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大动作,极氪将退市回归吉利汽车
李书福已经意识到,不断改革才能让吉利走得更远。
吉利汽车将收购极氪
吉利汽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来就给车圈扔了个重磅消息。
近日,吉利汽车控股集团发布公告称,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发行的全部股份。
若交易完成,极氪将实现私有化,并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

图源:吉利汽车控股集团公告
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此次收购建议购买价为每股极氪股份2.5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
该价格较最后交易日美国存托股票于纽交所的收市交易价溢价约13.6%,较截至最后交易日止最后30个交易日期间美国存托股票于纽交所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溢价20.0%。
对此,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将审时度势,根据《台州宣言》精神,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整合技术优势,提高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持续创造长期价值,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集团。”
那什么是《台州宣言》呢?
《台州宣言》是李书福在2024年9月宣布的战略计划,涵盖“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和战略人才”五大举措,旨在聚焦汽车主业,布局科技生态,提升竞争力。

图源:吉利控股集团微信公众号
此次吉利汽车通过收购极氪并完成战略整合,便是进一步践行了《台州宣言》的核心精神,即以"一个吉利"战略为导向,聚焦汽车主业发展路径,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矩阵、深化品牌协同生态及强化智能技术底座,系统性构筑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化竞争壁垒。
从吉利角度来看,吉利汽车通过合并极氪,能更好整合内部资源、高效合作,减少重复开发,让研发更高效、成本更低。
极氪的先进技术,比如电动车平台"浩瀚架构",未来会分享给吉利旗下所有品牌,这样不仅能提升汽车性能和用户体验,还能让吉利在全球新能源车竞争中更有优势,实现长远发展。
合并后,吉利旗下各个品牌会保持自己的特色:明确市场定位,规划不同的技术方向,推出多样化的车型,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让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从极氪角度而言,极氪作为吉利冲击高端新能源市场的王牌,回归后不用再被资本市场牵着鼻子走,可以专心做好产品、提升品牌实力。
自2024年5月登陆纽交所以来,极氪虽然以52亿美元募资规模创下新势力IPO纪录,但是表现一直不理想。
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极氪净亏损达8.93亿美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131%,而母公司吉利汽车同期净资产收益率仅为19.17%。
合并后,极氪的销量压力可以适当缓解,也能让极氪的技术更高效地研发和利用。
吉利整合动作不断
值得一提的是,在品牌调整合并前,整个吉利系共有多达14个汽车品牌,如吉利、几何、领克、极氪、沃尔沃、极星、路特斯、smart、雷达等。
这些品牌有的是自产,有的是通过收购、入股等方式获得,各自的定位不完全相同,从低端至高端,几乎完整地覆盖了汽车消费市场。

图源:车漫部落微信公众号
显然,庞大的品牌矩阵对于吉利而言已经成为一种负担,多品牌运营导致研发、供应链等资源分散,以及原有品牌定位重叠严重。
因此吉利需要通过品牌收缩形成合力,为达成这一目的吉利整合品牌的动作不断——
先是将领克并入极氪。2024年11月启动极氪收购领克51%股权的计划,耗资约90亿元,2025年2月14日完成交割,领克成为极氪科技集团旗下非全资子公司。

图源:极氪汽车微博
吉利这一举措是希望通过整合研发和供应链,预计降低重复研发投入10-20%、零部件成本5-8%,并提升制造效率20%。
再是将几何、雷达等品牌合并。过去半年内,吉利将几何、雷达等中低端新能源品牌并入集团主体,关闭独立运营体系,集中资源至高端智能电动赛道。
吉利这一举措是为了将原几何、雷达的销售网络逐步并入吉利主品牌4S店,统一用户服务入口。 再到如今吉利收购合并极氪。
吉利可以进一步通过技术协同来降本增效,极氪核心电动汽车技术平台将向吉利旗下所有品牌开放,形成跨品牌的技术规划,既保持品牌特色又实现底层技术共享。
不难看出,这一系列动作都体现了李书福"回归主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战略思维,通过消除内耗、提升协同效率,正在将吉利打造为全球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整合竞争者。
李书福的布局与压力
提到李书福,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产业布局——
在汽车出行领域,李书福布局了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极氪汽车、路特斯科技、极星汽车,目前均已上市。
其中,吉利汽车为吉利控股核心整车平台,覆盖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型;沃尔沃汽车通过技术反哺吉利自主品牌;极氪汽车为高端纯电品牌;路特斯科技为豪华跑车品牌,聚焦电动化转型;极星汽车专注高性能电动汽车。
不难看出,李书福在汽车领域的布局是想要涵盖各阶段的消费群体,抢占汽车市场的份额。
在其他相关领域,李书福布局了亿咖通科技、钱江摩托、汉马科技、力帆科技、曹操出行、Terrafugia,目前除了曹操出行在IPO进程中和Terrafugia未上市以外,其余公司均已上市。
其中,亿咖通科技是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钱江摩托是摩托车制造商;汉马科技是商用车企业;力帆科技是由原力帆汽车重组后纳入吉利体系,主攻换电车型;曹操出行是网约车平台;Terrafugia是飞行汽车项目。
显然,李书福是在进行多元化布局,将商用车、摩托车与乘用车市场互补,抵御单一市场波动,与此同时打造智能出行生态,借助曹操出行形成用户数据反哺研发,以及布局飞行汽车来抢占未来立体出行入口。
值得一提的是,李书福作为一名草根创业者成长为全球汽车业巨头,其商业思维一直都是以“自主可控”为核心的——
李书福以汽车为根基,通过技术垂直整合、全球化资源协同与跨界生态延伸,构建了自主可控的“制造-科技-服务”三位一体的产业矩阵,旨在从传统车企转型为智能出行科技集团。
而在当今汽车市场,竞争已经在从“价格战”向“价值战”的开始转型。
尽管李书福已经在积极整合品牌和多产业布局,于吉利而言,还是有很多挑战需要面对——
新能源转型财务压力大,极氪等品牌持续亏损,研发投入高,私有化极氪虽能缓解资本压力,但短期盈利改善仍需依赖销量规模化;
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但是紧凑型燃油车占吉利产品布局的47.54%,车型销量下滑;
品牌矩阵协同不足,吉利银河整合几何、翼真品牌后,中端市场表现乏力,极氪与领克整合后虽然费用降低20%,但长期协同仍需深化;
智能化技术有争议,千里浩瀚智驾系统虽实现“油电平权”,但是车机系统投诉激增,用户信任受损;
市场竞争白热化,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企业通过规模化优势持续压低价格挤压利润,华为、蔚来等抢占高端智能赛道;
全球化布局风险,极氪私有化退市既是应对中美资本市场监管摩擦的避险策略,也暴露了中概股海外融资环境恶化的长期压力。
吉利汽车正处于新能源转型阶段,如何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技术投入、整合资源提升协同效率,或成为其突围关键。
若无法快速实现“规模降本”与“价值提升”的双重突破,其在行业“价值战”阶段的竞争力或将面临严峻考验。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