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伞之后 共享雨伞行业未必就迎来彩虹

鸣远 2017-10-10 17:57:20
生活服务 2017-10-10 17:57:20 阅读 1418 评论 0

10月9日,共享雨伞企业有伞Usan宣布获得3000万天使轮融资,由同程、分众传媒和玖富集团联合投资。在共享雨伞普遍不被看好,融资案例寥寥,且规模均为百万级别的情况下,这笔大投资无疑将在整个共享雨伞行业掀起一阵波澜。

据了解,与以往众多共享雨伞项目“随街挂伞”的投放模式不同,有伞宣称是全国首个采用大容量不插电伞桩机模式的共享雨伞,单桩能容纳超过120把晴雨伞,解决了公共空间电源位置有限的问题。而雨伞部分则使用了晴雨两用的三折伞。从散养式投放到有桩式投放,从雨天应急用到晴雨两用,这个看起来高大上一点的共享雨伞项目,似乎已经找准方向了。只不过还是那个老问题,共享雨伞真的能成吗?

在共享单车成功之后,共享经济也作为一个万物皆可沾边的新概念随之走红。数不清的创业者打着各种共享的旗号加入这股热潮之中,诞生出许多怪胎,比如共享马扎、共享女友、共享校花等。什么是共享经济,成为一个被拿来营销和炒作的伪命题。共享雨伞也属于不被看好的一类。盈利模式不清,损耗大,不是高频行业……从诞生之日起,这些质疑的声音就一直笼罩在共享雨伞头顶,然而前前后后依然出现了十多家共享雨伞企业。

对于层出不穷的 “共享经济”,有专家认为,目前有很多所谓的共享产品,其实仅仅是把租赁变成无人化而已。共享背后一定是有运营和数据的支撑,以此提升产品的使用效率,甚至进行预测,以便进行决策,这才能体现共享的精髓。

目前有伞的出现,解决了以往散养式共享雨伞只能靠雨天吃饭、占用公共空间等弊病,但在产品定位上,共享雨伞本身就处在极其尴尬的境地。显然,雨伞这样一种形态的产品不同于单车、汽车、租房,运营和数据终究无法成为影响产品使用效率的因素,其使用价值决定了天气才是影响使用效率的关键。此外,雨伞的“共享”也并不符合共享经济的本意,即对社会闲置资源进行调配,以满足大众以低价对这些资源的需求。无论是共享篮球、共享充电宝,还是共享雨伞,本质上是套上“共享”的包装,却将本属于个人的资源进行租用的伪共享。

再回顾那些伪共享项目的发展,可以说十之八九不如意。同样备受争议的共享充电宝在经历过从扩张到火爆,再进入倒闭潮的过山车式发展之后,热潮已经渐渐冷却。而关于共享篮球的消息早已销声匿迹。尽管关于共享雨伞的炒作和新闻屡屡出现,然而共享雨伞行业似乎也从没真正火起来。按照这样的趋势,即使有伞出现之后,整个行业也未必会迎来彩虹。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