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难得沉默,空调大战一触即发

科技头版
2025-05-06 14:13

比朋友更默契的,是对手。

美的格力第一之争

美的和格力又开始掐架了。

近日,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分别发布了各自的2024年年度报告。

有趣的是,两家公司均在财报中表示,自己是空调品类的第一名。

美的集团表示,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在家用空调等9个品类中,美的系产品在国内线上与线下市场份额均位列行业第一。

根据美的集团引用的数据,2024年,其家用空调的线下市场份额为35.9%,排名第一;家用空调的线上市场份额为33.2%,排名第一。

16.1-800.jpg

图源:美的集团财报

格力电器也表示,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格力品牌家用空调线上零售额份额为25.40%,位居行业第一。

16.2-800.jpg

图源:格力电器财报

对此,两家公司都保持了沉默。

而两家公司财报的数据提供方奥维云网表示,两家公司财报中的数据均真实且来源于奥维云网监测数据,但两家公司财报引用数据维度有所不同。

具体来讲,就是美的采用“美的系”涵盖空调品类的品牌集群(含美的、COLMO、华凌、小天鹅)的‌整体市场份额‌为统计维度,覆盖线下35.9%、线上33.2%的市场份额。

而格力仅以涵盖空调品类的单一品牌“格力”的‌线上零售额份额‌(25.40%)为衡量标准,未纳入旗下TOSOT、晶弘等子品牌数据。

显然,美的强调线上线下全渠道综合份额,而格力仅突出线上零售额单项优势。

针对两家公司第一之争,网友们纷纷表示,“只要定语够多,谁都可以是第一”“‘维度’一词被黑得最惨的一次”“一数各表”……

16.3-800.jpg

图源:微博

不过,到底两家谁更厉害,从财报的各项数据可以窥见一二——

就营收方面而言,美的2024年营收4091亿,同比增长9.5%;格力2024年营收1892亿,同比下降7.26%。

显然,美的的营收情况良好,是格力的两倍。

就净利润方面而言,美的净利润385亿,同比增长14.3%;格力净利润322亿元,同比增长10.91%。

二者的盈利情况都不错,但格力增长率跟美的相比略逊一筹。

综合财报数据而言,格力似乎还需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财报数据还体现了二者不同的战略路径——美的追求‌市场份额扩张‌,格力强调‌利润导向的高附加值‌。

而这样的差异化战略,与二者的发展历程离不开关系。

美的格力你追我赶

回顾过往,格力和美的的竞争一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互不相让局面——

美的始于1968年‌,从电风扇业务逐步拓展到家用空调、电饭煲等家用电器业务,从而形成家电生态。

16.4-800.jpg

图源:百度

由图可见,在数十年的积累和发展过程中,美的集团的业务布局已经十分广泛。

而格力始于1991年,从确立之初就一直专注空调研发。

16.5-800.jpg

图源:百度

由图不难看出,格力一直在不断优化空调电器的品牌形象,专注深耕空调领域,积累技术和专利。

因此,在空调领域,美的和格力一直是你追我赶互相竞争的关系——

1993年,美的电器上市,开启多元化布局,覆盖空调、冰箱、小家电等领域。

1994年,格力推行“零缺陷”精品战略,以质量对抗美的低价攻势。

可谓是彼此见招拆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火药味越来越浓,竞争愈演愈烈。

1997年‌,美的以价格战切入空调市场,试图冲击格力,但技术积累薄弱。

2000年‌,格力空调年销量突破600万台,确立国产空调第一品牌地位。

不难看出,在技不如人的情况下,美的开始选择‌规模扩张来‌对抗格力的‌技术优势‌,双方的战略分野初步显现。

此后,双方开始了白热化的交锋——

在正面交锋而言,2007年,美的攻击格力铜铝管技术,引发诉讼与舆论混战,格力品牌形象受损。

‌2008年,格力指控美的侵权格力的变频空调专利‌,法院判决美的赔偿200万元并停产相关产品。 ‌

2012年,美的集团整体营收首次超越格力,空调业务仍居次席。

在正面交锋的过程中,双方互相你来我往的诉讼、舆论不断,一副一山不容二虎的形势,大有要争个你死我活的意味。

就战略布局而言,2011年,美的启动“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战略,布局智能家居与工业机器人。

2013年,格力提出“掌握核心科技”,研发投入超营收5%,自研压缩机、芯片等核心部件。

自此,双方的竞争开始从‌价格厮杀‌转向‌技术专利争夺,战略布局分化逐渐扩大。

随后,双方的战略分化方向逐渐清晰——

美的开始注重全球化和多元化业务—— ‌‌

2016年‌,美的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进军智能制造; ‌

2018年‌,美的布局新能源业务,B端收入占比提升至25%; ‌

2024年,美的海外营收占比41%,高端品牌COLMO零售额增长45%。

16.6-800.jpg

图源:百度

显然,美的开始下一盘需要运筹帷幄步步为营的棋,试图以量变引起质变,与其垂直深耕不如横向发展。

而格力持续聚焦空调和渠道革命——

2019年‌,格力启动“全员销售”线上转型,董明珠亲自直播带货创单场销售额纪录; ‌

2024年‌,格力空调业务占比78.14%,但智能装备收入暴跌36.68%; ‌

2025年‌,格力将线下门店更名“董明珠健康家”,押注健康场景化体验。

16.7-800.jpg

图源:百度

在美的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格力依旧在主要发展自身的空调业务,持续扩大空调领域的优势,以技术为先。

