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压缩利润,部分卖家将退出亚马逊Prime Day
一、亚马逊卖家退出Prime Day
今年的亚马逊Prime Day恐怕不及往年热闹。
最近,因为特朗普高关税政策,一些亚马逊卖家表示,可能不会参加今年的Prime Day大促,或者计划减少折扣商品数量。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依赖中国供应商的三方卖家中。

部门亚马逊卖家将退出PrimeDay 图源:SCMP
一位销售自行车和滑板的卖家表示,这将是其自2020年以来首次缺席Prime Day。这位卖家售卖的自行车和滑板通常定价在230美元和60美元,但新生效的145%关税将使其进口成本增加1倍以上,让其无力承担。
枕头品牌MedCline首席执行官也表示,尽管去年公司在Prime Day期间的销售额是平常的七倍,但今年公司很可能退出Prime Day。这家公司长期销售来自中国和越南制造的售价在250美元的治疗枕头。
同样地,手提袋公司Bogg Bag也有相似想法,今年Bogg Bag决定不参加Prime Day,把在高关税生效前进口的库存先保留,以原价或者低于Prime Day的折扣,在梅西百货、迪克体育用品等规模小一点的零售渠道中销售。
虽然目前,亚马逊还没敲定今年Prime Day的具体细节,只说定档在7月,但就目前的关税政策来看,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亚马逊Prime Day定档在7月 图源:aboutamazon
毕竟7月是对买家而言的开场时间。实际上,卖家从现在就得开始准备,把货从工厂运到仓库里备着。可是眼下,高关税已经生效,特朗普的态度一天一个样,什么时候能降低关税还是个未知数,三方卖家可赌不起这变化。
而且,Prime Day虽然能带来超高流量,但是参与成本也不低,扣除掉产品成本和平台抽佣,卖家平均利润可能在15%-20%。这还不包括Prime Day期间的广告和折扣费用,比如卖家如果想给商品推流,一个“最佳优惠”标志要花1000美元;一个“秒杀”标记要花500美元。

亚马逊美站PrimeDay促销费用 图源:亚马逊全球开店
所以,综合考虑,今年不参加Prime Day可能是卖家保护利润率的正确选择。不然忙前忙后一合计,跟平常收益差不多甚至还更少,那真是有些得不偿失。
当然,亚马逊还没表态,现在卖家积极性降低,如果关税影响持续蔓延,也不排除后期平台会出些让利政策,好维持Prime Day大促的连续性。毕竟越是这种时候,大家越会关注巨头的举动。
据研究公司Adobe Analytics统计,去年亚马逊Prime Day销售额达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创下亚马逊Prime Day新纪录。
二、跨境销售风云变幻
老实说,现在距离Prime Day还有差不多两个月时间,中间各方政策指不定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到时候不止卖家,亚马逊这类零售巨头也得适时调整。
前段时间,有卖家爆料,亚马逊主动向其了解关税应对措施,在邮件里咨询了几大与关税相关的重要问题,比如卖家是否因关税政策调整采购策略;是否因关税调整定价;是否因关税改变航运路线或方法等。

亚马逊咨询卖家应对措施 图源:LinkedIn
还有的卖家被亚马逊“邀请”去欧洲市场。在邮件里,亚马逊介绍了欧洲市场的发展潜力,以及欧洲站的入驻激励等平台优惠措施。
而在最近,一些亚马逊顶级卖家反映,亚马逊似乎改变了策略,允许卖家因关税提高售价。在此之前,这些卖家为了对冲关税影响,给一些进口成本涨幅较大的产品提价,但平台却对这些涨了价的产品实施隐性惩罚,删除了这些产品页面上的“添加到购物车”或“立即购买”按钮。
这样一来,买家就得采取额外步骤才能加购商品。对卖家来说,这多余的动作,很可能让客户流失,进而影响店铺销售。
与此同时,其他零售巨头也在时刻调整着应对措施。
比如沃尔玛,在特朗普关税正当兴起的时候,其宣布定档会员周大促,从4月28日持续至5月4日。而往年,沃尔玛会员周时间基本跟Prime Day差不多,都是在6月或者7月。

沃尔玛会员大促定档 图源:corporate.walmart
值得关注的是,前段时间,沃尔玛还频繁要求中国供应商降价,美国关税涨一次,供应商就要降价10%。但最近,沃尔玛开始转变策略,恢复了部分中国供应商订单,并且表示关税成本将由美国客户承担。
显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饶是亚马逊、沃尔玛这类行业龙头,也摸不准政策变化,需要时刻审时度势,调整策略。站在三方卖家的角度,这种感觉想必更加强烈。所以,无论是参加大促还是退出,是涨价还是静观其变,种种变化都只为渡过眼前的危机。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