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不好,iPhone即将涨价
友商的春天来了。
一、关税压力下苹果进退两难
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格局中,苹果公司一直以其强大的供应链管理和市场掌控力著称。
然而,近期美国推行的一系列关税政策,却让这家科技巨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关税的重拳出击,不仅对苹果的供应链造成了巨大冲击,更让其在成本控制与市场策略之间进退两难。
近日,据多家媒体报道,面对新关税政策,苹果公司目前选择自行承担关税成本。这一决策在短期内或许能够稳定市场,但从长远来看,分析师普遍认为这种做法难以持续。

图源:微博
苹果公司长期以来以高利润率著称,但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正逐渐侵蚀其利润空间。分析师预测,苹果很快就会通过涨价来抵消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一判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苹果公司一贯的商业策略和市场表现。据外媒介绍,苹果公司目前面临的涨价困境,本质上是一场艰难的平衡术。
一方面,涨价似乎是一种必然的选择。相关分析显示,关税政策可能导致苹果的毛利率暴跌7%,如果苹果公司选择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涨价幅度超过10%或许才能勉强维持当前的利润水平。

图源:凤凰网科技
然而,这样的涨价幅度无疑会对销量产生巨大的冲击。
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和市场接受度是苹果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罗森布拉特证券的分析师曾表示,43%的涨幅或许是苹果公司保底的选择,但这样的涨幅显然超出了普通消费者的承受范围。
而Counterpoint Research的联合创始人Neil Shah则认为,30%的涨幅或许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点,既能缓解成本压力,又不至于让销量大幅下滑。
早在前一段时间,有关“苹果9天涨价500元”的话题就冲上了热搜,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随后,经媒体证实,该涨价现象属于个别情况而非普遍现象。也有业内人士分析,那次涨价可能与苹果公司在中国大批囤积iPhone空运至美国有关。

图源:央视财经
而在上周四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苹果CEO蒂姆·库克表示,公司预计截至6月的第三财季将因关税产生约9亿美元的额外成本。
库克特别指出,由于“某些特殊因素”,本财季抵消了部分关税冲击。然而,这句话或许在暗示,若所谓的“特殊因素”失灵,苹果将无力承担更多的额外成本。
换句话说,苹果公司目前的策略或许只是权宜之计,未来涨价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内从业人士的判断,中国市场的iPhone不太可能涨价。iPhone价格的大幅上涨最终困扰的将是美国本土人民。
只是由于目前特朗普政府对苹果等公司的“特赦”,加上美国人的大规模抗议,新一轮的涨价究竟会不会在下一季度就开始实施还要先打个问号。
CEO库克本人则首次回应这个话题,并直言不讳地表示“是否涨价取决于关税政策是否缓和”。
苹果公司目前面临的困境,是全球化背景下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一个缩影。
二、应对危机,苹果时隔两年再度发债
在关税压力下,苹果公司面临着成本飙升与市场策略调整的双重挑战。然而,作为全球科技行业的巨头,苹果显然不会坐以待毙。
除了可能通过涨价来缓解成本压力外,苹果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苹果时隔两年再度发债的举动。
苹果公司一直以来都以其强大的市场掌控力和高明的商业策略著称。在产品定价方面,苹果更是堪称“涨价高手”。
过去数年间,尽管iPhone的起售价没有太大变化,但苹果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手段,成功推高了iPhone的平均售价。
例如,苹果通过推出更大内存配置以及更高端的机型,吸引消费者购买更高价位的产品。
根据数据分析平台Visible Alpha的数据,在苹果2019年末首次推出iPhone Pro系列之前,iPhone的平均售价约为755美元,而三年后,这一数字跃升至约963美元。


图源:新浪财经
然而,面对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苹果的涨价空间似乎已经接近极限。消费者对高价智能手机的接受度终究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
因此,苹果需要寻找其他途径来缓解成本压力,同时保持市场竞争力。
在这种背景下,苹果的发债融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就在近日,苹果公司宣布发行价值45亿美元的债券,这笔资金将用于回购股票和偿还未偿债务,从而缓解苹果短期的现金流压力。
据悉,苹果本次债券发行包含15亿美元三年期票据,以及五年期、七年期及十年期票据各10亿美元。

图源:IT之家
苹果选择此时发债,时机的选择也极为巧妙。自特朗普上月末宣布放宽多国关税后,投资级债券利差收窄,这为苹果提供了一个低成本融资的窗口。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本次债券认购规模远超发行目标,预计将达到100亿美元,显示出市场对苹果债券的高度认可。
与此同时,苹果还在探索其他应对关税的策略。据外网分析师透露,苹果可能会利用墨西哥工厂作为“避税跳板”。通过将部分生产转移到墨西哥,苹果可以利用美墨加协议(USMCA)来降低关税的影响。
不过这一策略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但产能提升的速度却相对缓慢。墨西哥工厂的产能提升需要时间来逐步完善供应链和生产流程,这意味着苹果在短期内仍需面对关税带来的挑战。
苹果的这些应对措施,不仅体现了其在危机面前的灵活应变能力,也展示了其在全球供应链布局上的前瞻性。
通过发债融资、优化生产布局和探索新的市场策略,苹果正在努力缓解关税带来的压力,同时保持其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对于投资者和消费者来说,苹果的这些举措无疑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即使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苹果依然有能力通过创新和策略调整来应对挑战。
三、苹果产品线大调整
苹果所做的调整还不止于此。
最新爆料,苹果计划在2026年对iPhone的发布节奏进行重大调整,形成春秋季错峰发布的模式。这种调整将使苹果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优化生产资源的配置。
具体而言,苹果或将在今年9月推出一款厚度仅为5.5毫米的超薄iPhone。这款手机将搭载高密度电池和新型显示屏,不仅在技术上为未来的折叠屏设备铺路,还可能成为苹果在高端市场的新亮点。
到2026年秋季,苹果预计将推出其首款折叠屏iPhone,这将是苹果在智能手机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图源:36Kr
折叠屏iPhone或将采用书本式设计,外屏尺寸为5.7英寸,内屏则接近8英寸。不仅提供了更大的显示面积,还通过液态金属铰链技术减少了屏幕折痕,提升了用户体验。
爆料人士称,该产品将与三星Galaxy Z Fold等竞争对手展开直接竞争,售价预计超过2300美元,初期产能有限,定位超高端市场。
与此同时,苹果还计划将标准版iPhone 18的发布时间推迟至2027年春季,与iPhone 16E的后续机型一同发布。
总体来说,关税战迫使苹果在成本、市场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
折叠屏技术的引入和发布节奏的调整,既是苹果在困境中的突围策略,也是对未来市场趋势的一种大胆赌注。
至于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新的“苹果税”买单,答案或将决定这家科技巨头的下一个十年。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