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放弃美团自营打车业务

电商君
2023-03-08 08:57
1.王兴宣布美团打车业务调整

许久未见的王兴,把大刀砍向打车业务。

近日,美团创始人王兴在内部邮件中宣布,经S-team研究决定,网约车业务将从独立事业部转为平台业务,转入美团平台,由李树斌负责,网约车负责人张星远向其汇报。

具体来说,美团网约车业务将缩减资源和人力投入,放弃自营业务,全面转型聚合打车模式。而现有的团队,一部分留在网约车,其余的将分批次调配到其他业务线。

format-jpg


S-team是美团内部的最高决策机构,前段时间离职的美团高级副总裁陈亮,就是这个架构中的成员。

这次调整,是美团在2020年11月底将智慧交通平台拆分为打车、无人车配送两大事业部后的又一次大调整。

放弃自营打车,转向聚合打车模式,意味着打车业务在美团内部的重视程度显著下降。

作为行业中的后来者,美团从2017年开始布局打车业务,当年2月,开始在南京试运营。在早期扩张阶段,美团的姿态十分激进。

当时,美团打车业务由集团二号人物王慧文亲自负责。为了扩张地盘,美团打车开启了烧钱补贴大战,在南京对司机的抽成为8%,而在上海地区注册美团打车的司机,可享受三个月内“零抽成”福利。

format-jpg

作为对比,当时行业内的普遍抽成在20%左右。

于是2018年,美团打车在进入上海市场的当天晚上,单量就突破15万单。

但在这个不错的开局之后,美团打车却没有实现更大的突破。

一方面是因为行业巨头已形成庞大数量级领先优势,另一方面,还有更多诸如高德、曹操出行、T3等各种大大小小的打车平台持续覆盖,一片红海之下,美团打车很难扩张领土。

从2017年到2021年,美团打车换了5任负责人,业务模式也经历了3次转变,其中还包括美团打车APP下架,又重新上架。在这个过程中,美团打车业务的战略重要程度也逐渐下降。

format-jpg

原因很简单,不挣钱。

补贴和烧钱大战并没有给美团打车带来期望中的市场份额。

美团上市时发布的招股书显示,其网约车司机相关成本从2017年的2.9亿元上涨至2018年的44.6亿元。目前美团打车的日单量在100万单左右,其中自营订单占比约40%,而2022年,美团打车的整体亏损率在15%左右。

此次王兴宣布降低打车投入,放弃自营模式,其实是在我们预料之中的。


2.聚合打车模式成为主流

与美团持续亏损的自营打车模式,行业内对于聚合打车模式,普遍看好。

什么是聚合打车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把更多的网约车平台聚集在一个平台上,用户可以一键叫车、全网比价,是一种更便捷、更高效的供需匹配方式。

format-jpg

图源:高德地图APP

聚合平台,聚的是流量。随着聚合平台越来越多,市场上基本形成了网约车平台和聚合平台并行的模式。聚合平台在为乘客带去了叫车方便,也为中小网约车公司提供流量入口,提升了订单量,在行业生态中起到了 “流量连通器”作用。

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披露的聚合打车平台订单数据显示,2022年7-10月份聚合打车平台的订单数分别为1.53亿单、1.67亿单、1.35亿单、1.41亿单,各占当月网约车总订单数的22%、24%、24%、25%。

实际上,除了典型代表高德之外,美团打车业务中也早就在2019年上线了聚合打车模式,与自营打车业务共同运营。

对比自营模式来看,聚合模式的优势和劣势都十分明显。

format-jpg


优势是资金压力、运营压力,都很小,不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就可以轻松撬动更大的市场。

尤其对于拥有亿级用户流量的平台来说,聚合打车模式是用户流量商业化变现的一个“捷径”。

微信聚合打车、华为聚合打车、高德聚合打车,都是基于此。前段时间,市场上还传出抖音打车业务的消息,预计抖音很大可能将采用聚合打车模式。

但这种“互联网平台提供流量,打车平台提供服务”的模式,劣势也很明显。

相较于自营平台,聚合模式提高了互联网平台对打车平台的监管难度,客户服务的权责划分、打车业务中的安全合规等问题,都更加突出。

2022年 12 月底,有关部门就再次约谈了行业内的十五家出行平台,约谈的内容“当前仍有部分平台公司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随意调整运营规则、侵害从业人员和乘客合法权益、潜藏安全稳定风险隐患等问题,影响交通运输新业态健康发展。

format-jpg

在过去一年中,网约车行业,尤其是聚合打车平台多次被监管部门约谈。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针对聚合打车模式的监管,将进一步完善化。

除了合规和安全问题外,在盈利模式上,由于加入了互联网平台第三方,一笔打车消费收入,相当于多了一层中间商,对于服务两端的司机和用户来说,将共同面临,价格提高但收入下降的难题。

总的来说,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利有弊,在当前互联网巨头集体降本增效的背景下,对资金投入和运营压力要求更低的聚合打车模式,自然更受行业青睐。

巨头的选择无可厚非,对于更多用户来说,如何确保聚合打车模式的安全合规服务质量,才是关键难题。

对于美团而言,放弃自营,选择聚合模式,无疑释放了更多的精力和战斗力。一向信奉“无边界扩张”的王兴,开始“集中力量办大事”了。


3.美团开始集中力量办大事

曾几何时,无边界扩张,一度成为美团和王兴的代名词。

王兴曾说,凡是与生活相关的领域,我们都要参与。美团打车业务,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不单王兴,在当时的电商互联网行业中,几乎每个巨头都怀揣着“超级APP”的梦想。

format-jpg

大佬齐聚的乌镇饭局

但是现实却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持续的深耕和对行业的深刻认知,持续扩张的第二、第三增长曲线,很可能只是一个梦想。

