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装不下资本的野心!亿万市场涌现,巨头发动厨房革命!

首席电商观察 2021-08-16 09:19:28
零售 2021-08-16 09:19:28 阅读 1096 评论 0

一、生鲜电商博弈升级,预制菜市场“群英荟萃”

社区地推、低价促销、补贴大战……

正当电商的战场风起云涌,生鲜零售行业加剧升温之时,凭借着比各类食品都多一点点的优势,预制菜,成了新的时代风口。

format-jpg

众所周知,吃饭是个享受的活,但做饭却是个累人的活。

尤其是对于正在被高压力和快节奏生活蹂躏的一大批“社畜们”来说,好不容易回到家,还要经历买菜、洗菜、切菜、炒菜、洗碗,一套流程下来,简直是要人命。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既追求省时省力的懒人生活,还不愿放弃色香味俱全带来的味蕾绽放,于是,一盒盒洗净切好、摆放整齐的半成品预制菜流向了市场,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

“最近买的猪扒,只要放在炉子里烤15分钟就好了,甚至不用放调料,半成品给的成就感也好多!”

正如一位网友在豆瓣上分享了他的懒人晚餐经历,方便、美味、高效!种种溢美之词的背后,难掩他对半成品预制菜的喜爱之情。

从切好洗好,再配上油盐包的生鲜菜品,到加热即食的速冻产品,介于成品熟食与生鲜食材之间的预制菜所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

严格地来说,零售行业一直把预制菜称为3R产品——Ready to eat(即食)、Ready to heat(即热)、Ready to cook(即烹),它们经过标准化的原料加工,消费者买回来通常只要加热或简单烹饪后便可食用,可以大大节省做饭精力。

比起时常要等半个小时才能到嘴边的外卖,预制菜更便捷;比起三两分钟泡好的方便面,预制菜更新鲜营养。

format-jpg可以说,预制菜是通过工业流水线的包装,将原本只存于厨师手中袅袅炊烟下的美味“商品化”的结果。

“以往的预制菜产品,主要销往B端餐饮行业,但如今在疫情“宅经济”的影响下,一人食的消费场景被激活;另一方面,餐饮零售本身也需要迭代升级,种种因素促使预制食品成为了C端消费者的高需求。”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在洞察到时机之变后,这个后疫情时代的风口迅速迎来了爆发期。

format-jpg

(图源:企查查)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2020年,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呈上升趋势。2015年首次突破4000家,2018年首次突破8000家,尤其在2020年,新注册1.25万家,同比增长9%。

前有老牌玩家“味知香”华丽转身,以净利润1.25亿元的成绩跑通“行业第一股”,后海底捞、眉州东波等新手玩家你追我赶,迅速研发半成品菜。

据报道,生鲜前置仓“头部玩家”叮咚买菜,今年也将预制菜品作为重要品类,并且内部宣布对预制菜品的投入“无上限”。

此外,8月3日,永辉超市宣布近日推出了自有品牌“辉妈到家”,正式进军预制菜赛道。

同时,叮咚买菜、多多买菜、美团优选、兴盛优选等平台都上线了相关预制菜产品。

由此看来,预制菜“乘风而起”,那些正忙着用击穿底线的价格明争暗斗的电商巨头们,也要跑来插上一脚。


二、新老玩家,真假风口

相伴于资本愈发上头的添砖加瓦,市场的存量也在不断飙升。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预制菜市场存量约为3000亿元,如果按照每年20%的复合增长速度估算,未来6-7年我国预制菜市场可以成长为万亿元规模的市场,长期来看我国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

不过,与市场的巨大潜力相比,预制菜并非人们脑洞“初开”的新鲜事物。

就像做餐饮行业的人一般都有备菜意识,早在受到消费者追捧之前,这种提前备菜的半成品模式已然在厨房出现,甚至一度成为诸多餐馆、外卖店的后厨标配。

format-jpg

从实际行业结构上看,据报道,中国预制菜企业to B和to C的比例在8:2。

由此看来,虽然观念影响之下,来自C端的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接受程度逐渐变高,但目前服务于餐饮企业的B端依旧是预制菜企业的主赛道。

