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咨询:2022年刷脸支付用户将达 7.6 亿

田宁
2019-11-21 17:54

11月21日消息,《电商报》获悉,艾媒咨询今日发布《2019年中国刷脸支付技术应用社会价值专题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移动支付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以及人脸识别技术发展渐趋成熟的背景下,2019年成为刷脸支付的“元年”,刷脸支付用户有望增至1.18亿人,到了2022年将突破7.6亿人,届时将取代扫码支付成为主要支付方式。

同时,《电商报》也注意到,今年,刷脸支付成为支付行业的一大热点,巨头相争硝烟弥漫。一边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刷脸支付战场打得火热,瞄准线下支付场景,加大市场投入和补贴。4月,支付宝发布“蜻蜓”二代;8月26日,微信支付正式发布搭载扫码器、双面屏的“微信青蛙pro”;紧接着在9月24日,支付宝一口气推出了两款基于线下消费场景的新“蜻蜓”——“蜻蜓Plus”一体机与“蜻蜓Extension”分体机。

另一边刷脸支付赛道迎来了“国家队”成员,10月银联发布全新智能支付产品“刷脸付”,正式宣布进军刷脸支付市场。11月初,腾讯还表示其目前正与银行、银联携手打造符合金融行业标准的刷脸支付产品。

但是,大部分用户对刷脸支付的安全性的担忧,让他们始终对这一新生事物敬而远之。此前,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也指出,针对人脸识别支付应用,线上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存在诸多风险,应用条件不成熟。因此,《电商报》认为,相比于硬件设备成本以及实际体验,刷脸支付的安全性是其推广普及开来的最大不稳定因素。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1月21日消息,咨询今日发布了《2019年中国支付技术应用社会价值专题研究报告》。报告显示,随着移动支付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人脸识别技术发展渐趋成熟,2019年支付用户有望增至亿人,2022年将突破亿人,届时将取代扫码支付成为主要支付方式。据悉,支付是一种以AI人脸识别为核心的新型支付方式,无需借助手机等工具,更加简单、高效。
2月18日消息,据移动支付网消息,今日,支付宣布新增一款USB Lite摄像头——光鉴U20L-DT,光鉴也成为第五家支付3D摄像头供货厂商。据悉,2020年7月之前,支付3D结构光摄像头由华捷米独家提供。上周,支付发布最新支付摄像头选型指南,新增两款MIPI接口的摄像头,分别是安思疆M10-AS和的卢深视M10-DL。在此次新增光鉴之后,支付3D结构光摄像头已达7款,供货厂商达5家。
11月01日消息,银联商务发布全新付产品“蓝鲸”,据悉,该产品是基于央行的金融安全标准,并且支持银联付和付的聚合,用户通过选择进入不同的操作环境。目前支付摄像头均由华捷米提供,而银联的付产品则是联合产业链各方合作推出。
5月24日消息,今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公布第十批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实名备案名单,共有119款App通过备案。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共公布通过备案的移动金融App共1072款。此次备案通过的移动金融App包括连连银通电子支付旗下支付SDK 、万众支付e付、付宝、付临门、金钱包、快宝、飞钱支付、澳维拉支付、颐支付、银嘉钱包、开店宝、网易支付、苏宁金融等。
不论支付宝还是,或者是大小商家,都觉得支付可能是二维码之后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入口”,于是大战爆发了。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除了大阅兵之外,支付也被顶上了博头条。
6月11日消息,人脸识别借助深度学习的应用与发展,识别通过率明显提升,能够较大程度地确保交易的安全性。但人脸等生物信息的隐私安全问题也引发了关注。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推进人脸识别领域相关金融标准的制定,以明确在这部分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利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要求。与此同时,业内人士也呼吁,应该加快制定和出台适应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的法律法规。
支付或成为2019年最火热的支付手段,支付宝和支付势必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厮杀”。
在扫码支付统治地位难以撼动的局面下,支付似乎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