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扛不住了,小米汽车突然道歉,冲上热搜第一

李迎
2025-05-09 11:16

前方是万丈深渊,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一、小米汽车连续两次致歉

小米深夜发文道歉,欲低调行事,还是冲上热搜第一。

5月7日晚间,小米汽车发布《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一文,两次致歉,分别回应近期小米SU7 Ultra车型引发的两项争议。

图片

图源:微博截图

消息发布后,登顶微博热搜。

图片

图源:微博截图

白天,关于小米和雷军的新闻,又陆续上了几条热搜,“网红企业”小米的流量和热度,可见一斑。

图片

图源:微博截图

图片

图源:微博截图

回到事件本身,小米发文致歉上,我们简要梳理下,究竟发生了什么、小米又表达了什么。

致歉包含两方面:一是关于小米汽车更新的动力输出限制;二是关于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设计。

一方面,近日,多名博主反映,小米SU7 Ultra汽车更新了1.7.0车机版本。

更新中,对车辆的动力输出进行了限制,1548匹最大马力被锁定,车主需要达成赛道成绩才能解锁,否则只能使用大约900匹马力。由此,引发热议。

图片

图源:微博

于是,有网友表示:“很多人买小米SU7 Ultra是冲着高马力来的,小米后续限制功能……合着我一买车你就给我限速了?”

换句话说,消费者愤怒之处在于,小米汽车没有征询过意见,擅自为车主做决定,不尊重消费者选择,也有侵犯消费者权利的嫌疑。

图片

图源:微博截图

对此,小米汽车进行了致歉,小米表示:“之前推送的更新版本中‘排位模式’功能添加了解锁条件,给部分用户带来了困扰,对此,我们深表歉意”。

所以,小米汽车已暂停了这次推送。对于已升级的少量用户,小米汽车将会在下个版本更新中解决,其已开始推进新版本的开发和测试,预计用时4-8周。

小米汽车还表示:“我们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保障驾驶安全,但没有充分征询大家意见,也没有做好相关功能的沟通说明,我们的工作确实存在不妥的地方。

图片

小米汽车发文截图

另一方面,近期首批交付的小米SU7 Ultra碳纤维挖孔机盖版车型也遭受了质疑。

有博主用鼓风机对着挖孔机盖吹风,结果发现纸巾毫无反应。还有车主亲自拆解,发现所谓的“双风道高效导流”碳纤维开孔,既无法有效引导空气至刹车系统,也未能产生下压力。

对此,小米汽车也做出了解释和道歉:“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满足复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还提供了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我们对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深表歉意。”

同时,小米将采取以下措施:对于未交付的订单,我们将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对于已提车和在本次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锁单用户,将赠送2万积分以表诚意。

图片

小米汽车发文截图

事实上,这并非小米汽车首次因用户反馈迅速致歉。

今年3月,一位用户在微信群吐槽小米SU7 Ultra试驾体验,称摆渡车只负责接去不负责送回,试驾结束后,被迫步行300米返回停车场,认为“服务细节伤人” 。

不久,雷军亲自下场道歉并表示马上改进。

图片

图源:微博

支持与质疑同鸣、舆情与议论共起。

这次小米汽车的深夜致歉,诚意也好、打脸也罢,我们唯一可以看到的是,最近小米的状态如风雨中的浮萍,确实比较被动。

二、低调、低调

风口浪尖的小米汽车,一个小动作就会掀起令人瞩目的水花,想低调,几乎是天方夜谭。

最近,小米汽车默默将 SU7 新车定购页面中的“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

小米的具体修改措辞如下,小米 SU7 标准版搭载的 Xiaomi Pilot Pro 由“小米智驾 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 Pro”;小米 SU7 Pro、小米 SU7 Max 搭载的 Xiaomi HAD 由“小米智驾 Max”更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图片

图源:微博

对此,小米汽车并未进行大肆宣传,很显然事与愿违。

图片

图源:微博截图

其实,自工信部出手后,各大车企都纷纷进行了“智驾”改名的动作。

此前,工信部联合各大车企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推进会”,要求汽车生产企业: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

图片

图源:微博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明确要求车企在宣传中不得使用“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驾”“智能驾驶”“高阶智驾”等容易引发误解的名词,必须以“智驾等级 + 辅助驾驶”进行描述,例如“L2 级辅助驾驶”。

同时,禁止使用“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名词,强调驾驶员必须全程参与控制。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华为的余承东改口了,在近日发微博严谨的表示“搭载智能辅助驾驶”。

图片

图源:微博截图

问界M8的发布会上,余承东也不喊“遥遥领先”了,转而改成“强大的能力”“巨大的提升”。

同时,鸿蒙智行官网对问界M8的ADS功能介绍中,也特别备注了“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仅为辅助驾驶而设计,并非自动驾驶,不能取代驾驶员的专注驾驶和准确判断。”

