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第11届CCF自然语言处理与中文计算会议(NLPCC)上,蚂蚁集团保险科技团队获得“细粒度对话社会偏见识别”评测任务第一名。
  2. 12月2日消息,上海交通大学、蚂蚁集团成立“人工智能与安全联合研究中心”。新成立的研究中心将围绕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区块链、隐私计算、绿色计算等前沿技术进行攻坚,联合培养科技人才,助力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
  3. 8月14日消息,蚂蚁集团在北京成立新公司“数字蚂力”,发力AI to B市场,将以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企业经营。据介绍,数字蚂力是蚂蚁集团围绕AI技术为企业提供智能服务的业务板块,通过AI原生的分布式服务平台能力,以人机融合的模式为企业经营提供“端到端”的服务,从而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数字蚂力是蚂蚁集团探索人工智能落地产业的重要商业实践,其总部位于海淀区的蚂蚁T空间,该空间也是蚂蚁北京创新科技总部。
  4. 蚂蚁集团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了两项隐私计算开源产品:“隐语开源框架1.0”和金融安全级TEE方案“HyperEnclave”。
  5. 在韦韬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程度有很多衡量的标准,但从安全维度评估,它还处于初级阶段。
  6. 新成立的研究中心将围绕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区块链、隐私计算、绿色计算等前沿技术进行攻坚,联合培养科技人才,助力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
  7. 智鑫数创(重庆)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
  8. 5月6日消息,2022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今日在北京召开,清华大学兴军亮研究员,蚂蚁集团李建树、赵闻飙等五人共同完成的“无约束人像目标智能感知与理解”成果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限定颁给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并被国内外科学界公认和广泛引用,推动学科发展或对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完成人。
  9. 1月29日消息,天眼查资料显示,近日,智鑫数创 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软件开发、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大数据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软件外包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蚂蚁财富(上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后者由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间接全资控股。
  10. 获奖项目为清华大学与蚂蚁集团历时十余年完成的“无约束人像目标智能感知与理解”项目。
  11. 11月24日消息,在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期间举行的福布斯中国数字贸易对话活动上,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在现场分享了对数字未来的三点畅想,第一点就是,让每个人都有一个人工智能金融管家。
  12. 5月24日消息,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透露,下一个十年,蚂蚁将聚焦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技术。在大模型方面,当下重点在生活管家、就医助理、金融管家三个AI应用;数据要素技术主要侧重于分布式数据库、区块链、隐私计算和绿色计算。
  13. 公开资料显示,张宏江博士是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学者,在多媒体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开拓性贡献。
  14. 在“2021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上,蚂蚁集团首席AI科学家漆远在会上首次提出了“可信AI”的技术架构体系,其包含了“数据隐私保护”“鲁棒性”“可解释性与因果分析”和“公平性”四个方面的技术架构体系。
  15. 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可信AI论坛上,蚂蚁集团副总裁、首席AI科学家漆远教授在会上透露,“智能对抗”技术现已正式上线部署,于2020年正式应用于支付宝反欺诈,目前已覆盖支付宝风控的账户、欺诈、交易安全等多个场景。
  16. 双方将聚焦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领域,瞄准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解决产业级重大技术难题。
  17. 蚂蚁集团将积极参与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构建和区块链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共建全球数字支付生态,促进国际合作和技术创新,培育引进高端人才。
  18. 蚂蚁集团与浙江大学共同完成的“面向金融场景的可信高效机器学习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19. 蚂蚁集团2024春招将继续重揽人工智能、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领域人才。
  20. 6月11日消息,在“2021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上,蚂蚁集团首席AI科学家漆远在会上首次提出了“可信AI”的技术架构体系,其包含了“数据隐私保护”“鲁棒性”“可解释性与因果分析”和“公平性”四个方面的技术架构体系。据悉,今年2月,阿里安全图灵实验室涉及文本变异对抗、图像、视频内容风控以及AI小样本研究的4个团队,分别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研究人员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