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公布2016年打假数据 称制售假线索刑事判决不足1%

电商报 2017-05-31 15:37:34
零售 2017-05-31 15:37:34 阅读 732 评论 0

昨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2016年的打假数据。据悉,2016年全年,阿里平台治理部门共认定和处理制假售假案件线索4495条,但制假售假受到刑事处罚的比率仅为0.7%。

数据表明,通过平台治理大数据模型体系主动防控、权利人举报、消费者投诉、神秘抽检等方式,阿里去年筛查认定出4495条制假售假案件线索中,其中执法机关接收1184件,破案469件,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而在法院判决的47人中,只有10人入监,另外37人皆被判缓刑,比例达到79%。

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认为阿里巴巴已进行了密集的打假行动,但阿里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合理的结果。她以2016年的打假数据为根据发出感慨称:“并非阿里打假不努力,而是制假售假成本太低,成了当下社会假货困境的最重要因素。”

郑俊芳曾用“雾霾”来形容阿里与假货的战争。即线下假货源源不断地从小作坊、黑工厂中产出,像雾霾一样从四面八方袭来,而阿里巴巴只能持续不断投入高昂的人力物力以识别拦截假货。但是,企业没有执法权,高昂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发现问题、下架商品、向执法机关报送线索,然后等待处理,最终受到应有刑事处罚的犯罪分子数量少的惊人。而且正是因为这样,制假人员屡犯不止。

因此,郑俊芳向全社会发出呼吁:“严格执法、加重刑罚,全社会拿出治理酒驾一样的共识和力度,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假货。”

对此,相关法律人员表示,违法成本低是增加电商治理假货难度的原因之一,但电商行业的法律规范还在进一步完善中。并且这与电商C2C模式有关,对卖家的管理上有一定难度,建议平台可以通过扣除保证金、关店等措施,增加卖家的违法成本,履行对商家的监管义务。

最后,郑俊芳也认为阿里2017年的打假还有需要更加努力的地方。

2017年,阿里打假需要在四维打假模式上近一步深入。在线上,重点要做商品上线之前的拦截,而阿里在图片商标LOGO的识别技术还有待突破;在线下,行动要进一步加大,通过与更多的省合作来实现规模化;权利人方面,与更多品牌合作与互动;在法律层面,一方面是与公司法务合作,采取更多民事诉讼手段,另一方面则是一步步推进司法体系的变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法。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电商报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