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机器人也能在联想上班了
联想杨元庆:人工智能是“赋能人”而不是“取代人”。
“我有脑子了。”联想新员工在2025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如是说。
要问这位新员工有什么特别之处,它是一个搭载了联想超级智能体的人型机器人——乐享壹号。
这个机器人在大会上和杨元庆互动、打太极等等,展现了堪比人类的智商和情商,甚至要求“与老板合影,不要薪水”。目前乐享壹号已经在直营店上岗。

(图源:联想中国微博)
一、乐享壹号:联想超级智能体的里程碑
乐享壹号搭载的是联想乐享企业超级智能体,是基于基于混合式AI架构打造,集成多项能力的企业级AI。
它作为一个AI,能不能承担企业级的任务呢?答案是肯定的。
据联想负责人介绍,乐享超级智能体深度集成全域业务数据与知识资产,具备从供应链优化到市场营销的全链条智能,真正实现了"硅基生命"与实体业务的同频共振。
换言之,乐享熟悉联想公司整个生产链条的业务,由此可以完成需要大量计算和整理的任务。

(图源:联想中国微博)
那么,什么是“混合式AI”呢?
简而言之,就是把AI的计算任务分散在本地设备(如手机、电脑)和云端服务器上共同完成,既保证速度快、隐私安全,又能处理复杂任务。
混合式AI有三大特点:
第一,本地快速响应。简单任务,如语音转文字、照片美化等可以直接在手机/电脑上完成,不联网也能用,速度快且隐私安全。
第二,云端处理复杂任务。对于需要大量计算的任务,如视频渲染、专业翻译,会自动调用云端超算中心。
第三,智能分配任务,AI会自动判断哪些活让本地干,哪些活交给云端,以此兼顾用户省流量和保护隐私的需求以及任务所需要的算力。
例如,你问AI“附近哪家川菜最正宗?”,它会用本地存储的常去餐厅推荐,但查最新评分时会联网。

(图源:联想中国微博)
企业超级智能体的核心根基在于算力支撑体系。联想构建企业智能的底层逻辑,是基于"端-边-云-网"四层架构打造混合计算基础设施——其中云平台包含公有云与私有云。
该架构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将数据输送到混合云,完成企业AI模型训练,待模型培育成熟后,可弹性部署在边缘设备或终端硬件,实现分布式推理运算。
与乐享壹号同时发布的,还有聚焦于个人需求的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
这也体现了2025联想创新科技大会的核心命题:“真正好用AI智能体”。

(图源:微博)
天禧相比乐享,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有着三大核心能力。
第一,感知与交互,可以进行多模态感知和意图驱动的自然交互。
例如,当你用手机刷到朋友圈里很吸引人的好友游记,就可以用语音告诉天禧“这地方看起来不错,找时间和家人去一趟”。天禧立即能激活智能情境感知功能,识别出照片中的景点信息,根据你习惯的度假时间,以及日程表上的空闲时段,提出度假时间候选,并通过和你的自然对话确认你的精准意图。
第二,认知与决策,能够调用跨设备数据所整合的个人知识库,帮用户做出推理和判断。
例如,设计旅行方案时,调用长期记忆中的偏好,确定亲友关系,推荐交通和食宿,基于过往的消费习惯做预算,还能整合公开信息,包括酒店房态、天气预测和餐饮评价等等,做出具体方案。
第三,自主与演进,能自主拆解复杂任务,规划步骤并主动执行。
例如,自动拆分旅行安排并完成酒店预订、餐厅预约、路线推送和通知提醒。未来我们还可以通过多智能体交互让你的智能体和亲友智能体一起商量行程安排。整个过程中,你的点滴反馈都会成为天禧进一步优化的燃料。
因此,“你用它用得越多,它就越懂你。”杨元庆表示,“天禧让你更聪明。”
乐享和天禧两个超级智能体的诞生并非朝夕之功。
基于客户直达业务模式的变革需求,联想2017年在传统IT基础之上开始搭建敏态IT系统,构建了云原生、中台化的擎天1.0。
2020年,随着判别式 AI 兴起,擎天1.0升级至2.0,并内生外化为外部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
2023年,生成式AI突破,擎天升级到3.0打造了营销、销售和服务等领域智能体。
2024年推出个人智能体系统——小天,作为AI PC(人工智能个性化电脑)的核心组件。
2025年2月,联想小天接入千亿级参数DeepSeek大模型,显著增强代码生成、数学推理与多模态处理能力。
……
这些都是联想在超级智能体领域里摸索的成果,也是联想转型的一个个脚印,而这还不是终点。

(图源:微博)
二、“AI只卷AI,不卷人类”
联想依靠AI智能体重回科技创新第一梯队,不再只是“卖电脑的”。这离不开联想自身的努力。
接受36氪网站作者张一驰的采访时,杨元庆表示,联想作为企业,战略十分重要,是制定最高方向的,有了战略,下面的技术、产品就会自觉地、自发地前进。而联想三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有三个:
第一是业务组合,联想依据市场动态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设施从过去传统的企业进入到云计算领域
第二是创新,杨元庆表示这是联想的企业文化基因。
第三是运营,联想有自己独特的业务模式——global local,以及其他ODM+的业务模式。
正确的战略建立在联想决策层对技术发展方向精准预判的基础上。
杨元庆认为,AI未来的发展分为两个分支。
一个是追求高大上的AGI(通用人工智能),这需要模型不断的精进;
另一个是人工智能的普及化,更多的还是在企业、政府,现在不需要太高的成本,也可以带来相当好的效率,应用潜力很大。
“从AI Ready到AI Everywhere,每个企业都需要‘超级智能体’,它将是未来全球企业的创新‘芯片’。”财经作家吴晓波评价道。

(图源:豆包AI)
杨元庆认为,目前的智能体是和PC捆绑,而未来超级智能体不是和设备捆绑,而是和人捆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体。
依照这样的设想,联想研制出如今的企业超级智能体,并成为第一个用户。
据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刘军介绍,客服模块是第一个用人工智能替代的。
而事实上,在联想各个价值链里面都在做这种替代。刘军自己的部门在今年做硅基替代碳基,目标是工作流30%要用机器人完成。
这不免会引发人们又一次对于“AI抢人类饭碗”的担忧。
杨元庆在谈及人与AI的关系时说,人工智能是“赋能人”而不是“取代人”,他认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更好的翻译是Augmented Intelligence(增强智能),而不是取代人的智能。
AI的确是时时刻刻都在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超级卷王。但这个卷王只卷AI,不卷人类。人类应该卷创造力,让AI卷生产力。
这番话就是联想和杨元庆的回应,也是正在做的事情和理想。
联想也用“水利万物而不争”来形容天禧超级智能体对我们个人的影响,认为AI若水,大象无形。

(图源:联想中国微博)
联想的科技创新是站在行业众多巨人的肩膀之上的。
乘着deepseek开源大模型的东风,借着宇树科技的人型机器人技术,联想的新员工才得以与我们相见。
同时构建乐享企业超级智能体的算力基座——联想万全异构智算平台,也是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研发的,能够有效地降低训练成本,加速AI推理。
在个人和企业之外,联想还在打造城市超级智能体。采用"1×N 智能体”形成城市超级智能体,并且已经在武夷山和宜昌投入使用,帮助旅游业更好发展。
从联想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知道,如今这个时代,AI是那阵东风,谁借到了谁就占据先机,但是人们无需害怕,因为这阵东风,是为托起万千寻常百姓家而来。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