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转股”落地不及预期 银行企业态度普遍消极

鸣远 2017-11-06 11:48:59
生活服务 2017-11-06 11:48:59 阅读 1070 评论 0

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启动已满一年。根据瑞银证券的最新公开资料梳理,目前已签约的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落地执行率不到15%。对此,业内人士称,由于“市场化债转股”的标准并不明确,银行和其他参与者正在谨慎执行,按照更市场化的方式来施行这些交易。

报告显示,根据公开数据梳理,目前共公布了81个案例,总规模1.04万亿元,其中只有金额的13.7%已经执行,银行观望情绪浓厚。其中,申请设立债转股子公司的五家国有大行中,建行和农行子公司已开业,工行和交行子公司已获批开业。

目前来看,本轮“债转股”唱主角的主要是中农工建四大行成立的实施机构。然而银企之前,一直在进行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但到了落地阶段,却鲜有掏钱放款的。据了解,在资金方面,主要来自银行理财资金等市场化募集方式。银行理财资金通常要求由大股东回购进行兜底,或者通过“明股实债”的方式进行操作,要求的安全性较高。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伴随着监管政策趋严,理财资金的投向要求更加严格,成本也更高,与降杠杆和降成本存在一定矛盾。由于监管细则上的不明确,加上各监管部门之间的态度尚存分歧,“银行系”投资公司在资金募集上优势,也因此难以发挥。

据了解,国务院于去年10月10日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标志着本轮债转股启动。其中,针对债转股的对象企业,监管明确,是因行业周期性波动导致困难但仍有望逆转的企业;因高负债而财务负担过重的成长型企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成长型企业;高负债居于产能过剩行业前列的关键性企业以及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企业三种类型。

可以看出,此次推进债转股,对象不是僵尸企业,也不是银行的不良资产,而是“发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属于银行的正常和关注类贷款。然而,从企业角度来看,这类本身具备较大话语权的企业,并不会愿意拿出真实的股权及董事会席位、投票权和分红等权益,去换取正常渠道下就能得到的贷款。

而从银行的角度,即使真的投资了股权,在资本充足率的约束下,债转股子公司以自有资金投资股权的规模和收益空间将会被大大限制。业内人士透露称,目前债转股的方法往往是,国企客户先拟定债转股方案,搭好整个框架后再找银行谈,而多数银行也只是去谈一下价格,并无落地打算。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