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混元AI重大调整,将有大事发生

科技头版
2025-05-06 14:13

马化腾敢想敢做。

腾讯重构混元大模型研发体系

据了解,近日,腾讯对其混元大模型研发体系进行了全面重构,主要是围绕算力、算法和数据三大核心板块展开,通过优化团队部署和加码研发投入,推动混元大模型的持续发展。

调整后,腾讯成立了两个新的部门:大语言模型部和多模态模型部,分别负责探索大语言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的前沿技术,持续迭代基础模型,提升模型能力。

同时,腾讯将进一步加强大模型数据能力和平台底座建设。

其中,数据平台部专注大模型数据全流程管理与建设,机器学习平台部则聚焦机器学习与大数据融合平台建设,为 AI 模型训练推理、大数据业务提供全面高效的 PaaS 平台底座,共同支撑腾讯混元大模型的技术研发。

17.1-800.jpg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公众号

显然,腾讯想要对底层技术瓶颈进行系统性突破,对混元大模型研发体系进行调整有利于整合资源,优化研发流程,进一步提升腾讯在AI领域的长期技术作战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腾讯在AI领域的组织架构调整动作不断——

先是腾讯元宝从‌TEG(技术工程事业群)‌划归至‌CSIG(云与产业事业群)‌;

然后是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ima等原属‌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的产品线及团队,整体迁移至CSIG。

完成这一系列调整后,腾讯建立起了一个包含元宝、ima、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四大产品线的AI产品矩阵——

其中,元宝是大模型时代的应用入口及标配的AI助手;

ima则是提供智能办公场景解决方案的工具产品;

QQ浏览器是AI搜索与信息流重构的智能搜索;

搜狗输入法则是自然语言交互的前端入口。

通过将分散在三大事业群(TEG/PCG/CSIG)的AI产品资源集中于CSIG,腾讯形成了层级分明的"入口-工具-搜索-交互"产品闭环,同时强化了大模型与云服务的底层技术联动。

这些举动说明,腾讯在AI领域的布局不断提速,步伐日益加快。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2024年四季度及年度财报显示,腾讯研发投入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达到707亿元;2018年至今累计研发投入超过3403亿元。

17.2.webp-800.jpg

图源:百度

腾讯总裁刘炽平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随着AI能力和价值的逐步显现,腾讯加大了AI投资,以满足内部业务需求、训练基础模型,并支持日益增长的推理需求。

伴随着投入研发资金的加码,腾讯的AI战略正在加速落地。

显然,腾讯对于AI这块“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势在必得。

混元大模型的产品矩阵

混元是腾讯自研的通用大模型,支持文本、图像、视频和3D等多种模态内容的理解与生成。

17.3-800.jpg

图源:百度

其发展时间不过短短几年,却已经经过了多次技术迭代和业务发展整合——

2023年9月,混元大模型正式发布,成为国内首批全面开放的通用大模型。

这是腾讯基于市场需求分析启动的项目,也是对AI市场的初步探索,混元初期聚焦文本生成能力开发。

此后,混元大模型开始不断进行技术迭代,集成多模态技术,新增图像创作、视频转译等能力,持续优化推理能力。

今年以来,混元大模型的技术迭代速度更是显著加快,相继推出快思考模型Turbo S和深度思考模型T1,在视频生成和3D生成领域也推出多个新版本模型。

混元3D生成、视频生成、DiT文生图及千亿参数MoE语言模型等模型均已对外开源,GitHub总Star数超过2.9万。

目前为止,腾讯混元大模型已在 700 多个内部场景中部署,促进了多个业务领域的增长——

混元深度融入腾讯各业务线,广泛应用于微信、QQ、腾讯元宝、腾讯会议、腾讯文档等核心产品,提升腾讯内部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并通过腾讯云向外输出模型能力,帮助企业和开发者创新提效。

17.4.webp-800.jpg

图源:百度

不难看出,混元大模型对于腾讯而言可谓是AI业务的核心,所以腾讯加大投入力度、调整组织结构等举措都是为了助推混元大模型的发展,从而反哺腾讯自身其他业务的发展。

正如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所言,“我们相信这些加大的投资,会通过提升广告业务的效率及游戏的生命周期而带来持续的回报,并随着我们个人AI应用的加速普及和更多企业采用我们的AI服务,创造更长远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腾讯有着自研的混元大模型,但是腾讯也在积极拥抱Deepseek——

腾讯的系列产品是最早一批拥抱DeepSeek的产品,元宝、ima、QQ浏览器、腾讯文档、腾讯地图、QQ音乐等,均宣布同时支持混元大模型与DeepSeek模型“双引擎”,微信搜索也上线了“AI搜索”功能并接入DeepSeek-R1。

17.5.webp-800.jpg

图源:百度

不难看出,腾讯正在积极推进“核心技术自研+拥抱先进开源”的多模型策略,以应对市场的不同需求,从而助推自身技术和实力的进步与发展。

除此之外,腾讯还在大力招聘AI人才,2025年启动三年新增‌2.8万校招实习岗位‌计划,技术类岗位占比超60%,覆盖AI算法、大模型研发、云计算、游戏引擎与数字内容等70余种岗位。

17.6-800.jpg

图源:腾讯微信公众号

显然,腾讯的目的是想储备技术人才。

一方面,可以通过定向培养算法工程师、多模态研发人才,直接参与核心项目研发来加速‌混元大模型技术迭代;

