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零售大盘点:便利店成长的 “烦恼”

鸣远 2018-12-27 18:29:45
零售 2018-12-27 18:29:45 阅读 1015 评论 0

2018年的中国便利店行业依然站在风口之上,传统零售、电商巨头等各路“大佬”纷纷入局,再一次给便利店行业带来了资本新高潮。

受力于资本的助推,使得原本就发展速度不慢的便利店扩张速度变得越来越快。无论新老品牌,高速开店均成为它们上半年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然而,便利店作为传统零售的一种,注定是需要时间打磨的行业。就在资本热情高涨之际,下半年却有不少便利店轰然倒闭,给资本和行业浇上一盆冷水。显然,高速的扩张给便利店带来的既是成长的“烦恼”,也是一种反思。

资本疯狂涌入 扩张进一步加速

进入2018年以来,便利店行业一直备受资本的“青睐”。

2018年3月,西北地区的西安每一天获得2亿元A轮投资,领投方为春晓资本;4月,福建见福便利店获红杉资本投资2.4亿元;同在4月,北京131便利店获天使轮融资4000万元,投资方为春晓资本;6月,武汉Today宣布完成3亿元B+轮融资,估值超过30亿元,投资方为美国泛大西洋资本集团(General Atlantic);1号生活旗下云兜便利店也于6月份融资1亿元,新南方领投,弘道资本跟投。

据《新一轮消费大淘金——未来商业投资报告》显示,从2016年至2018年8月,便利店行业总计融资事件发生次数达190次,在大消费领域融资事件发生总数中占比达10.3%,在大消费领域最热门投资赛道排行榜中居于第三位。值得一提的是,仅在2018年1-8月期间,便利店行业便有近60起融资事件。

在资本的催化下,许多便利店品牌开始跑马圈地,追求规模效应。仅就北京地区而言,目前已有便利蜂、全时、7-ELEVEN、罗森、物美等玩家,其中全时便利店的门店数已经超过400家,7-ELEVEN的门店数也已超过200家。北京市现今对外公布的有4000家便利店企业,在10月公布的最新政策中,北京计划用时三年将便利店数量增长至6000家。

另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显示,一线城市上海、广州、深圳的便利店已接近日本的便利店发展水平。因此,一些新兴的二线城市以及便利店密度尚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城市成为便利店们掘金的对象。

以三大日本便利店品牌为例:罗森官方表示,从今年五月起,罗森计划以每月开15家分店的速度向中国扩展,目标在今年开设120家分店;全家计划到2024年在我国实现开设一万家门店;7-Eleven则表示每年的开店速度希望能达到30-40家门店,并且从大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慢慢渗透。

而这三大便利店品牌还不是最“疯狂”的,在国内零售巨头宣布入局后,它们打造的便利店品牌扩张速度更加惊人。阿里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开一万家天猫小店;京东更是在去年就放下豪言,要在五年内开一百万家便利店;苏宁官方则表示,今年的目标是在全国开设1500家苏宁便利店,三年内开5000家分店。虽然它们走的是改造“夫妻老婆店”的发展路线,和传统便利店的发展模式有所区别,但这样的扩张速度也着实有些夸张。

资本成双刃剑 成长的烦恼不少

尽管资本的助力使得便利店品牌拥有充足的资金得以快速发展,但这同样是一把双刃剑,2018下半年以来,便利店品牌经营频频曝出问题。

8月,因背后出资方P2P平台善林金融暴雷,邻家便利店突然“失血”,一夜之间关闭了168家店铺。9月,又因投资方春晓资本暴雷,131便利店资金周转困难关门倒闭,创始人一度失联,后被刑拘。11月中旬,号称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全时便利店被传出资产盘点,正寻求出售。此举或与股东复华控股卷入旗下P2P平台海象理财兑付危机有关,当时该理财已延期3个月,殃及复华资金链。而全时的第一大股东为复华卓越,占比高达87%。

梳理前因后果,这些便利店品牌之所以陷入倒闭旋涡,或多或少都受到外部资金关系偶然因素的影响。一时间,快成为风口的便利店行业,急转直下,资本对便利店行业的态度变得谨慎,逐渐的回归理性。

说到底,便利店本身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才能产生规模效益的行业,跑马圈地的狂奔模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帮助企业提高数据,但长期看容易出现问题。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组织日前发布的2018年三季度“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来看,便利店行业开始呈现出“降温”趋势。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便利店企业景气指数为69.5,高于荣枯线19.5,环比下降1.9,同比下降6.8;门店景气指数为66.6,高于荣枯线16.6,环比下降6.2,同比下降7.5。企业与门店景气指数的同步小幅回落体现了便利店企业管理者与基层门店经营者对于第三季度整体经营情况同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认为,本季度便利店整体行业发展增速受阻,是受了较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但资本市场暴露的问题,也警示着整个便利店行业的企业需要提高自身应对外部风险的综合能力。

据《电商报》分析,便利店的面积虽不大,却是一种运营成本极高的零售业态,若管控不完善,或无法跟上市场需求变化,则盈利会非常困难。不仅如此,便利店还依赖于资金链,若链条断裂,店铺的正向循环模式会被立即打乱,轻则断货重则关店。

此外,除了上述因资金链断裂同时无法造血关停的便利店品牌,根据10月苏宁易购发布的公告,苏宁小店也陷入了亏损,2017年度及2018年1~7月间,苏宁小店共亏损近3亿元。苏宁易购在公告中称,苏宁小店因迅速扩张门店需要的高投入而产生了阶段性亏损。

纵观2018年便利店行业的发展,即使资本依然青睐,便利店想要盈利,仅凭融资快速开店很难做到。除了稳定的资金,还需要持续得优化运营,包括商品架构、供应链体系、门店服务等,如是培养企业自我造血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经营便利店是一个慢活儿,需要培育市场,更需要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和供应链等,急功近利地抢占规模无异于饮鸩止渴。纵然是日系便利店在中国将近20年,部分品牌直到今天也仅能维持极低的利润率,甚至个别品牌至今未能实现全面的盈利。2018年对于很多便利店品牌来说,还远未到乍现曙光的时候。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