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第一股” 私有化:资本市场不相信张大奕的颜值?

王小孟 2020-11-27 22:15:14
行业观察 2020-11-27 22:15:14 阅读 1134 评论 0

作者 | 唐仁

来源 | 电商必读(ID:dsndianshi)

张大奕的“如涵”,要退市了!

“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网红张大奕和如涵控股紧紧绑在一起的命运,完美地印证了这句话。

张大奕的第一个命运高点,在2016年,那一年,她创造了2小时成交额近两千万的纪录。同年双11,张大奕淘宝店铺销量逾亿元。那一年,她是当之无愧的带货女王。

张大奕的第二个命运高点,是2019年如涵控股的上市。

然而步入2020,张大奕的命运却忽然迎来拐点。今年本是直播带货大丰收的一年,无数网红主播迎来高光时刻。作为第一代网红的张大奕,却显得有些黯然。负面新闻缠身,跌出带货红人榜,属于网红张大奕的时代,似乎在慢慢远去。

与张大奕紧紧绑在一起的如涵控股,也迎来了黯淡时刻。

最近,如涵控股传出退出资本市场、私有化的消息。

11月25日,如涵控股发布公告,公司已收到三位创始人冯敏、孙雷和沈超于2020年11月25日发出的不具约束力的初步建议书,提议以每股0.68美元价格(每ADS 3.4美元)将公司私有化。

所谓私有化,就是上市公司作为大股东,全数买回小股东手上的股份,买回后撤销这家公司的上市资格,变为大股东本身的私有公司,并且从证券交易市场上退出。

赴美远游一年,如涵控股似乎有点水土不服,竟然这么快就回来了,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

私有化消息前两天,11月23日,如涵控股发布202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上一季度总净营收2.485亿元,同比下滑9%;净亏损同比收窄38%至3120万元。

伴随着营收下滑、亏损,这显然不是一份亮眼的财报。

回顾如涵控股上市后的整体表现,也并不尽如人意。2019年初上市时,其股价为12.5美元每股,如今私有化价格仅为3.4美元,IPO价累计蒸发72.8%,市值缩水严重。

营收的不理想以及资本市场的落寞,无疑是如涵私有化的主要原因!

事实证明,在历史的进程中,光鲜只属于过去。即使坐拥头部网红张大奕,曾是阿里巴巴唯一入股的MCN机构,顶着“网红第一股”的名号,但在直播带货、社交红利的历史浪潮中,如涵控股的巅峰似乎留在了上市那一天!

如涵控股,被张大奕拖累了吗?

众所周知,今年上半年,张大奕和电商总裁的绯闻传得沸沸扬扬。

一石激起千层浪,如涵控股股价也受到影响。张大奕作为如涵控股的门面,出了这么一档子事,难免不影响到如涵的发展。此外,负面事件也极大破坏了张大奕的网红带货人设。更何况,张大奕的带货人设和带货能力早已被其他女主播超越。张大奕作为如涵的核心资产,其商业价值也不断被稀释。

以上种种,似乎都指向如涵控股的发展,被张大奕拖累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相反,张大奕恰恰顶起了如涵的半边天。她不仅负责貌美如花,还负责赚钱“养”如涵。

财报数据显示,2018财年、2019财年、2020财年,张大奕的店铺对如涵总营收贡献的占比分别为52%、55%和58%。营收占比超一半,而且保持逐年上升的姿势,张大奕之于如涵,实在太重要了。

不过话说回来,因为重要,所以依赖,而这并不是张大奕个人的问题。换个角度看,即使没有张大奕的负面事件,如涵控股本身的运营模式,就存在许多弊病。

其一,依赖头部网红,但很难再复制下一个张大奕。

从张大奕的营收贡献占比就可以看出,如涵极度依赖头部网红。一直以来,如涵采取的也是网红+私域流量+电商的红人孵化模式。然而,批量制造网红,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这事不仅靠努力,还得靠机遇。如涵或许能孵化几十个合格的中部网红,但要复制一个头部张大奕,难于上青天。

其二,盈利模式单一、脆弱。

如涵的主营业务包括两部分,产品销售和服务业务。产品销售,也就是在电商平台开店铺,以旗下网红带动店铺销售增长;服务业务,也就是利用自家旗下网红,为其他店铺提供营销服务,从中收取服务费。

这两项业务,既不涉及核心技术,也不涉及复杂的运作模式,批量造的网红,也很难迅速达到头部带货主播的级别,这也就导致其盈利潜力存疑。再加上,如涵年年亏损,进一步加大了资本市场对其业务的质疑。

正所谓,成也网红,败也网红。如涵借网红之势而起,但也被其所束缚。借用网友的一句话,再厉害的单个咖啡师,也不能撑起星巴克。张大奕再厉害,也不能撑起一个上市公司!

私有化之后,如涵的网红还有机会吗?

私有化之后,如涵何去何从?

对此,有相关人士表示,未来不排除回A股的打算,因为相较于美国市场,国内网红、直播、电商等行业更加认同。

此外,私有化之后,如涵的管理和运营将不再受股价的影响,没有公众股东。总之,更少的信息披露、透明度的降低,这也意味着公司治理更简单,公司管理层将更加关注长期目标。

即使如此,如涵在资本市场遇到的阻力和怀疑,并不会就此消失。有专业人士曾评价,相较于流量引入,美股市场看中的是如何将流量转换为长期盈利能力,强化可持续的消费属性。然而,如涵依旧会面临一些严峻的问题。

其一,网红+电商模式下,如涵正在积极“去张大奕化”,打造以网红为中心的营销平台,但网红的培养和后期转化周期长,营销费用投入高昂,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其二,消费者方面,千篇一律的网红太多了,公众对网红的要求在增加,不再是单纯的“好看”就可以出道,还需要内涵、创新等。更何况,主播的选择增多,公众更关注的不再是网红,而是货品本身的质量和价格,网红的影响力在减弱。

其三,平台增多的同时,竞争日益加剧。张大奕时期,其粉丝主要聚集于微博,而如今随着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的兴起,网红的种类和数量增多,网红不再是传统的电商引流,更多的会通过与粉丝互动、展示真实生活,商业诉求和转化逐渐被弱化,而这跟如涵的网红商业化诉求是相悖的。

综合来看,如涵的网红变现模式,已无特别优势。只能说,网红经济只是看起来光鲜,实际上面临诸多挑战。如今的如涵,或许就像其曾在招股书中风险提示所写的,“我们能否盈利,取决于增加粉丝数量,产品多元化以及优化成本结构,公司可能无法做到以上任何一点。”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