回看电商行业,阿里的云计算,京东的物流,美团的外卖,无不是在核心力量的全力支持和多年的深耕之下,才跑出来的第二曲线。

年轻的读者可能不太清楚,美团最早并不是送外卖的,团购才是美团的核心业务,外卖业务的成功,是美团完成的第一次核心能力变轨。

在互联网用户流量见顶的当下,多线作战、多线胜利的无边界扩展,更加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似乎只有手握巨量活跃用户的抖音,还在朝着超级APP的路上狂奔。但肉眼可见的是,抖音的实际业务扩张速度,也慢了下来。

所以,对于当下的美团来说,降低打车等业务的投入,将更多精力集中起来,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集中力量来干什么?三个字,大零售。

实际上美团核心战略的视角,在2021年就变了,2021年9月,王兴提出美团的战略从“Food+Platform”升级为“零售+科技”。一个月后,美团内部成立特别小组,负责零售相关业务的讨论和决议。

format-jpg

图源:美团公众号

在外卖战役大获成功后,美团一直在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现在回看的话,拓展打车、单车等出行业务,重点投入生鲜业务,这些多元化扩张似乎是美团在大范围的试错。

但似乎一直没找到明确的出路,直到三年疫情和社区团购降温,美团的战略重心终于锁定到了大零售版图,美团闪购就成了尖兵。

诞生于2018年的闪购,联动美团现有的配送网络,开始朝着从送餐到送万物的路上狂奔,相较于屡攻不下的打车业务来说,这才是独属于美团的新故事。

去年第二季度,美团闪购的日均订单量达到430万,到了第三季度这个数字就冲到了970万单。

format-jpg

图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报告


有意思的是,在美团通过外卖积累的配送能力,找到即时零售新故事之后,外卖市场开始迎来更多玩家的进攻,但在本地配送这个核心能力上,美团还处于领先地位。

在打车业务收缩的同时,美团闪购悄悄进入电商主战场,提前开启3.8购物节。在印象中,很难由外卖小哥配送的大件商品,美团也开始持续优化。

上个月,美团配送宣布大物件订单优化举措,针对鲜花、美妆、手机等“大体积、大重量、高价格”的订单分别优化配送规则,

format-jpg

总的来说,王兴宣布美团打车业务降低投入,全面转型聚合模式,是行业预料中的方案。相较于打车业务的落寞,我们更应该注意到,美团正在集中力量办大事,将核心主力集中于美团闪购上,建立自己的大零售版图。

目前来看,理论上外卖可以送万物,但现实中往往很难满足所有需求。美团,就奔跑在验证“万物到家”的路上。

这条路的想象力,可比打车业务美好多了。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1月2日消息,天眼查信息显示,10月31日,打车运营主体上海路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董事长、执行董事穆荣均退出股东行列。股权穿透图显示,该公司新增关联公司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为唯一股东。上海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月,法定代表人为朱玉银,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该公司在多个城市设有90余家分支机构,其中80家为存续、在业状态。
打车运营主体上海路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董事长、执行董事穆荣均退出股东行列。
3月27日消息,在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的电话会议上,创始人兼CEO表示,四季度,公司新业务营业亏损为60亿,其中一半来自优选,其他营业亏损扩大的业务还有打车买菜,商家进货平台快驴。他称,优选是公司拓展市场的重大机遇,可以帮助公司覆盖几亿新用户,我们致力于取得社区团购行业的领先地位。据介绍,目前拥有超过10000名工程师。
11月22日消息,创始人之一慧文表示,曾经考虑过投资摩拜,但是最终发现只有收购才有意义。慧文说,还会继续尝试打车,不过之前一直没有对外说过会持续开新城。“关于打车,其实很多事情没有你想象的规划那么清楚。不过很多人对这件事有太多的想象,很多报道也都不是真实的。外面还有一个说法,在南京试点打车业务时候,在南京坐镇了一礼拜,这简直太搞笑了。
3月26日消息,在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点评CEO透露,打车业务已经在所进入的城市拿到1/3的市场份额,有统计数据显示,在点评日活跃用户中,30%有出行需求。
3月24日消息, 在今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对于和滴滴的竞争,点评CEO表示,打车现在还是新玩家,“打车的需求很强,我们的目标是拿到三分之一的市场。” 此外,就无人驾驶领域发展,表示,“我们除了打车还有外卖、酒店等综合服务,综合品类是最大的优势。
3月28日晚间消息,继滴滴区域运营高级总监孙枢今日发文指责打车补贴畸高危害行业后,点评高级总监李洋也在朋友圈称,滴滴不要对自己在上海无照经营避而不谈。打车近日刚刚进入上海,在日前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点评CEO表示,打车已经在进入城市拿到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攻势如虹的情况下,上海交委出手了,的猛烈攻势戛然而止!
3月16日消息,据此前报道,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内部发布邮件称,经S-team研究决定,约车业务调整,转入平台。目前,打车的自营业务尚未停止。但已有多名司机反映,过去以接订单为主的司机们已经在尝试新的平台。据司机反馈,目前上海地区的司机们主要转向享道出行、滴滴出行和T3出行三个平台。
11月29日消息,据《晚点 LatePost》报道,近日,拆分了成立不到一年的智慧交通平台。平台下的打车、无人车配送两大事业部独立,分别由张远和夏华夏负责,二人均向CEO汇报;视觉智能合并至基础研发平台;地图回到平台。据悉,打车自2017年2月开始在南京试点运行,首任负责人为李洋;2018年底,李洋转去负责单车业务,打车迎来了第二任负责人高燕;2019年底,高燕调往小象事业部,打车转由慧文亲自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