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观察
Toggle theme
小米
公关部总经理王化称“
小米
造
车
遇坎”传闻属消息不实
2023-01-03 12:06:26
1月3日消息,
小米
公关部总经理王化昨日就“
小米
造
车
遇坎且
小米
汽车品牌没批下来”的传闻回应称,该消息不实,不存在所谓品牌需要批准的说法,此外
小米
汽车进展顺利。此前,微博博主 @理记爆料称,
小米
汽车车型已经定版,酷似Taycan,且截至目前
小米
汽车品牌未批下来,被列入到资本无序扩张概念。
雷军:
小米
造
车
进展超预期,预计明年上半年实现量产
2023-03-06 10:10:00
3月6日消息,雷军日前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北京团全体会上表示:
小米
造
车
在各位领导的高度关心和高度支持下,进展超预期,最近已经顺利完成了冬季测试,预计将会在明年上半年实现量产。雷军称,自己有1/2的时间花在汽车业务上,2022年汽车等新业务投入超过30亿人民币,汽车研发团队超2300人。
雷军回应“
小米
造
车
造
晚了”:有后发优势
2024-01-21 09:04:05
1月21日消息,对于“
小米
造
车
造
晚了”的问题,
小米
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回应:“晚有晚的好处,有后发优势。
小米
从小‘卷’到大,我相信能在‘极度竞争’的汽车领域最终胜出。”在雷军看来,未来十年是硬核科技引领的十年,
小米
要用10年时间成为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引领者。
雷军再回应
小米
造
车
快:会尊重客观规律
2024-04-07 15:12:32
4月7日消息,
小米
董事长兼CEO雷军今日再发文回应为什么
小米
造
车
快。
雷军:
小米
造
车
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坚持热爱
2024-10-24 11:01:28
雷军表示,
小米
经常举办员工汽车模拟器大赛,鼓励员工考赛照、鼓励大家学漂移等等。在
小米
内部,爱车,学
车
,玩
车
的氛围也非常浓厚。
苹果,华为,百度之后,
小米
也要
造
车
了?!
2021-02-22 09:15:09
另根据知情人士称,
小米
造
车
或将由雷军亲自带队。当前
小米
关联公司拥有的与车辆相关的专利共有134件,并且,
小米
多家关联公司均将汽车零配件作为经营范围登记。2020年6月,
小米
申请注册了
小米
车
联商标和相关图形商标。
小米
手机的出货量近年来表现尚可,2020年,
小米
手机出货量依然稳居全球前四,为亿部。2019年,
小米
的手机业务收入占总营收高达59%,但其毛利润却仅占总毛利润的。
花旗维持
小米
集团“买入”评级 看好
小米
造
车
2021-03-31 14:42:03
3月30日消息,花旗发布研究报告,维持
小米
集团“买入”评级,目标价30港元。报告中称,
小米
正式批准智能电动车业务立项,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十年投资额100亿美元。据了解,昨日下午,
小米
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认为
小米
年均投资65亿元人民币,不到公司总收入2%,但支出会影响净利润表现。
小米
王化回应雷军退出多家
小米
关联公司:
小米
造
车
工作提速
2021-12-14 10:56:17
12月14日消息,针对近日有媒体报道“雷军退出多家
小米
关联公司”的消息,
小米
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在其个人微博发布回应称:就是正常的变更。王化称,雷军今年的精力主要放在了
造
车
相关的事务上面,高管们已经可以分担相关的一些工作和职责,“相信大家还记得在投资者会上雷总欣喜的透露‘目前
小米
造
车
的各项进展,比我的预期要快。’这个信息已经表明了
小米
造
车
的工作提速。能不管的事情一定不管。”
知情人士:
小米
距拿到新能源
造
车
资质还差很远
2023-02-15 09:08:05
2月15日消息,有消息称,
小米
汽车接近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对此
小米
集团公关部门表示,对
造
车
业务不予置评。但有非常熟悉
小米
的知情人士称,“目前看来都是不太可能的事,
造
车
也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能成的,距离拿到资质还差很远。”2月9日,雷军在
小米
投资者日上提到了
小米
造
车
的未来目标:争取15-20年内进入世界前五。对于出车时间是否太晚的质疑,雷军表示,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间都不晚。
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我对
小米
造
车
成功有极大的信心
2021-03-31 14:13:40
3月31日消息,据钛媒体报道,今日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在朋友圈发文谈
小米
造
车
。孙陶然表示,我对
小米
造
车
成功有极大的信心,创业是一门科学,雷军兄已经掌握了创业的本质和规律,体系化创业,一定可以少走弯路,少走弯路,就一定会成功。其实
小米
要
造
车
这个事儿,在差不多月前,我就已经猜测到了,昨天看到官宣也第一时间对雷军兄表示了祝贺。
威马汽车沈晖谈“
小米
造
车
”:赛场很辽阔,一起闯一闯
2021-03-31 14:48:52
3月31日消息,今日上午,针对
小米
官宣
造
车