这也说明,即便因为巨大的市场潜力而成为一时的风口,但受限于成本高、单价低、盈利模式不成熟等壁垒,预制菜依旧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在家做饭整个流程耗时过长,而且去菜市场往往不知道买什么。如果提供的菜品,都已经买、洗、摘、配好了,用户只需花上20分钟,就能做出几道菜,能够节省很多时间。”

正如“鲜菜来了”创始人李显才所言,早在2014年,这种“砍掉餐饮饭馆,让预制菜直联消费者”的观念就已出现。

相比于今年争先下场的新手玩家,预制菜的赛道上,老玩家对于C端的突击从未停止。

赶上了生鲜与O2O的浪潮前夕,以“为都市白领提供半成品蔬菜”为营业模式的“青年菜君”早在2014年就抢先开跑。

彼时尚有荣光在,由于超前的思维意识和“摸石头过河”的大胆探索,创业不久,青年菜君就获得了数百万天使轮融资,被央视新闻报道后,还一度成为“大众创业”的典型。

但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如同稍纵即逝的烟火一般,这个万众瞩目的创业新星只耀眼了短短一瞬。

前置仓改造、物流重置,再到供应链的优化,为了最大程度保证菜品新鲜,必须花大力气与时间赛跑,但也正因如此,巨额的成本成了拖垮企业的隐患。

在2016年3月,青年菜君布局了大量的前置仓和冷藏设备,但其烧钱的速度远远超乎想象。据报道,当时团队原本以为可以花10个月的钱,8个月就见底,然而,融资还没到账,团队只能先找老股东借债。

从爆红走到谢幕,一再窘迫的困境下,青年菜君最终资金链断裂,宣布破产。

“我劝大家不要做To C净菜!”

“会做饭的自然会自备食材,不做饭的自然吃餐馆外卖,中间来一刀,不科学!”

一别往日辉煌,青年菜君、鲜菜来了、还有卡卡鲜等多个老玩家相继落败,让不少人曾认为“净菜+电商”是个伪命题,言语之下,无不宣告着在预制菜向C端的突围之战里,曾有一段让人绝望的“寒冬期”。

format-jpg

“如果说渠道决定了预制菜能够卖给谁,那冷链的辐射半径,则决定了预制菜产品能够走多远。”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一般情况下,预制菜需要在零下18度或以下温度的环境下冷冻储存,跨区域运输则需要全程冷链,这对于预制菜企业至关重要。

由此看来,或许比起运营模式的不成熟,彼时市场上还未形成比较先进全链路冷链运输技术,才是在传统电商时代,预制菜的线上消费市场推进频频受阻的本因。


三、时势造就英雄!

电商的江湖上从来不缺洞察先机的聪明人,但没有技术与环境的支撑,再绝妙的想法,也只能变成空中楼阁。

正如早在马云推销“中国黄页”之前,对于利用互联网购物的创业探索已经开始,但多半领跑者一如“中国电商第一人”王峻涛一样,摔倒在黎明即将到来之际。

时代造就的风口之下,机遇与危机必然相伴相生。

就预制菜市场来讲,时代观念的改变与冷链技术的进步,让它重新被推到台前,从传统商超、快消食品,再到社区团购的电商平台,各路巨头争相下场,你追我赶,都希望借此在竞争对手前“扳回一局”。

但正如龟兔赛跑里慢吞吞的乌龟最终取得胜利一样,抢先入局并不代表能够笑到最后。

format-jpg

如今打开各大平台上关于预制菜的评论区,询问肉质如何、食材新不新鲜等问题的消费者层出不穷。不难看出,即便愿意尝试预制菜的人不断增多,健康、味道、保质期依旧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事情。

纵然时局之下,生鲜风口再起,预制菜也因此从小众走向大众,但食品安全、购买体验、长供应链、产品同质化等依旧是这条赛道上“难啃的石头”。

诚然,赛道上的先行者所做出的失败尝试,可以为参与这场即将打响的“预备菜争夺战”玩家们有效避雷。

但时代的变革从未停歇,当竞争规则一再升级之时,总有一些难题,需要玩家亲自解决。这也是决出胜负的关键。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