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天猫拆分,本地零售成为最大赢家

电商头条
2023-04-14 09:09
1.淘宝天猫再次拆分

一年前,戴珊接管阿里中国数字商业板块,淘宝天猫正式融合;

一年后,淘宝天猫再次调整,“一分为三”。

在近日的一场管理层会议上,淘宝天猫商业集团决定对国内电商业务进行拆分重组。此次调整着眼于丰富性、品牌和高频,将“大淘宝”划分为三个行业发展部:

行业发展1部聚焦“丰富性”,主要业务包括淘宝服饰、小金刚行业(潮流玩具、宠物、运动户外、珠宝等)、淘特、1688 等,由原淘特负责人、资深副总裁汪海(花名:七公)负责;

format-jpg

(汪海)

行业发展2部聚焦“品牌”,主要业务包括天猫服饰、快速消费品、消费电子、手机天猫、天猫国际等,由原天猫国际负责人、B2C零售事业群总裁刘鹏(花名:奥文)负责;

行业发展3部聚焦“高频”,主要业务包括天猫超市、淘菜菜、淘鲜达、食品生鲜等业务,由原天猫超市负责人、副总裁刘一曼(花名:一漫)负责。

此番调整过后,三个行业发展部负责人,以及用户中心和平台中心负责人,都将直接向淘宝天猫商业集团CEO戴珊汇报。

因此确切来说,淘宝天猫仍处于融合状态,只是针对商品定位划分出了三条发展路径。汪海负责的板块注重商品和商家的丰富性,也是淘系“价格力”建设的重要战场;刘鹏负责的板块则会更加注重来自品牌商家的广告收入,尽可能提高利润水平。

与他们相比,将由刘一曼带队的行业发展3部更加引人注目。

format-jpg

(刘一曼)

今年2月,阿里管理层确认了淘宝今年的五大战略:直播、私域、内容化、本地零售和价格力。

其中,本地零售战略就是要通过本地供给和本地物流履约,立足淘菜菜、淘鲜达等满足用户对于高频日用品的即时需求。

当时张勇表示,过去阿里的主体业务是 “空中一张网,销售无边界”。而随着疫情激发出即时零售需求,阿里深刻意识到了互联网没有边界,但骑手和电动车(配送距离)有边界:“我们要抓住这些动态的东西,很多领域不是阿里已经做好了,而是连碰都没碰”。

基于这一点,阿里本地零售的提速已经势在必行。

如今天猫超市、淘菜菜、淘鲜达等业务被并入行业发展3部统一管理,意味着本地零售的地位出现了质的飞跃。

 

2.本地零售跃升“三巨头”之一

在阿里,本地零售业务的整合其实已经进行了很久。

2020年4月,天猫超市事业群升级为同城零售事业群,包含天猫超市、淘鲜达、饿了么新零售等业务。当时有阿里人士透露,同城零售是张勇重点关注的项目之一。

一年后,同城零售事业群被拆分,天猫超市归入“B2C零售事业群”,由刘鹏负责;剩下的淘鲜达和饿了么新零售,再加上饿了么、口碑等本地生活业务,共同组成了新的同城零售事业群。

不过这一局面也没有维持太久,饿了么、口碑(现与高德合并)后来又回到了阿里本地生活集团,由俞永福负责。随着阿里“1+6+N”大规模重组,本地生活板块的业务基本已经固定,并具备独立上市的可能。

format-jpg

剩下的天猫超市、淘菜菜和淘鲜达,作为“大淘宝”的一部分参与了本次重组。最新的本地零售业务板块,也成为了与“天猫”“淘宝”并列的存在。

那么,此次重组的意义究竟如何?

从业务模式来看,三者虽然同属本地零售范畴,但也有很大的差别。

天猫超市早在2011年就已诞生,定位是“线上商超”,以自营为主。通过布局全国的中心仓,天猫超市可以做到半日达或次日达;

淘鲜达于2017年上线,其业务模式更加接近“即时零售”范畴。用户可以在平台内下单附近商超的商品,并享受一小时送货上门的服务;

淘菜菜上线最晚,是在“社区团购”火热的2021年才开始运营。平台内商品定价较低,用户下单后,次日可在自提点取货。

仅从“线上商超”“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的定义就能看出,三者之间无论是供应链还是履约方式等,都存在明显差异。而此次重组的意义,也在于它们之间的“求同存异”。

首先是采销能力。天猫超市、淘菜菜、淘鲜达的主营品类其实非常相似,比如粮油、果蔬、肉蛋等等,都有着一定的重合。

format-jpg

(从上至下:天猫超市&淘菜菜&淘鲜达)

