。这波操作,和如今新浪微博成为“微博”的代名词非常相像。只是微信是否能复制新浪微博的成功,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与我们日常所用的付款码不同,腾讯的乘车码是基于微信小程序开发的服务。消费者在乘坐公车或者地铁时,只要打开“乘车码”小程序扫描其中的二维码,就能够享受扫码乘车的服务。同时,腾讯推出的“腾讯出行”小程序当中,还能根据用户的定位为用户提供最便捷的出行方式。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17年7月率先在广州上线之后,腾讯乘车码目前已经覆盖了北京、深圳、上海、厦门、宁波、济南、大理等100个城市,并且还支持BRT、公交、地铁、索道、轮渡等智慧交通移动支付场景,全国有超过500万的用户在使用乘车码。

当然,除了乘车码以外,微信在其他交通领域同样也有了布局。比如,在去年11月23日,微信支付就已经接入12306铁路售票平台,紧接着又进入香港出租车和地铁市场。而更早的是,在14年和16年分别接入了滴滴打车与台湾出租车市场。

总而言之,行走在神州大地上,总是能轻易看见微信的身影。

支付宝的抢先一步

面对微信的快马加鞭,支付宝肯定不会袖手旁观。事实上,支付宝布局交通领域的时间比微信还要早一些。

早在2013年,支付宝提出“未来公交”的概念后,同年年底便接入12306网站。随后在2014年正式推出“乘车码”,霸气进攻公交、地铁两大出行场景。据说目前武汉和杭州的公交车,几乎都已经支持支付宝乘车。

同时,今年五月之时,支付宝就表示过,目前支付宝乘车码已经在覆盖国内50多个城市。在未来一年时间里,这个数字还将突破100个城市。同样的,在出租车、停车场、共享单车、高速收费站等领域,支付宝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布局。

但就“乘车码”而言,抢占先机的支付宝并没有一家独大,而是与微信平分秋色。甚至按照目前的数据来看,后来者微信的覆盖范围比支付宝还要快。

更值得玩味的是,一些已经接入支付宝乘车码的城市,并没有同时接入微信的乘车码。以珠海为例,目前老百姓乘坐公车均可以使用支付宝扫码乘车,唯独不能使用微信。另一方面,腾讯的大本营深圳已经开通扫码乘坐公车,却没有支付宝开拓疆土。

不难看出,两大巨头在交通出行交通领域上,一直都在上演正面交锋的戏码。你接入公交系统,我也接入公交系统;你扫码坐地铁,我也扫码坐地铁......

所以问题就来了,两位马爸爸为何要死磕这个战场呢?

衣食住行都要拿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移动支付已经慢慢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根据易观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393078.3亿元人民币,环比降低2.62%。其中,支付宝以53.62%居于第一位,腾讯以38.18%居于第二位,接下来还有壹钱包、联动优势、百度钱包等紧随其后。整个市场,好不热闹。

很明显,两大巨头要想继续保持这个局面,或者赶超对手,势必要抢夺更多的流量。所以我们才会看见,从社交场景、电商场景到线下的衣食住行都能看见移动支付的身影。特别是在高频的出行领域,则是被视为移动支付最后一块必争之地。

首先,目前我国移动支付用户增长速度已经变缓。另一方面,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中国公共交通每年客运量为1500亿,平均每天有超过4亿人次出行。这意味着,在出行这一刚需面前,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们倘若能抢先接入移动支付,将会成为自身抢占市场的利器。

其次,以往老百姓乘坐公共交通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像我们在上文所提到的找不到零钱,忘带交通卡,再到司乘人员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清点车费等情况。但伴随着“乘车码”的出现,以上痛点都能够得到大大解决。

不得不说,科技改变生活,巨头之间的争斗,更是在无形之中改变我们的生活。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日子里,双方仍将在交通出行领域大战几百回合。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