至此,一如前文所述,美的以‌生态化协同‌对抗格力‌空调单点深耕‌,虽然胜负未分但彼此路径已然不同。

对于未来的规划布局,美的已经开始了智能生态和战略调整——‌ ‌

加速IoT技术串联全屋家电,2025年拟推出“全屋主动智能”解决方案;

工业技术、机器人业务或独立上市,强化资本运作。

显然,美的意识到了用户对于使用体验的需求,也开始着手解决过多的业务线导致的效率低下。

而格力则注重健康场景和高端产品溢价——‌

以“董明珠健康家”重构零售场景;

继续加码空调能效、制冷剂替代技术,争夺行业标准话语权。

格力在网红企业家董明珠的带领下,大有学习雷军般进行个人IP为品牌赋能的意思,一边用流量让用户记住格力,一边布局健康和技术体验,持续扩大格力优势。

出资之外,东南亚市场或将成为新战场,美的自有品牌布局领先格力代工模式,在海外,二者的竞争依旧不可避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二者的发展而言,都存在一定的挑战——

美的‌存在多品牌管理复杂度提升和资源分配的风险,以及B端业务波动性较大;

‌格力存在空调市场占有率受挤压,多元化业务拖累盈利,过度依赖空调或成长期隐患的问题。

未来二者谁才真的是空调市场的无冕之王,还仍待时间和数据来证明。

空调市场混战不休

说到空调市场,可不只是美的和格力两家争霸的局面,除了有和美的格力并称为“空调市场三巨头”的海尔之外,还有近年来势头正猛的小米来势汹汹。

在已经进入成熟期的中国空调市场中,早已是存量竞争的格局,小米和海尔的优劣势又是怎样的呢?

就小米而言,其主要优势在于智能生态联动、高性价比和年轻用户粘性;劣势在于技术积累薄弱、售后服务覆盖不足和高端认知不足。

就海尔而言,其主要优势在于技术积淀深厚、健康场景创新和售后网络覆盖广;劣势在于智能化体验落后、营销效率低和高端化受阻。

二者的优劣势本质上体现的是互联网品牌和传统品牌的差异,更体现了空调市场的竞争变化方向——

从‌价格战转向‌技术战再到‌场景战,在存量市场中,用户体验和粘性将会越来越重要,基于此,技术创新、销售渠道和生态链建设将更需要重视。

因此,无论是“空调市场三巨头”还是互联网新势力,都需要持续优化自身技术,不断调整战略布局,适应时代变化和用户需求,进行差异化竞争。

在未来,企业需在守住技术底线的同时,通过场景化创新打开增量空间,能否在技术标准制定和‌智能家居生态‌构建中抢占先机,或许将成为决胜关键。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8月6日消息,据报道,8月2日,格力电器在河北召开“格力冰洗生活电器战略发布会”,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会上发表演讲。董明珠透露,格力正在开发一款“不要电”的空调,这项技术的开发始于2012年,并经历了十几年的创新与改进。
1月11日消息,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接受专访时表示,面对未来,企业最大的底气来自人才的接力,对研发人才的持续培养,成为企业创新的关键支柱,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在很多岗位上,如研发、制造、管理等,都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我们最大的底气就是不断有年轻人承载了格力电器的发展。”
6月12日消息,“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于近日走进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介绍,格力研发经费“按需投入、不设上限”,截至2023年5月,格力电器累计申请专利110398件。“我们格力已成为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业制造集团,产业覆盖家用消费品和工业装备两大领域,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董明珠介绍,公司现有近8万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及技术工人就有5万人。
3月10日消息,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于3月9日晚间在贝壳财经两会经济策直播间接受采访时表示:“技术革命带来企业生命力。企业要有使命,刚开始模仿、学习别人,成长过程中,企业责任也发生变化。格力电器十年给国家纳税1300亿元-1400亿元,还是国家退税后的数字,如果没有退税,估计1600亿元以上。所以好企业才有实力,才可能给国家纳税。企业天天靠国家政策补贴、救济,还怎么发展?所以企业要有内在动力
据悉,格力已在珠海成立广东省预制菜装备联合会,通过自身的智能装备和软件设计,助力打造从“田头到家里”的完整产业链。董明珠表示,格力“杀入”预制菜赛道并不为赚钱,也不是外界所认为的追逐热点,而是来源于对时代的洞悉,希望能够促成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近日,在广东省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上,董明珠表示,未来希望能当一个农民,同时将成立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
9月10日消息,一场探讨珠海市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座谈会近日在珠海召开,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相关处室、珠海市政府市长黄志豪、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等出席。黄志豪在会上表示,希望格力电器和珠海农商银行两家企业分别牵头成立预制菜产业发展联盟和预制菜产业金融服务联盟。董明珠表示,格力电器将成立预制菜装备制造公司。据悉,在此之前,格力电器尚未有涉足预制菜产业方面的布局。
“教育是根基,人才必须要有好的教育。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能让世界人人都有尊严,人人都有工作,人人都有美好生活。”
“我们对自己技术和标准有充分的认证,我们现在达到了1万台有3台维修。”
科技头版
一起见证改变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