一事,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转发雷军微博,并表示:“一个人最大的魅力:独一无二的赤诚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勇敢。从来就没有事事顺利的创业者,但成功的人会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赛场很辽阔,一起闯一闯,一起加电!”昨日,
小米
正式官宣
造
车
,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且由CEO雷军亲自带队。
武汉市商务局:正积极对接和推进
小米
造
车
项目落户武汉
2021-08-12 10:13:35
近日,武汉市商务局通过“武汉市留言板”渠道回应市民提问时表示,武汉市招商部门前期已与
小米
公司进行了交流,目前正在与该公司积极对接和推进该项目落户武汉。
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我对
小米
造
车
成功有极大信心
2021-03-31 14:37:41
3月31日消息,据钛媒体报道,今日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在朋友圈发文谈
小米
造
车
。孙陶然认为,企业一旦成立起来就停不下来,就必须一步一步向前走,持续成长,为了持续成长多元化是必然的,因为单一的行业无法支撑企业的持续成长,在创业阶段论中我定义多元化和生态化是青年期企业和成年期企业的关键要务。
威马汽车沈晖谈“
小米
造
车
”:赛场很辽阔,一起闯一闯
2021-03-31 15:55:29
3月31日消息,今日上午,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转发雷军微博,并表示:一个人最大的魅力是独一无二的赤诚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勇敢。对于如何看待
小米
造
车
问题,沈晖称:赛场很辽阔,一起闯一闯,一起加电!据了解,
小米
昨日正式官宣
造
车
,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且由CEO雷军亲自带队。
FF创始人贾跃亭谈
小米
造
车
2024-04-01 14:58:15
4月1日消息,FF创始人贾跃亭在微博发文称,
小米
汽车的首次发布非常成功,体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近几年的日臻成熟和中国制造体价比的巨大优势。
小米
造
车
的执行力和营销能力诚然值得点赞,但是,山寨文化、走捷径模式和follower思维却被很多人奉为圭臬,令人担忧。贾跃亭表示,价值观决定了天花板,对标、抄袭和浅层次的创新无法带来根本性的技术变革和基础科技超越。
传雷军访问博世上海总部 或为
小米
造
车
业务洽谈零部件供应
2021-04-09 20:31:24
4月9日消息,据AI财经社报道,一名接近博世集团的知情人士透露,雷军一行今日上午访问了博世位于上海的总部,或为
造
车
业务洽谈零部件供应。消息人士指出,无论是汽车的创新,还是产业链、零部件的创新,
车
企依然是扮演系统集成商的角色,这一点仍未改变。据了解,博世集团是德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处于巨头地位。此前,
小米
集团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
“
造
车
”路上,淘宝还能装下多少东西?
2021-03-31 17:28:01
小米
造
车
疑云刚刚落幕,淘宝带着它的喜剧基因登上舞台。与此同时,今天上午9点,淘宝在微博上官宣了另一台“
车
”。淘宝会帮他们把购物车容量从120永久提升至200。未来还会根据测试反馈,对淘宝购物车做持续优化。就在去年,淘宝也对其首页进行了更新。但实际上,淘宝上不少冗余模式已经在进一步劝退用户。此外,就在购物车升级不久前,淘宝宣布继续简化平台开店门槛,新店入驻只需签署“消费者保障服务协议”,不用缴纳保证金。
小米
同时研发两款
车
首款
车
预计26万-30万起售
2023-01-05 22:15:10
1月5日消息,据晚点Auto独家报道,
小米
造
车
有了关键进展。
小米
第一款
车
为中型溜背式轿车,分为两个版本,价格未定。据报道,两个版本的
小米
汽车在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等方面有所不同。价格高的版本基于800V高压平台,搭载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预计可实现15分钟充电80%.智能驾驶方面搭载英伟达Orin X芯片,配置激光雷达,算法由
小米
自研。据接近
小米
的知情人士,
小米
还在研发第二款量产
车
,计划2025年推出。
雷军:
小米
汽车已完成冬季测试,预计明年上半年量产
2023-03-06 10:25:21
“
小米
造
车
进展超预期,最近已经顺利完成了冬季测试,预计将会在明年上半年实现量产。”
小米
,或将再造一个
小米
2021-04-01 19:32:13
3月30日,
小米
造
车
传闻终于实锤。
小米
集团当日发布公告表示,将成立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并由雷军亲自带队。
小米
造
车
相当于在跨行业布局,一切都是新的开始,要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等难以预计,且全国人民都将目光放在“年轻人的第一辆
车
”上,
小米
造
车
压力巨大。回望去年,在
小米
10周年之际,雷军宣布进军高端市场。此外,
小米
已有的产品在部分性能上也常为用户诟病。
‹‹
‹
1
2
3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