图片

图源:微博

再到新势力车企,以理想为例。

5月1日,理想产品线负责人李昕旸发微博介绍理想L6智能焕新版,其中强调了“辅助驾驶焕新”。

图片

图源:微博截图

而在4月21日以前,理想新款L6在物料中一直被叫作“L6智驾焕新版”。

图片

图源:微博截图

除此之外还有小鹏、蔚来、阿维塔等,以及传统车企如长安汽车,都在命名中回避“智驾”一词。

可以说,整个新能源市场,都在手动进行一场“智驾”的降温革命。

不过,大多数车企的改名动作,似乎都没有小米汽车这般的高热度。

只能说互联网上,一夜爆红很难,想迅速降温似乎也不太容易。

除此之外,近日,一则“雷军职位变更”的新闻也引发不小的关注。

5月5日,天眼查显示,近日,小米之家商业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雷军由执行董事改任董事,同时经营范围新增智能家庭消费设备销售、美发饰品销售。

图片

图源:微博

同时,自2022年开始,雷军已从至少12家企业的高管名单中抽身,此前更是接连退出天津多家以“米”命名的合伙企业。

职务的变更,表面看是对近期一系列事故的回应,但深层看,可以说是小米集团在营销和经营上的方向调整。

或许,小米集团已经意识到,有时候“捆绑营销”,也容易给小米产品带去舆论的反蚀。

当然,近期小米YU7和雷军缺席上海车展,似乎也可以看做是保守转型的表现。

图片

图源:微博

上海车展上,小米仅亮出了旗下SU7车型,还有豪华车型SU7 Ultra,还有小米周边产品闪电黄经典棒球帽与不锈钢直饮杯。

小米集团公关总经理王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雷总很想来,但是他的时间有其他规划,有冲突,也希望和大家问个好,欢迎大家到小米的展台看看。”

同时,雷军仅仅在微博上转发一条关于现场的博文,短暂露面。

图片

图源:微博截图

总而言之,以上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作,小米集团最近在“避风头”,有意减少大幅出现于公众视野。

我们或许可以猜测,在企业战略与创始人意图层面,小米有更深的规划和寓意。也许不久之后,我们便能看到答案。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月15日消息,天眼查显示,近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注册“小米汽车超级工厂”“XIAOMI EV HYPERFACTORY”“小米泰坦”“小米泰坦合金”“小米超级电机”等中英文商标,国际分类包括运输工具、金属材料、建筑修理等,当前商标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据报道,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雷军公布了小米自研合金材料“小米泰坦合金”,以及“小米超级电机”等,并表示小米是国内唯一拥有量产自研合金材料的车厂。
4月10日消息,小米汽车微博发文称,目前的定单量大大超出上市前的预期,因此,这段时间也在持续与供应链伙伴沟通提拉产能的事宜。非创始版的小米SU7/小米SU7 Max,预计交付时间也会提前,将于4月下旬陆续启动交付,小米SU7 Pro则于5月下旬陆续启动交付。
1月9日消息,小米汽车官方微博更新答网友100问。小米汽车表示,小米SU7除了标准版还有一个Max版,相比标准版,Max版的各项表现会再提升一个台阶,小米SU7 Max配备激光雷达,所以在智驾方面会优先搭载更多前沿先进新功能。另外,小米SU7还有一个Pro版,这款车的具体信息将在产品正式发布的时候公布,相比标准版,Pro版的各项表现会再提升一个台阶。
1月8日消息,小米汽车发布答网友100问 。小米汽车表示,小米汽车内部有着充分一致的产品立项准则,“体验优先”始终放在第一位。否认为了降低起售价,搞一个“丐中丐”版本。此外,小米汽车还表示没有推出Redmi汽车的计划,目前专注于把小米汽车-小米SU7的产销全链条做好。
12月27日消息,小米公司今日在微博发文称,小米汽车正式加入小米“人车家全生态”,13年来,小米一直在手机、智能设备领域深耕。
9月10日消息,据36氪报道,多位接触到某零部件巨头的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汽车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出车。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称,小米汽车计划在2024年出车后,此后三年,每年推出一款新车,三年的总销量要达到90万辆。针对上述信息,小米集团表示不予置评。据了解,9月1号,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00亿元人民币,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出任法定代表人。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接受了《中国企业家》的独家专访。
7月27日消息,据未来汽车日报从安徽高新技术产投消息人士等多方独立信源获悉,安徽省国资委正在和小米汽车接触,有意将小米汽车引入合肥。上述人士透露,合肥与小米汽车正在洽谈,但具体的招商引资政策尚不清楚。对此,小米公关部人士表示“不回应”。另外,江淮汽车内部人士透露消息,江淮汽车或将为小米汽车代工。小米汽车首款车型有可能主攻20万元以下市场,并将布局换电业务。
李迎
你好,我是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