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正在大批出售旗下资产,减持万达电影,套现3亿
马云或许察觉到了什么。

阿里减持万达电影,套现或超3亿元
阿里又要来一波套现,这次盯上的是万达电影。
5月8日,万达电影发布公告称,阿里巴巴关联公司杭州臻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杭州臻希”)计划以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941万股,即不超过万达电影总股本的1.3927%。
按照万达电影最新股价及最高减持数量2941万股计算,杭州臻希此次减持所得或超3亿元。

图源:万达电影
万达电影还披露了杭州臻希此次减持的原因,即基于自身商业安排。套现之后,杭州臻希目前持有的万达电影股份占比降至6.39%。
阿里巴巴此次减持,从结果上看,并不是套现的最佳时机。
回望2018年2月5日,阿里巴巴集团携手文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王健林的万达集团签订战略投资协议,以每股51.96元的价格,斥资46.76亿元从万达集团手中收购了万达电影12.77%的股份。
然而,时至今日(截至2025年5月8日),万达电影的股价已下跌至10.82元/股。与当初高昂的投资成本相比,阿里巴巴目前所持的万达电影股权价值已然大幅缩水,可以说,这次投资目前看来是亏损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次减持似乎可以理解为阿里及时止损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万达电影已经不是王健林旗下的公司。早在阿里减持万达电影之前,王健林已经抛售了万达电影。
2024年4月17日,万达电影发布《关于间接控股股东股权转让完成暨公司控制权变更的公告》。
公告显示,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万达文化集团”)、王健林,分别转让所持北京万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万达投资”)20%的股权和1.2%的股权。

图源:万达电影
值得一提的是,万达投资是万达电影的控股股东。该公告的发布意味着,万达电影已不再属于王健林,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上海儒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者的实控人为柯利明。


图源:天眼查
王健林抛售万达电影,实属无奈之举。近两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暴雷,王健林的日子并不好过,深陷债务危机,股权接连被冻结,迫不得已之下只能变卖资产,换取流动资金自救。
2025年开年一个多月时间,王健林便连卖5座万达广场,除了万达广场外,王健林还将万达电影、万达酒店等资产抛售。上个月,王健林将万达酒店卖给了同程旅行,出售金额为24.97亿元。
相比的王健林的别无选择,阿里减持则是出于主动出击,通过淡化非核心业务来聚焦电商和云计算等主业。
除万达电影外,近一两年阿里相继减持了快狗打车、B站、陌陌、网易云音乐等长期亏损的非核心业务,还转让了丽人丽妆、出售银泰百货、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等。今年3月份,阿里巴巴内企业“杭州灏月”还宣布减持圆通速递,套现金额高达9.51亿。
总之,近两年来,阿里减持接连不断,可以预测一下,后续阿里还会有减持的动作。

阿里全面聚焦主业
阿里频频减持,透露了其投资动作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阿里从过去的无序投资扩张转变为如今的聚焦主业,更加注重全业务条线的盈亏平衡。
阿里如今的“精打细算”,与其自身情况和行业竞争的变化不无关系。
一方面,电商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拼多多、抖音崛起,分走部分市场份额,京东也在努力提高自身护城河优势,而阿里为巩固电商核心地位,需要集中资源投入。
另一方面,近几年阿里的业绩面临承压,净利润下滑,营收增速放缓。2020年,阿里的营收增速一度达到40.72%,此后几年时间大幅下滑至个位数;与此同时,归母净利润也从2020年的1506亿元,跌至2021年的622.5亿元,此后才缓慢回升。

阿里近几年业绩情况 图源:东方财富网
或许是马云意识到,必须要改变阿里的艰难处境,因此,2023年开始,马云回归,带领阿里巴巴做出了成立24年以来最大的组织变革,拆分六大业务集团,马云还亲自指明淘天集团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的三大方向。
此后阿里巴巴继续改革和调整,电商业务仍然围绕用户战略展开。从成果来看,近一两年的改革成效显著。
今年2月,阿里巴巴发布的2025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季度)业绩显示,该季度阿里营收280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净利润为464.34亿元,同比增长333%。
据阿里介绍,战略聚焦一年来,持续收获成效,核心业务加速增长。该季度电商业务增长加快,阿里云商业化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六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
当时,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还在分析师电话会上透露,阿里巴巴未来将继续专注三大业务类型:国内外电商业务、AI+云计算的科技业务、互联网平台产品。
那么,近一年来阿里在电商业务方面,又有哪些动作?
过去一年,面对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巨头的竞争,阿里采取了低价战略,随着市场内卷加剧,盲目低价不再是出路,阿里随即弱化“绝对低价”战略,转而强调“价格力”。
阿里还成立电商事业群,整合国内外电商业务,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电商资源形成发展合力。
与此同时,阿里还加大投入AI大模型,把握住AI时代的机遇,通过大模型反哺电商业务,提高运营效率,比如AI客服的使用,以及借助AI提高广告投放ROI等。
总之,虽然电商行业竞争一如既往地激烈,但阿里巴巴正在一步步调整,逐渐在市场中稳住阵脚。

市场趋势正在发生巨变
当前,各大电商巨头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战略风向转变,竞争维度已突破传统电商行业的固有边界,业务延伸到即时零售领域。
最近一段时间,阿里、京东和美团在即时零售赛道斗得火热。先是京东上线了京东外卖,和美团大打口水仗,不仅大额补贴用户和商家,甚至刘强东亲自送外卖。
有京东内部人士透露,刘强东对“外卖”这场战役的态度十分坚决,表示“投入将不设上限”,不将短期的业绩收入和利润情况作为考核重点。
另一边,阿里也不甘落后,不仅饿了么加入补贴商家和用户的行业,而且淘宝小时达还升级为淘宝“闪购”,为饿了么提供流量入口,帮其抢夺更多外卖订单。

图源:淘宝
淘宝上线闪购频道,意味着阿里对即时零售业务更加重视,后续将会加大资源投入。
京东在即时零售方面的动作,不止是上线外卖业务,京东七鲜还整合了京东买菜业务,加大即时零售的布局,将业务延伸到前置仓模式。这一模式有助于缩短配送速度,提升用户体验。
从目前的市场趋势看,阿里、京东等传统电商巨头向即时零售延伸业务,是在竞争压力下的必然选择,也是重塑竞争优势、巩固行业地位的关键战略举措。
随着互联网渗透率趋于饱和,传统电商增速放缓,用户增量市场逐渐见顶。若固守传统电商领域,难以实现业务的大幅增长。
如今,即时零售市场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强劲势头。即时零售模式精准契合了用户即时满足的消费需求,市场需求巨大。
电商巨头们将目光转向即时零售,本质上是对消费市场变化的主动适应。而今,这也成为了阿里、京东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赛道。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