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为汽车而战,小米能否“生生不息”?

刘峰 2021-03-31 17:45:09
行业观察 2021-03-31 17:45:09 阅读 1401 评论 0

昨日,小米宣布造车,昔日崇拜乔布斯的雷军也正由“雷布斯”向“雷斯克”转变。

3月30日晚上,雷军在小米春季发布会上表示,此前曾两次造访马斯克,对电动汽车产业非常看好,过去也投了接近10家电动汽车产业公司。今年1月15号,小米董事会建议研究电动汽车前景。

此前,针对多次“造车传言”,小米不是直接否认就是言语推脱。到近日下定决心、正式官宣,这其中困难有多大可想而知。

在决定造车之前,雷军身边伴随两种声音,一种是劝他尽快入局、把握时机;另一种是建议他谨慎一点,汽车行业很复杂,现在干太晚了。

“白天,我都会想到10个必须做的理由,到晚上,冷静下来,又可以列出10个不能干的理由。”这便是雷军辗转不定的真实心理。

小米为什么决定造车?

一方面,手机业务成就小米,这恰恰是其寻求突破的必然选择。

面对造车,雷军想了很多,“一开始,我心里是不愿意的。手机业务好不容易才重回世界第三,这一仗还没真正打完,做车会不会分心?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时代的大潮面前,我们将何去何从?”

去年三季度,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t数据显示,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的市占率达到13.5%,超越苹果重回全球第三。

同时,根据小米2020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2020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464亿台,同比增长17.5%,且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占小米2020年总营收的比例高达61.9%。这就意味着,小米的手机业务已接近天花板的水平,很难在原有业务上继续突破。

由此看来,开拓新业务、占领新市场,无论如何都是小米必然要走的一条路。

另一方面,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从2020年底开始愈演愈烈。

虽然小米早就以投资者的身份涉足汽车行业,但其仍然感受到时代与行业的“变”。不仅仅是因为疫情,还因为众多企业对某一行业的加码,几乎营造出了新的“风口”。过去一年,特斯拉股价连连上涨,推动公司市值增加,马斯克也几度成为世界首富。

同时,去年11月,滴滴发布全球首款定制电动网约车D1;今年1月,阿里与上汽打造的智己汽车发布新车,最快可实现年底上市;从乐视败退的贾跃亭,国外造车风生水起,甚至有回国“指日可待”之势;且苹果、百度也都公开宣布造车。

一众巨头的加持,多次舆论的冲击,“造车”无疑是2020年以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已经拥有一大批“米粉”,智能手机业务重回世界第三的小米,面对如此局势,自然有大干一场的勇气。

雷军何来All in的勇气?

小米表示,在造车上,未来十年将投入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但是,根据市场预计,以及同蔚来、小鹏、理想等耗费相比,小米的100亿元大概只够“烧”三年。且从设计、制造、发布再到最后的交付等,这一系列的流程至少需要3-5年,短期内谈交付量、营收等实际数据,几乎不可能。再加上,格力造车失败,贾跃亭乐视亏空,也都算是前“车”之鉴。

即使如此,小米的创始人雷军仍选择亲自挂帅,并将本次带队视为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雷军称:“我做好了再全力冲刺至少5到10年的准备,我们将以巨大的投入、无比的敬畏和持久的耐心来面对这全新的征程。”

他谈到了自己人生的三次重大蜕变:

第一,在金山的时候,那年28岁。由程序员向总经理转变,学管理、市场、销售等;

第二,2007年,离开金山后,做一名专职的天使投资人。因为自己牵头创办的卓越网卖给亚马逊,从中体会到创业者的艰辛与融资的不易。

第三,2016年小米遭遇挫折、生死存亡之际,亲自接管了手机部。成为硬件工程师,补制造业的课,带领手机业务重回全球前三。

似乎,雷军的每一次蜕变,都是由小米的“求变”推动。至于结果,或许选择去“变”的当下,雷军并没有想那么多。

2011年,是小米成立的第二年,雷军曾在采访中谈到:“我看过多少起起落落,无数的伟人崛起、无数的英雄倒下,看见人家起高楼、看见人家宴宾客,最后看见人家楼塌了。”

如今,着手造车的小米,十年后会取得何种成绩?手机业务的楼还在吗?汽车的大厦是否成功建起?而押上全部声誉只为汽车而战的雷军,他又站在了怎样的人生高度?这一系列的问题,仍待小米和雷军去解答!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