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赴港IPO 雷军的中场战事开启

爱德华 2018-05-03 17:21:36
行业观察 2018-05-03 17:21:36 阅读 1746 评论 0

小米赴港上市的消息在众多媒体疯传多日后终成现实。5月3日早间,小米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获批上市后的小米,即将成为继阿里巴巴之后,全球最大的科技企业IPO。同时,也将是香港首只申请上市的“同股不同权”公司。

“为发烧而生”的小米终于迎来上市之日,其估值更一度飙升至千亿美元。虽然作为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可以说享尽政策红利,但未来的小米靠什么支撑如此觉得估值令人存疑,而这也终将成为小米和雷军不得不经历的中场战事。

“同股不同权”的第一股

2017年12月,港交所公布《有关建议设立创新板的框架咨询文件》,明确表态对达到要求的同股不同权公司将允许其赴港上市。2018年4月30日起,港交所新制定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咨询总结》正式生效,“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将可以在港交所申请上市。

自此,港交所正式启动20年来最大变革,正式放开“同股同权”的股权设置限制,允许实际掌控公司经营方向的公司创始人和主要高层管理者持有的相应股权,拥有更高的董事会和股东会投票权重。这也被外界视为是港交所在错失阿里巴巴和京东之后的“痛改前非”。

2013年阿里巴巴意图以同股不同权方式赴港上市,但被港交所一口回绝,无奈之下在2014年远渡纽交所上市。上市当天,阿里巴巴以融资额250亿美元的规模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IPO。且当天收盘市值达2314.39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这对港交所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令人瞩目的是,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此前曾公开表示,小米、蚂蚁金服等都会来港上市。此外,小米如果没有来港上市他甚至会感到惊讶。同时,他预计“在2018年6、7月的时候,我们会看到首批公司根据新制度在港上市。”由此可见,小米在港交所挂牌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小米招股书同时也披露了公司当前的股权结构,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雷军持股比例为31.4%,如计入总股本ESOP员工持股计划的期权池,则雷军的持股比例为28%。通过双重股权架构,雷军的表决权比例超过50%,为小米集团控股股东。

此外,据港媒报道,小米本次申请上市最快得以在6月底或7月初挂牌,更预料小米集资至少100亿美元,同时将成为今年集资额最大的新股。而根据最新消息显示,小米当前最新的估值达到1000亿美元,尽管这个数字还会随着市场变动而变化,但倘若这个估值成真,小米不仅是“同股不同权”政策下第一家上市的高科技公司。同时,也将成为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以来,上市规模最大的科技类公司。

小米的边界和雷军的野心

据小米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在营业纪录期,2015年、2016年及2017年三年的总收入分别是668亿元、684亿元和114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小米集团这三年的净利润则分别为亏损76亿元、盈利4.92亿元以及亏损439亿元。尽管经过经调整后净利润则分别降低至亏损3.04亿元、盈利18.96亿元和盈利53.62亿元。

另外,小米的收入主要来自四大业务分部: 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及其他。但小米大部分收入来自智能手机销售。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智能手机部分分别贡献其总收入的80.4%、71.3%及70.3%。不难发现,手机依然是小米收入赖以增长的顶梁柱。

虽然小米创始人雷军一再强调“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但回到现实,2015年、2016年及2017年,互联网服务分部分别仅占小米总收入的4.9%、9.6%及8.6%。和上述的智能硬件收入两相对比之下,小米仍难以摆脱智能硬件公司的形象。

尽管如此,小米为了向互联网公司这一“头衔”靠近’依然做出了不少努力,最典型的当属小米的游戏联运和 MIUI 广告了。从小米的招股书可以发现:MIUI操作系统的月活跃用户由2015年12月的1.12亿人增加20.1%至2016年12月的1.35亿人。

时至2018年3月,小米的自有操作系统MIUI拥有大约190百万月活跃用户。由此可见,用户群扩大及用户参与度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广告及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增加。

据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来自中国大陆之外的销售比重分别为6.1% 、13.4%及28.0%。随着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小米正逐渐进行海外拓展进一步开辟新兴市场,到目前为止,小米在东南亚的印度、越南、泰国等多个国家都已开展了布局。

令人意外的是,据研究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小米在印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达820万部,超过三星的730万部。小米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不仅超过了三星,还成为印度当地销量排名第一的手机品牌。

除此之外,自2013年开始布局生态链以来,小米的智能硬件和物联网业务也在同步开展。小米不仅开发出了耳机、小音箱、净水器等一系列小家电,更通过旗下的电商平台“小米商城”以及 线下体验店“小米之家”打通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

据小米官方数据显示,截止今年3月31日,在中国大陆有331家小米之家。另外,招股书也中提到了小米新创建的电商市场——有品商城,该商场不仅销售小米或米家品牌的产品,也出售由商城精选的其他品牌产品。互联网服务与广告、线上线下商品营销与零售、智能手机生产与销售由此看来,小米当前铺展开的经营边界已经远远不是一家智能硬件公司可以涵盖的了。

IPO之后雷军的中场战事

千亿美元的IPO估值,对于一家距离上一次融资已经是三年前的企业而言,当然是好事。但作为以出售极高性价比的中低端手机作为支柱的小米,未来能否一直保持甚至有所增长令人存疑。

尤其是雷军在招股书草拟本中的公开信内表示,“小米有勇气、有决心推动一场深刻的商业效率革命,永远坚持硬件综合净利率不超过5%。”这是否意味着以硬件为主的小米,打算不赚钱的姿态迎合消费者,未来又用什么业务来支撑企业发展,不禁令人产生怀疑。

据IDC5月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3.361亿部,同比下降2.4%;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跌破1亿部,手机市场同步遇冷。值得注意的是,华为、OV分别以23.8%,18.5%和16%牢牢占据前三,而这三者也稳稳的占领了我国线下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此外,对于小米一直称道的海外市场却也同样存在不少风险,小米将来能靠海外市场保持持续的成长性令人存疑。小米在招股书透露,“由于我们计划于更多新兴市场及地区扩展业务,我们或须因应各项法律规定及市况调整业务模式以适应当地市场。我们的国际营运及扩展活动已经且可能继续导致成本增加,并会面对多项风险,包括竞争加剧、知识产权执行的不确定性、分销物流更加复杂及遵守外国法律法规的复杂程度。”

小米凭借目前的发展状态和外界所赋予的极高盛名,能否在未来激烈动荡的资本市场经受住考验,将是小米和雷总难以逃脱的中场战事。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