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起飞,阿里变道,互联网行业即将掀起一场巨变!

电商行业
2021-08-05 09:04


8月4日晚,阿里发布了新财年的第一份财报。

这份财报,不仅反映了阿里的处境,更折射出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变化。

淘系电商失速,菜鸟成最大亮点

阿里的财年和自然年不同,从每年的4月1日开始,到次年的3月31日结束。

截至6月30日,阿里发布的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在这一周期内的营收为2057.4亿元,同比增长34%,不及市场预期的2093.8亿元,这导致阿里美股收跌1.35%。

不考虑合并高鑫零售的影响,这一季的营收则为1873.06亿元,同比增长22%。

净利润为428.35亿元,与去年同期的475.91亿元相比,下降了5%。

从这几个数据可以得出,阿里在第一季出现了营收不及预期,以及营收不盈利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上一季度受到反垄断罚款的影响,阿里迎来上市后的首次亏损,虽然这一季度已经扭亏为盈,但罚款的阴影依然久未散去。

说到“营收不盈利”,这似乎和大众眼中的阿里格格不入。提到阿里,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而在这季度,淘系移动端月活跃用户达到了9.39亿,单季净增加4000万,和微信的12亿用户相比,这个数字已经越来越逼近流量天花板了。

format-jpg其实,阿里淘系的用户增长早已进入“失速”时期,过去的几年,其用户增长率一直在2%左右浮动。流量红利到头,要如何突破瓶颈,不仅是阿里,更是其他电商平台迟早要面对的问题。

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电商平台增长不亮眼,但阿里的新零售、跨境零售和菜鸟却迅猛生长,增长远超总营收。

新零售业务包括天猫自营、盒马、高鑫零售等,季度营收548.04亿元,同比增长82%。增长主要得益于合并高鑫零售,-其广布全国的门店和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保障了商品的供应和品质。

跨境零售本季度收入为108亿元,同比增长54%,依托于天猫国际、速卖通、Lazada等跨境电商,以及覆盖全球224个国家地区的菜鸟物流,阿里出海十分顺利。

同时,跨境和全球零售商业的订单,对物流的反哺也很给力,再加上深入农产品和工业品产业带,本季度菜鸟营收116.01亿,同比增长50%,菜鸟裹裹订单量同比增长63%。

format-jpg(截图来源:菜鸟官网)

零售和物流是相辅相成的,菜鸟的增长反映出阿里在物流建设上颇具成效,菜鸟起飞,将继续带动零售业务伸向更广阔的市场。

和商业业务相比,云计算、大文娱、本地生活就显得黯淡了许多。

虽然作为明星业务的阿里云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但其本季度营收160.5亿元,低于市场预估的169.8亿元,并且增长速度放缓,主要在于字节跳动的国际业务因政策取消了合作。

阿里大文娱一直以来的主线是减亏,本季度从亏损13.2亿元减亏至4.2亿元,成果不错,但依然处于行业弱势;而本地生活本季度收入87.6亿元,同比增长23%,表现平平。

消费和产业互联网,我全都要

在以往,淘系电商、新零售、跨境零售、菜鸟物流、本地生活都属于阿里的核心商业,占总营收的87%。现在这一业务依然是主要支撑,但其核心战略地位却发生了变化。

format-jpg

(截图来源:同花顺官网)

阿里想要改变营收模式过于单一的现状,就必须将资源向其他业务倾斜。在几年前,阿里就有意弱化电商地位,将云计算和大文娱视为新的增长点。

在消费层面,随着近年来新赛道、新风口的出现,阿里也开始在更多新领域倾注资源,直营、跨境电商、社区团购、下沉市场、本地生活等,打造一个多元、立体的零售矩阵。

电商这块,阿里不再执着于平台,而更加注重直营,天猫自营的天猫超市、盒马、高鑫零售等业务受到重视。

跨境和全球零售依然是重点,阿里将继续加码Lazada、速卖通等平台,加快进出口步伐。

此外,在上一个季度中,阿里成立了MMC事业群,发力社区团购,整合盒马集市和零售通,并表示“对社区团购的投入将不设上限”。

电商线上平台出现了许多新的细分形态,下沉市场、二手电商、垂直电商、社区内容电商等,令很多巨头看到了新的增长点。

阿里在这些领域丝毫不甘于人后,二手交易有闲鱼,淘宝特价版收割下沉市场,本地生活有饿了么,这些都已成为重点战略领域。

format-jpg

(截图来源:阿里巴巴集团官网)

在产业互联网层面,菜鸟网络和云计算在经过多年的耕耘后,目前已经显露效应。菜鸟网络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覆盖全国乃至全球,触及乡镇,深入工农业产业带;而阿里云更是为互联网、金融、新零售、传统零售行业等多个领域进行赋能。

而阿里达摩院,将继续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基础技术上进行投入,目前已有大量成果应用于多个行业。

