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骑事件再发?共享雨伞“圈走”用户押金称已实现盈利

鸣远 2017-10-27 16:41:55
生活服务 2017-10-27 16:41:55 阅读 1317 评论 0

资本的逐利与创业者的不择手段,正在破坏着中国社会努力重塑的信用体系。

10月以来,已经有多家共享雨伞的项目宣布拿到数千万的融资。一度被唱衰的状况开始出现逆转。站在“风口”的创业者们一边向投资人描述“完美”的商业模式,一边烧钱造势,蒙眼狂奔,与此同时,在蒙眼狂奔的路上,说说瞎话可能在所难免。

比如,近日某流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外宣称他们的商业模式一开始就实现了盈利。

用户押金竟被算作营收,押金保管或存疑

“注册用户押金是15元(雨伞成本在7.5元左右,笔者注),24小时之内可以免费使用,超过24小时后收费0.5元每天。按照这样的收费标准,再加上伞面上的广告(5元/把),某流伞一开始就能够实现盈利。”该报道如是说。

乍一听,该共享雨伞的盈利模式相当清晰,一是按天租赁收取的租金,二是靠伞面广告收取的广告费。此外,可能还有拥有大量用户后,独立APP作为流量入口的广告收益。这么简单清晰的商业模式,普通人一听都觉得自己要有钱也能做,而且一上来就能赚钱,还能站在“共享经济”的风口上拿到大笔大笔的融资。

然而,当我们仔细计算一下,所谓的“一开始就能够实现盈利”的说法,是将用户的押金15元和初期伞面广告费5元加在一起减去雨伞制作成本7.5元的计算方式。

将用户的押金作为营收来计算,这种盈利“设计”显然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如此直白的表达可以视作对“企业擅自支配、挪用用户押金问题”的公开化。而作为一个企业的创始人竟然这么理解自己的商业模式,也让人不得不去怀疑创办这个企业的初心了。

“押金风波”导致酷奇单车濒临倒闭

年初,作为共享新贵的摩拜单车和ofo都曾因为押金的用途、去向、保管、收益、退款延迟等问题,广受媒体和众多用户的质疑和问责。

7月,一度疯狂成长,迅速抢占几十座城市的酷骑单车突然“断血”,“押金难退”的问题终于浮出水面,“押金风波”越闹越大,由此演变成用户押金难退、员工动荡、CEO被罢免,甚至大规模人员(包络黄牛)排队讨要押金等群体性事件。如今的酷奇单车正在寻求收购,命运未卜。

主管部门出台规定,明确要求保障用户押金

10月初,被疯传“跑路”酷奇单车CEO高唯伟接受了媒体采访,他反思称扩张过猛、入不敷出、挪用用户押金造车等问题直接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面对困局,他坦言:“第一,政府要有合理的规划,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监管上没有电商,缺乏统一的规划。”事情上,尽管当时酷奇单车与民生银行签署押金存管的协议,但是并没有实际的对接,因此出现了挪用押金疯狂造车的事情,也直接导致了3亿元用户押金无法退还的情况。

针对共享单车,交通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共享单车发展指导意见的正式文件,提出“严格区分企业自有资金和用户押金”,并要求企业开立用户押金专用账户,实施专款专用,接受交通、金融等主管部门监管,防控用户资金风险,实现“即租即押、即还即退”。

呼吁加强对共享雨伞行业企业的监督管理

如今,共享雨伞在资本的热捧下,也已经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参与者众,而良莠不齐。在资本主导的创业领域,由于资本“急功近利”的本质,以及创业者们对成功的迫切渴求,后者往往利用法律的滞后性,尝试采取一些“钻空子”的非常手段。这些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中国正在发展中的社会信用体系。

因为“共享雨伞”毕竟是具有“租赁”属性且以营利为目的商业行为,并不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在户外公共区域投放时,必然存在占用公共设施等情况。另外,因为企业缺乏对雨伞的管理和借还环节的把控,导致企业资产的大量流失。如果企业不计成本,只顾快速铺量,抢占市场,也势必会造成更加恶劣的影响。

综上,有些企业凭借着低成本、毫无技术含量的操作方式大量的投放“共享雨伞”抢占市场,不仅造成行业的恶性竞争,在资本的共谋下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而且会由于乱丢乱放据为已有等行为对城市人居、人文环境造成恶劣影响,也最终会导致城市管理者对企业的失范行为失去耐心,采取更为严厉的处理方式,和“一刀切”式的禁止。

眼看,共享雨伞行业已经迅速发展到了“烧钱砸量”的阶段,鉴于共享单车的发展电商,相关管理部门有必要尽快介入监管,不仅可以保障行业企业创新发展的健康环境,还可以保护普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促进社会的共同进步。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