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磅出手!价格暴跌80%!超级大杀器来了……

首席财经观察 2021-09-16 09:03:37
行业观察 2021-09-16 09:03:37 阅读 1461 评论 0

作者 | 周松涛

来源 | 首席财经观察(ID:meirijingji001)


暴利行业有很多!

医药和医疗器械,尤为夸张!

一、关键医疗器械集采,爆降82%

昨天(9月14日),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产生中选结果。

本次集采拟中选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价幅度高达82%。

format-jpg

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因外伤、运动损伤、退变老化等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关节损伤、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由于骨科耗材技术分类和组合复杂,难以直接竞争,长期以来是集中采购的难点,价格虚高,患者负担沉重。

本次集采对象选择了人工关节置换器械,说明国家对药品,医疗器械价格虚高的现象开刀了!

预计明年三四月份,患者就能用上降价后的人工关节集采产品。

集采,就是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也就是国家团购。

譬如集采苹果,以前苹果5元一斤,现在必须要降价,要降到1元一斤,国家会大量采购。

人工关节还不是集采降价幅度最大的医疗器械。

2020年9月14日,国内的医保局联合部门其他组织召开过一次会议,针对冠脉支架价格偏高的问题进行了商谈,11月5日,国家统一采购10类冠状支架产品,采购价从1.3万元降到了700块。

format-jpg

冠状支架对于心脏搭桥这类手术的异常关键,一直以来国内在这类技术上的发展都突飞猛进,然而就是因为手术难度大,支架发挥的作用关键,该产品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国医疗界开始推广心脏搭桥的手术,当时的支架都是进口货,一个单价最高可达3万元,算上手术费等,一场手术下来至少要花费5万块。

一直到1999年国产支架研发成功,价格才有所回落,但是单价仍在1.3万元左右,对于患者而言仍然难以负担。

除了医疗器械,一些关键药品的集采也将让患者大幅减轻。

作为市场最大的降糖药品种,胰岛素也要被集采了!

format-jpg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占全球患者的四分之一,有些患者需要常年注射胰岛素。

加上老龄化到来,糖尿病患者还会增加。

胰岛素集采,会让糖尿病患者每年节约很多开支。

重要领域,关键领域的药品,医疗器械集采已经全面铺开,未来更多药品和医疗器械将会纳入集采行列。

有网友表示,万物皆可集采。

二、集采刺痛了谁?

几万元的产品,集采之后,价格变成了几百元。

同样也可以说明,这些医疗器械的成本也就只有几百元,而且肯定低于集采价。

到底是谁让几百元的产品到了患者手里变成了几万元?

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不能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必须要经过医疗器械公司。

从厂家到独家代理商,独家代理商再寻找区域代理商,区域代理商发货给省级经销商,省级经销商再成立各级经销商,各级经销商再通过对医院院长、科室主任、器械科主任、医生等环节的打点,或者通过招标进医院,或者直接卖到患者手中。

每经过一个环节,价格就要增加一个级别,结果就往往能高出成本无数倍。

也就是说,虽然到患者手里的最终价格和出厂价有天壤之别,但最受益的并不是生产厂商。

很长一个时期,“中间商赚差价”是人们熟悉的“市场规则”。对于医疗这个特殊行业而言,医药代表几乎靠吃差价“赚”出了一个巨大行业,此前,“从业者”竟然有300万之多。

当然,这只是有统计的数据,真实数据远远不止于此。

这些医药代表赚的钱,并不是依靠市场规则。

在装满自己腰包的同时,医药代表也污染了医疗行业。给医生回扣,推动医生开高价药,腐蚀医疗行业,推高医疗成本,加重患者负担,损害医患信任,这都有医药代表的“功劳”。

现在集采来了,300多万“医药代表”将会彻底从世界上消失。

集采之后,医药和医疗器械生产厂家的利润空间肯定不如以前,虽然此前赚最多差价的是医药代表。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会不会大幅降低生产厂家的积极性,会不会导致产品粗制滥造,质量不合格?

没有了利润空间,医药行业会不会停止创新和研发?

可能性不大。

很多药企最大的费用不是研发,而是销售费用。

2020年上市药企销售费用占总营业收入的15.3%,2019年A股上市药企销售费用占总营收的16.27%,2018年A股上市药企销售费用占总营收的16.43%。研发投入则不同,2019年研发投入总计388亿,只有同期2936亿的13%左右,即使2020年研发费用出现了大幅度增长,依旧还是远远低于销售费用。

format-jpg

很多人更在乎的是医药公司的利润和股价,没有多少人会关注新药是否会研发成功。

集采之后,药企省去了最花钱的销售环节,不仅节约了销售费用,还节约了人工成本,这样反而能让药企更加专注科技创新和新药的研发。

当然,药企需要利润,更不能忽视的是患者的医疗负担。

几百元的产品,到了患者手里就变成了几万元,还有部分医生的惊天回扣。即使药企的利润真的不如从前了,也是让利于民,减轻民众的医疗负担。

同时,集采也会大幅减轻国家医保负担。

三、医药行业何去何从?

集采全面展开,预示着医药行业暴利时代结束。

医药企业不参与集采,等于放弃单品市场,参与集采,此前的暴利空间会大幅压缩。

上市公司的利润会受到影响,公司股价短期会经历阵痛。

譬如医药行业龙头,恒瑞医药,此前的超级大牛股,股价翻了几十倍,集采之后,股价开始回调,已跌去一半。

format-jpg

胰岛素龙头,甘李药业,股价也一直跌跌不休。

format-jpg

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股价也从500多元每股,跌至300元附近,接近腰斩。

format-jpg

和房地产一样,任何行业都不可能永远暴利,特别是与民生紧密相关的行业。

正如硬币有正反面,任何政策都有利弊。

药企利润受到影响,患者却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还有利于净化医疗环境。

对药企也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

对原本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可能会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但对原本市场占有率低的药企和医疗器械企业来说,进入集采,让公司的产品直接放量,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因此集采对于该类企业无疑是重大利好。

除了以量换价,提升市场份额,集采还有利于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譬如国内胰岛素的市场,主要被诺和诺德、赛诺菲与礼来三大国际巨头把持,合计份额达到86%,国产企业的份额不到15%。

集采后,龙头公司的产品渗透率持续提升,此前,进口产品和国产产品价格都高不可攀,患者无疑会选择进口产品。

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集采之后,国产医药和医疗器械价格大幅降低,巨大差额下,患者更有理由选择国产药和国产医疗器械,这也会加速药品和医疗器械国产替代进程。

对于医药和医疗器械龙头企业来说,股价经过短暂回调之后,将会迎来更大的投资价值。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