上周,张勇在股东信中强调:“我们希望最终能够成为一家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结合得更好的公司。这是阿里巴巴走向未来非常重要的定位和方向。”科技终究是第一生产力,产业互联网才是驱动未来增长的新引擎。

互联网变天,新篇章已开启

互联网一直在变,对于普罗大众而言,阿里最新的变化或许是从马云退居幕后、蚂蚁集团重组开始的。

和拼多多、京东以及各种涌现的新兴平台相比,在不知不觉间,阿里的优势似乎没那么大了。反垄断罚款的影响还在,之后与腾讯的“和解”,也震动了整个互联网。

作为传统的互联网电商巨头,处于行业前列的阿里率先感受到了“凉意”。飞速发展的互联网进入一个新阶段,“重建互联网估值体系”的音量越来越大。

需要注意到,在发布第一季度财报的同时,阿里还宣布了一项“股份回收计划”,从100亿美元扩大到150亿美元,是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回购。这一计划,目的在于稳定股价,因为当今的国际市场,对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开始怀有戒心。

不止是阿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或许都面临着新的抉择,阿里和腾讯“冰释求和”正是有力证明。在8月3日晚上的阿里巴巴财报电话会议上,张勇回应了两大生态体系互通的原因。

format-jpg

(截图来源:B站@财经馗说)

此前,工信部宣布重点整治恶意屏蔽网址链接和干扰等问题,针对这一监管行动,遵循政府要求,解除生态封闭很有必要。

然后是市场诉求,一直以来,市场都非常关心淘宝是否能对微信支付开放,以及淘宝外链是否能接入微信的问题。而两大平台互通后,这一诉求或许能得到满足。张勇称,对中小企业,解除外链屏蔽能降低流量费用,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对消费者而言,则有助于提升生活便利度。

“平台之间的大循环能产生的社会价值,一定远远大过在单一平台内的小循环。如果能够实现平台间互联互通,肯定能够带来新的改革红利。”确实很有见地。

数字化进程不可逆,阿里和腾讯的生态互通,是大势所趋。在未来,数据对于个人、企业和国家将愈发重要,未来围绕数据的合作共通,或许会成为普遍常态。

互联网故事的新篇章已经开始,巨变,即将到来。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0月20日消息,2021天猫双十一启动会上,天猫宣布:将致力于打造一届低碳双十一。今年双11期间,预计阿里张北数据中心将使用绿电近300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6万吨,减碳量预计较去年双十一期间增长100%。同时,11月1 日起,绿色回箱计划将在全国6万个菜鸟驿站上线。据悉,今年9月,作为首批全国绿色电力交易主体,阿里巴巴率先交易1亿千瓦时绿色电力,成为互联网行业最大的绿色电力交易主体。
据介绍,在2021年河南、山西特大水灾期间,阿里巴巴发挥“物资支援+科技救灾+产业政策”的协同优势,高德上线“积水地图”、钉钉保障政务需求;菜鸟、盒马支援抢险物资配送;天猫商家捐赠1700万元物资驰援河南,发挥了互联网公益响应快、多方参与的独特效能。此外,2021年,阿里巴巴实施面向乡村振兴的“热土计划”,83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在阿里平台销售额达1281亿,培训基层医生超7万人次。
近日,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特色专科中心推出“精选名医、专科管家、速诊秒答、儿科夜诊” 四大升级。
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24小时发热问诊服务上线3天来,用户咨询量提升近5倍。
12月9日消息,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近日上线抗疫专区,为患者提供发热门诊、儿科急诊、心理疏导等三种特色门诊,同时联合医生推出特惠义诊。来自三甲医院呼吸内科、儿科、内科等科室的专家24小时在线,最快60秒接诊。居民不出门、不排队,就可以在线寻医问药。此外,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近日还推出一份“常用药禁忌指南”,为糖尿病、高血压、癫痫、哮喘及肝肾功能不全等慢病患者提供用药建议。
2022数字医药产业论坛期间,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首次公布数字化患者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疾病管理方式,也为药企在院外市场服务患者提供新途径。
7月8日消息,近日,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特色专科中心推出“精选名医、专科管家、速诊秒答、儿科夜诊”四大升级。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特色专科中心组建了专科管家团队,问诊后48小时内,专科管家会主动联系患者询问病情,给予康复、护理等方面的建议。而对于儿科患者,阿里健康开通了夜诊服务,三甲儿科专家7x24小时在线。
11月10日消息,在今日举办的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工业互联网论坛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工业互联网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从工业物联、到工业互联、再到产业互联的发展,需要繁荣的应用生态。
11月11日消息,在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工业互联网论坛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工业互联网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从工业物联、到工业互联、再到产业互联的发展,需要繁荣的应用生态。此外,张建锋认为,工业互联网将不止于此,未来还将更进一步,从工业互联走向产业的互联。最后,张建锋表示,未来工业创新将更多依靠一线工人,像钉钉这样的低代码平台能够让帮助工人实现数字化、快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