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天,股价暴跌17.66%,可谓惨不忍睹。今年1月份,市值首次突破2万亿港元大关,到达历史最高点。公布的2020年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共有950万名外卖骑手通过平台增收。结果外卖平台表示韩某与平台没有任何关系,只愿给予家属2000元的人道主义费用。2020年外卖总交易额同比增长了24.5%,外卖佣金收入增长18.%。从2017年到2020年,的每笔外卖收入从5.1元上涨至6.5元,增幅为27.5%。
  2. 该行预计首季外卖收入同比升18.8%;在店内、酒店和旅游方面,由于自2月以来的强劲复苏,预计GTV在首季将同比增长50%。
  3. 9月4日消息,招商证券发布研报指,23Q2外卖单量及收入高速增长,广告变现率提升+运力充足,外卖单均OP环比同比均明显提升。长期看,外卖亿单峰值可期,营垒坚实份额稳固。展望长期,到店线上化空间大+错位竞争情形下,抖音竞争影响不应过度高估;且预计23全年份额有望企稳,到店业务长期成长仍值得期待,重申对的强烈推荐。
  4. 5月28日消息,今日披露公司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未经审核综合业绩。2021年一季度,餐饮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6.8%至人民币205.8亿元。此外,报告期内,到店、酒店及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12.7%至65.8亿元,经营溢利由2020年第一季度的6.802亿元增加304.0%至2021年第一季度的27亿元,经营利润率由22.0%升至41.7%。
  5. 8月29日消息,摩根士丹利将由平配上调至超配并上调目标价,称尽管消费疲软,外卖业务未显示放缓迹象,且店内、酒店和旅游业务的行业竞争保持稳定,公司各部门盈利能力增强。相较于电商平台,该机构更青睐。分析师称,有望实现较电商平台企业更快的收入和盈利增长;预计公司下半年外卖业务稳定增长。将对2024-25财年的营收预估提高2-3%,非国际财务准则下净利润预估上调6-8%。目标价从120港元调高至125港元。
  6. 7月14日消息,外卖数据显示,7月“防暑”药品搜索量同比上月增长657%,“解暑”药品搜索量增长245%。销量方面,夏季防暑类药品销量同比上月增速为156%,藿香正气水、仁丹排名前列。值得一提的是,今日,宣布,针对新骑手推出新手“三件套”,帮助新骑手们顺利渡过新手期,更好地适应岗位、获得收入正在把这种传帮带机制进行线上体系化,以帮助新骑手更好地融入成长。
  7. 3月27日消息,昨晚,发布财报,其2020全年实现营收1147.9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营收37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整个2020年,佣金收入达到742.1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外卖餐饮佣金收入达585.9亿,同比增长18%。
  8. 11月8日消息,野村发表报告指出,预测第三季收入按年增长21%至761亿元人民币,大致符合市场预期。该行预期,外卖业务收入可能按年增长18%,主要受惠于订单量按年增长19%所致,惟平均订单价值或按年跌3%。该行估计,的新业务亏损将按年收窄24%至52亿元人民币。维持对其买入评级,目标价184港元。
  9. 11月29日消息,野村发表研究报告指,受惠于餐饮外卖及到店业务的稳健表现,第三季的业绩胜于预期,虽然集团忧虑其餐饮外卖和到店业务在第四季和明年首季或会短暂放缓,惟该行并不担心,又认为疫情和宏观放缓都不会对行业格局产生任何长期影响。该行将2021及2022财年的收入预测分别下调1%及2%,并分别下调其非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率0.3个百分点及1.2个百分点,以反映餐饮外卖、到店内收入及共享服务中心的收入增长暂时放缓。
  10. 11月29日消息,高盛发表报告指,第三季业绩大致符合预期。该行将2023至2025年收入预测下调1%至5%,并将营业利润预测下调9%至14%,主要是基于对食品外卖业务增长假设的修正,以及新业务的收入增长和亏损减少速度放缓。高盛预计,2023至2025年食品外卖单EBIT为1.2、1.2、1.3元,之前预测为1.2、1.3、1.3元,到店、酒店和旅游 EBIT利润率预测均为35%,之前为37%/35%/35%,目标价由205港元降至176港元,评级“买入”。
  11. 与此同时,花旗发布研究报告,将-W目标价由495港元调低至482港元,维持“买入”评级,列为新行业首选股。报告中称,集团去年第四季收入增至379亿元人民币,反映已由上半年疫情的影响中完全恢复。花旗表示,基于三项业务的收入增长稳健、到店业务毛利率稳定、用户的外卖体验改善,以及在机械人及软件系统方面的作投资,该行相信正逐步成为一站式本地生活服务提供商。