另一方面,还可以应对字节跳动Seed Edge、阿里通义千问等竞品的技术竞争,抢占AI人才金字塔尖。

毕竟,在AI市场中,各大企业都在纷纷发力,以图抢占市场先机和未来发展。

AI市场竞争激烈

就当今AI市场而言,竞争日渐激烈,尤其是各个科技大厂之间你追我赶互不相让,都希望抢占AI的高地——

就阿里而言,去年12月,阿里‌启动组织架构调整,将通义千问大模型与夸克业务合并组建"AItoC"战略板块。

通过这一调整,阿里明确了消费级AI产品战略方向,加速AI技术向C端应用场景的渗透。

今年3月,阿里推出了新夸克——新夸克基于阿里通义的推理与多模态大模型,由旧夸克全面升级为无边界的“AI超级框”。

显然,夸克的升级体现了阿里准备在AI应用侧发力的决心。

有趣的是,今年阿里云也启动近五年最大规模AI校园招聘,重点招募大模型、多模态、AI Infra等领域人才,技术岗占比超70%。

17.7-800.jpg

图源:阿里巴巴集团招聘微信公众号

不难看出,阿里也希望在AI方面储备更多人才,从而不断推动AI技术的发展。

就字节跳动而言,前不久,字节跳动也整合了AI研发力量,将集团级核心研究部门AI Lab整体并入大模型部门Seed。

与此同时,为了应对新一轮大模型竞争,字节跳动筹建了独立于原有组织架构的 Flow和Seed,前者做AI产品,后者做大模型研发。

显而易见,字节跳动的组织调整是为了优化效率,强化底层技术能力,从而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Seed自成立后就在不断吸纳来自字节内外的人才,并且开启了Top Seed人才计划,持续招募顶尖人才加入团队。

17.8-800.jpg

图源:字节跳动招聘微信公众号

这一举动和腾讯、阿里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吸引更多人才来提升自身AI技术,从而抢占AI市场份额。

综上可见,科技大厂们对于AI市场的战略虽然不完全一致,但都离不开降本增效和人才储备这两个部分。

毕竟,AI来源于人,若想要更好的服务于人,自然需要更多的人才来优化AI。

在未来,AI的使用体验或将会成为影响用户选择的重要因素,对此,技术、场景和生态都缺一不可,因此,AI市场的竞争或许还将不断深入,谁能存活到最后让人拭目以待。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0月19日消息,腾讯AI大模型产品助手已经开始对外测试,用户在获得测试资格后将可以正式使用。腾讯助手是由腾讯发的大语言模型的平台产品,具备跨领域知识和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实现基于人机自然语言对话的方式,理解用户指令并执行任务,帮助用户实现人获取信息,知识和灵感。今年9月,大模型参数规模超干亿,预训练语料超2万亿tokens,已经在腾讯云、腾讯广告、微信搜一搜等多个腾讯内部业务和产品经过测试。
1月16日消息,据“市象”公众号消息,腾讯旗下的AI应用“宝”将进行部门调整,由TEG 转入CSIG。腾讯宝是基于腾讯大模型的AI应用,此前隶属于TEG下的一个业务。1月13日,在腾讯集团2024年年会上,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到,TEG进行了架构调整,将更聚焦做技术底座,产品化则希望其他事业群一起推进。考虑到此次调整,预计腾讯宝将获得更多资源,提升其产品化能力。
4月22日消息,腾讯宣布旗下协作SaaS产品全面接入腾讯大模型,除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等“一门三杰”产品,腾讯乐享、腾讯电子签、腾讯问卷、腾讯AI代码助手等协作SaaS产品也都已实现智能化升级。
1月11日消息,腾讯广告在2024腾讯智慧营销峰会上正式发布了以腾讯大模型为基底的一站式AI广告创意平台-腾讯广告妙思,助力各行业的广告主及优化师在创意制作、投放流程及广告审核等环节,提升广告生产及投放效率。
2月20日消息,腾讯旗下AI智能工作台ima宣布推出App版本, ima App已正式上线。同时,云存储空间免费扩容至2G。在ima移动端,用户可以基于“腾讯大模型”和“DeepSeek-R1模型”进行联网搜索问答;也可以管理个人知识库和共享知识库,添加图片和文件至个人知识库,创建共享知识库,对共享知识库进行成员权限、内容权限的修改;“笔记”功能可以基于用户资料生成文章、论文等,可以对内容进行编辑以及智能化写作,还可以将笔记收录至个人知识库。
1月21日消息,腾讯3D AI创作引擎今日上线,这个创作引擎可通过提示词或图片,直接生成高质量3D模型。此外,还有3D功能矩阵、3D编辑、3D生成工作流、创作素材库等多种功能。
5月17日消息,腾讯云生成式AI产业峰会上,腾讯集团副总裁蒋杰透露,腾讯文生文大模型将会在第三季度开源。
4月2日消息,由腾讯打造的“腾讯大模型应用实战课程”,已正式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全国高校师生带来覆盖大模型技术通识到AI工具实用技能的系列课程,助力高校师生规范、高效使用大模型,加速教育教学及科研创新。
3月18日消息,腾讯宣布推出5个全新3D生成模型,模型生成速度更快、细节更丰富、材质表达更逼真,并且全部开源。同时,其自的3D AI创作引擎也迎来升级,新增多视图输入、模型智能减面、格式全兼容等能力,面向C端用户全面开放使用。据了解,5个开源模型均基于Hunyuan3D-2.0打造,其中Turbo系列模型在保证高精度和高质量的基础上,对几何生成模型进行了数十倍的加速,确保整个生成过程能够在30秒内完成。
科技头版
一起见证改变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