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在线下开始活跃
李子柒不急不躁,一步步完成了身份的转变。
1.李子柒闭关半年,突然现身
闭关半年的李子柒突然露面,还多了两个新身份。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视频称,李子柒现身江西婺源县婺女洲,参加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

图源:非遗人之家
据了解,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江西省上饶市人民政府以及多家新媒体平台共同主办,在江西省婺源县婺女洲景区开幕。
会上,李子柒获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非遗推广大使”及“青年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总顾问”。


图源:非遗人之家
在上台的时候,李子柒感慨道,“差不多闭关了半年,感觉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同时,她特别感谢了非遗传承人的坚守,并呼吁更多青年创作者加入,“一起让老手艺更美更好地活在新时代里。”
作为非遗传播领域的典型代表,李子柒自2016年11月凭借短视频《兰州牛肉面》爆火后,一直致力于通过短视频展现传统技艺,不断推动传统文化突破圈层限制。
早在2019年,李子柒便成为了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2021年7月14日,李子柒的社交媒体账号在更新完《柴米油盐酱醋茶》后,停更了三年多。
去年11月12 日,李子柒开始复更,伴随她一起出现在大众视野的还有成都漆艺和蜀锦等传统技艺。
在有关成都漆艺的视频中,她从割树取漆起步,着手制作雕漆隐花,耗时长达半年,终于完成“麒麟回首,紫气东来”的大漆衣橱。由于对生漆严重过敏,拍摄期间李子柒全身红肿、痛痒难耐,却始终坚持。

李子柒将奶奶的老衣柜翻新为漆器衣柜
她的真诚也换来了亮眼的成果。数据显示,李子柒的成都漆艺视频在国内外引发广泛关注:国内平台48小时播放量破亿,YouTube单日播放量超2200万,其抖音粉丝数量一夜暴涨500万。
这不仅让成都漆艺等非遗项目的网络搜索量大幅增加,还让众多相关非遗从业者受到广泛关注。
由此可见,李子柒此次获聘“非遗推广大使”及“青年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总顾问”双重身份,也是对其个人价值与传播传统文化成果的一种肯定。
此前,李子柒公开表示,在“退隐”的三年中,足迹遍及20多个省份,拜访了100多位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工作者,找到了自己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前进的方向与动力。
目前看来,李子柒的方向已经非常清晰,她将以新身份为起点,将个人创作经验转化为行业发展动力,让老手艺在新时代重新被看见、被喜爱,从而推动非遗传统文化实现“规模化传承、创新性发展”。
另外,李子柒将有重磅作品推出。李响了解到,5月30日,科普纪录片《跟着科学家去旅行》第三集《天山回响》将正式上线,李子柒也将以“科学探访嘉宾”身份参与多项实地科考活动。
李子柒还是那个李子柒,但她所代表的早已不只是内容创作者,而是多个的行业的生态构建者。
2.铁打的李子柒
“花无百日红”, 常被用来形容网红的快速更新迭代。
但这句话在李子柒身上似乎并不适用,即便停更三年多,她归来后依然保持着超高的关注度。
李子柒之所以能够长红,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她以传统文化为根系,在流量浪潮中开辟了一条“内容即传承”的独特道路。
众所周知,大部分网红的内容主要聚焦当下,他们的视频凭借强节奏剪辑、高频爆点,比如视觉冲击画面、夸张音效、悬念设计,在短时间内密集输出信息,并搭配当下流行梗、BGM进行传播。
这类内容本质是感官快消品,追求“看完即忘”的瞬时快感,难以在观众认知中留下深刻印象。
但李子柒却不同,当多数人在流量池里争夺注意力时,她选择将镜头对准传统文明,让网红身份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接口。
她的视频中没有提词器、没有剧本,取而代之的是割稻、酿酒、染布的真实劳作场景。这种“去表演化”的创作态度,与流水线生产的网红内容形成鲜明反差,更多的是定格在人、传统文化与自然的交融上。
以《漆器》为例,李子柒从割漆、制漆到成品打磨,全程仅用镜头记录,几乎摒弃语言对白。这种叙事手法避免了文化输出的说教感,视觉语言更加纯粹,可以让观众自然沉浸其中,反复品鉴、细细回味。

图源:李子柒视频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25日,李子柒在YouTube的粉丝数已达到2410万,稳居个人账号之首,其内容不仅长久维系着老粉丝的忠诚度,还在持续吸引新观众。
如今,李子柒又多了“非遗推广大使”及“青年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总顾问”两个新身份,其价值越来越不受困于平台规则和受众偏好,而是愈发与传统文化同频共振。
这,或许就是她与其他网红最本质的区别。
在李子柒停更的1200多天里,网上涌现出大批模仿者。他们争相复刻“东方田园”的视觉符号,甚至直接照搬运镜与剪辑节奏,妄图成为下一个李子柒。

李子柒模仿者账号
但即便模仿者蜂拥而至,李子柒始终未有真正的“代餐”。去年,李子柒正式回归时,社交媒体瞬间掀起讨论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李子柒复出为全网带来了总计213条总榜热搜。
这也说明,大部分观众需要的不是快餐式的文化猎奇,而是能真正触达内心的深度叙事。当流量泡沫退去,真正能沉淀下来的,是像李子柒这样以文化为基础、用真诚打磨内容的“传播者”。
现下看来,当模仿者们在流量池中追逐短期红利时,李子柒却正在完成从内容创作者到文化生态构建者的蜕变。这种沉淀,才是她难以被复制的核心密码。
都说“铁打的李子柒,流水的网红”,从闻神、听泉赏宝到卤鹅哥,网红更迭速度令人咋舌。而李子柒却依旧是顶流,甚至还成为了行业生态的构建者,“含金量”仍在不断上升。
3.网红需要找到内容价值
网红行业看似门槛不高,人人都能有机会。
但其实不然,大部分爆火的网红,即便后续遭遇争议甚至翻车,其前期内容往往都踩中过网络上的某种情绪。比如,闻神凭借emo伤感文案,让现代年轻人看到了自己“上班伪装体面、下班深夜网抑云、间歇性情绪‘发癫’”的情感常态。


在碎片化的传播环境中,网红极具网感的内容表达,始终能快速抓住眼球,激发强大传播力。
不过,要想实现持久火爆,仅靠一时的流量密码远远不够。在网红迭代从“年单位”加速到“月单位”的当下,只有学会在内容上展现真正价值,才能突破“昙花一现”的宿命。
这需要创作者在流量狂潮中保持清醒,从单纯迎合情绪转向创造行业价值。李子柒便是典型案例,她以传统文化为内核,,将内容创作升维为文化生态构建,这才是实现长红的关键。
纵观整个互联网行业,内容价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早期靠颜值、猎奇或争议博眼球的“流量粗放型”模式不再吃香,观众对内容的需求从浅层娱乐转向更深层的价值共鸣。某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万粉以上知识类创作者数量达32万,全年创作了超5.7亿条内容,用户对知识类内容有着迫切需求。
换句话说,互联网行业正从“流量竞争” 转向“价值竞争”,网红们也应该更注重内容价值的传播。而李子柒已经做好了示范,行业需要更多创作者跟上她的脚步,才能迎来更好地发展。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