  12. 3月29日消息,花旗发布研究报告,将目标价由495港元调低2.6%至482港元,维持“买入”评级,列为新行业首选股。报告中称,集团去年第四季收入增34.7%至379亿元人民币,反映已由上半年疫情的影响中完全恢复。该行表示,基于三项业务的收入增长稳健、到店业务毛利率稳定、用户的外卖体验改善,以及在机械人及软件系统方面的作投资,该行相信正逐步成为一站式本地生活服务提供商。截至发稿,报价284.8港元/股,跌近5.7%%。
  13. 9月19日消息,大和发表报告指,相比宏观经济放缓,投资暂对市场竞争的关注开始减少,并料下半年营运毛利率具弹性,估计其毛利目标有望实现。该行预料,因基数高,集团第三季外卖业务按年升18.5%,在宏观经济具挑战下,相信外卖数目,尤其是办公室人员,或会影响第四季表现,故将第四季外卖收入预测由按年21%增长下调至19%外卖。该行表示,将今年盈利预测下调2%,并将其目标价由180港元下调至175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14. 3月30日消息,日前发布的2020年度业绩报告显示,2020年餐饮外卖业务的佣金收入586亿元人民币,实现同比上一年18%的增长,其中去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了36.5%。财报发布后,点评CEO王兴对财报进行解读,并回答分析师关于外卖佣金问题。他表示,整体营收转化率处于比较合理的水平,公司提供了两类服务,分别是平台上的交易服务和线下的地送服务,因此与其他平台相比从而误解公司营收转化率过高是不公平的。
  15. 8月15日消息,宣布,将于2022年8月26日 举行董事会会议,以考虑及通过本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以及处理其他事项。今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5%至人民币463亿元;经调整EBITDA及经调整亏损净额同比及环比均有所改善,分别为负18亿元及经调整亏损净额36亿元。2022年第一季度,交易用户数达6.93亿,同比增长21.7%;活跃商家数达9百万,同比增加26.6%;餐饮外卖交易笔数达33.62亿,同比增长15.8%。
  16. 4月11日消息,近日,中金发研报指,近期外卖业务增长承压,不过其对每天1亿订单的长期订单目标充满信心。该行指,食品配送订单在2022年1月至2月期间保持稳定增长,但3月在上海和深圳等受疫情重燃影响的地区急剧下降。指,由于酒店和旅游业务的收入贡献下降,其到店和酒店及旅游业务的营业利润率在最近几个季度有所改善。截止发稿时间,港股每股报146.6港元,下跌6.33%,总市值9063.21亿港元。
  17. 7月19日消息,野村7月19日发表研究报告,预测第二季业绩将好过市场预期,收入预期将按年增长13%至493亿元,较市场预期高2%。野村表示,业务收入增长加上公司对补贴和外卖骑手成本的控制措施,预期外送业务的经营利润可能增长38%至34亿元人民币。另外社区团体预期亏损减少,带动新业务第二季收入增长37%,亏损则收窄至约80亿元人民币。野村维持对的“买入”评级及目标价250港元/股,对应2024年预测市盈率36倍。
  18. 5月31日消息,高盛发布研究报告称,予“买入”评级,认为其在食品外卖领域地位持续领先,目标价207港元。该行表示,昨日与管理层进行会面,并引述管理层预期今年核心本地商业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估计未来数年核心本地商业EBIT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将首季未使用的5亿元人民币预算,再投资至第二季的到店商家回赠/补贴预算上。
  19. 7月20日消息,瑞信发表研究报告指出,维持对其“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245港元。预期第二季收入按年增长13%至495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净亏损收窄至20亿元人民币。此外,招银国际发研报指,维持全年财务预测大致不变,基于SOTP估值的目标价为263港元。招银国际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业绩将超预期,收入同比增长12%,净亏损21亿元,高于之前的指引,当中外卖和到店酒旅表现较有韧性。
  20. 11月29日消息,瑞信发表研究报告,下调对今年预测2%,并下调明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至11亿元,此前预测为55亿元,主要由于餐饮外卖单位经济较低,以及新业务亏损增加。该行将目标价由335港元调低至311港元,维持“跑赢大市”评级。该行认为,第三季收入按年增38%至488亿元;经调整经营亏损62亿元,大致符合预期。该行表示,核心外卖及到店业务的中期增长及利润潜力仍未受损,但由于疫情及宏观因素,近期前景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