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的无奈:“无现金”黯然失色 遭遇本土化难题

鸣远 2017-09-22 17:26:38
生活服务 2017-09-22 17:26:38 阅读 1386 评论 0

8月的“无现金”活动和盒马鲜生拒收“现金”引发的关于“无现金”的争议似乎正告一段落。这个从北欧等国家借鉴而来的生活方式被广泛争议的背后,是在中国的本土化难题。不过,尽管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已经闭口不提“无现金”,但是它们对国内“无现金”化依然抱有很大的信心。

“无现金”活动首先由微信支付在国内开启,财付通旗下微信公众号“无现金生活”也在2015年“88无现金日”前上线,不过在今年争议之时被改名为“微信支付智慧新生活”,但就在昨日,有人发现,微信已经在9月14日悄悄将其改回了“无现金生活”。不过,《电商报》记者今日再翻看,“无现金生活”又在21日改为“微信支付生活LAB”,原因或为突然间又受到了曝光,为避免再度被非议而第三次改名。

“无现金化”争议的背后,显示出其在中国的本土化难题。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一篇名为《国外主要国家无现金社会发展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中提到,瑞典、丹麦、芬兰是全球对现金依赖最低的国家。2015年,在这三个国家的零售消费交易,只有6%通过现金结算,成为全球无现金化最高的国家。

但这些高度无现金化的国家都有共性:经济水平高,国内消费欲望强烈;国土面积不大,国内城乡和地区差异小;国民受教育程度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政府推动相关政策阻力小。然而在中国,国土辽阔,城乡和地区间差异巨大,民众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无现金”化推行起来难度大,也没有照顾到一些弱势群体的支付习惯。

对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支付企业来说,“无现金”化不仅对用户和商户来说存在较大的好处,比如不用找零、解放钱包、假钱不再、支付数据分析带来精准营销等;对企业自身来说,通过支付数据的打通,还可以实现业务在生活方方面面的渗透。

这次的微信公众号一再改名,还是显示出微信支付对“无现金”的信心。据央行第二季度支付运行情况显示,今年第二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632.90亿笔,金额31.49 万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67.85%和34.87%。从数据可以看出,电子支付的比例一直在高速增长,非现金支付趋势明显。

微信既不愿再引起争议,又不想放弃“无现金”,因此出现微信公众号的一再改名,这也实属无奈。或许等到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开始对三四线城市进行下沉,培养其用户支付习惯后,“无现金”这些字眼会再回到视野。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