由于平台定位不同,这些商品的供给来源也有所不同。但如果能统一部分相似品类的供应商,对于整体的供给效率、议价能力等都会有很大帮助。

其次是履约能力。这三者履约方式的不同,造就了履约效率的不同,但对于“快”的追求都是一样的。

比如天猫超市在刘一曼接管后就开始了提速的尝试。去年刘一曼表示,从次日达向半日达以及小时达的服务的迭代,是猫超接下来最重要的变革点,未来天猫超市将进一步拓展城市仓网,和大润发线下400多个城市门店配合,实现当日达甚至小时达的服务。

而就在几天前,提速已经初见成效。据了解,到今年年底,天猫超市半日达将覆盖全国20座城市。80%以上的半日达本地订单,准点率都超过96%。同时,天猫超市还在尝试通过技术突破实现小时达。

不过在本地零售重组以后,无论是本地商超资源,还是末端配送团队,都有着整合共享的可能。如此一来,整体的履约效率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最后是用户定位。三个平台的目标客群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很大程度上被品类的重叠所掩盖。整合以后的好处就在于,三者之间可以进行更加高效的协同,构建出各自更加鲜明化的特征。

只有让自身的品牌形象通过差异化更加深入人心,本地零售业务才能真正从竞争走向合作。

 

3.内部握手言和,外部战火纷飞

此次整合完成后,本地零售业务的地位被抬高到了和淘宝天猫一样的水平。内部也由曾经的竞争关系,变为合作关系。

但是在阿里本地零售的前方,还有三场硬仗要打。

天猫超市、淘鲜达、淘菜菜业务模式的不同,意味着其要面临的对手也会更多——线上商超、即时零售、社区团购,有三个战场在等待着刚刚重组完成的阿里本地零售。

线上商超方面,京东超市和抖音超市正在虎视眈眈。它们和天猫超市一样,都在探索着履约效率的提高。抖音超市才刚刚上线不久,就已经在部分城市实现了半日达和小时达,正在用极快的速度追赶着天猫超市;

format-jpg

即时零售方面,京东到家和美团闪购都是强有力的对手。在商家资源方面,它们不落下风。末端配送能力上,达达和美团骑手都是强有力的竞争武器。淘鲜达想要冲出重围,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末端配送团队;

社区团购方面,多多买菜和美团优选一直占据着最高的市场份额。前者有价格优势,后者有品质优势,淘菜菜目前仍需明确自身定位——是用丰富性应对美团,还是跟拼多多死磕价格力?

强敌环伺之下,被内部寄予厚望的阿里本地零售能否成功突围,也让我们拭目以待。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报告中称,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就“1+6+N”组织架构重组方案发表员工内部信,宣布将成立六个新大事业群,包括云智能、淘宝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及大文娱集团,并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该行提到,阿里内部信还指出将实行控股公司架构,每个大事业群和其他投资将保留筹集外部资金和寻求上市的灵活性,当中淘宝商业除外。
11月17日消息,据“苏州发布”消息,11月15日,阿里巴巴苏州基地正式启动。此外,阿里文娱城市内容运营中心项目也在推进中,项目落户园区国际科技园,预计2021年第四季度将正式启用。阿里巴巴旗下大润发、盒马、淘宝本地商家运营中心、淘宝大学、养车等品牌门店也已相继落户园区。据介绍,2020年12月,苏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全面合作协议,16个项目签约落地。
1月19日消息,昨日,阿里巴巴发布“陪你过年”计划,希望和商家朋友、合作伙伴一起,为用户提供放心便利的春节服务。计划显示,1月20日,淘宝年货节将正式开启。春节期间,全国260家盒马门店将保持营业,饿了么联合餐饮商家保障本地生活所需。同时,淘宝直播将联合全国“村播”为农产品代言,助力特色年货销售。2月4日(小年)至2月19日,菜鸟与多家快递公司将
阿里巴巴发文称,近日,关于淘宝阿里云、菜鸟、本地生活各个业务裁员谣言传得很厉害,但谣言就是谣言。
公司3月28日宣布在集团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构建“1+6+N”组织结构。消息公开后次日股价上涨12%。该行认为,阿里业务集团分拆上市对阿里估值有正向作用。根据“1+6+N”架构进行分部估值,六大业务淘宝商业对应2024年10倍市盈率、云智能、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分别对应2024年2、3、2、0.5倍市销率,菜鸟为2026年25倍市盈率。
3月29日消息,周二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纳斯达克金龙指数收涨3.5%。消息面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日前发布全员信,启动新一轮公司治理变革。根据方案,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将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将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阿里巴巴集团则将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
3月29日消息,鸥玛软件涨超10%,三江购物一字涨停,君正集团、安恒信息、新华都、丽人丽妆、光云科技等集体高开。消息面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张勇28日发布全员信,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将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张勇表示,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未来都将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
8月9日消息,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阿里巴巴-SW“增持”评级,降本增效计划初见成效,小幅上调盈利预测以反映在淘特、盒马、饿了么等业务上的亏损缩窄,据分部估值法对进行估值,予估值区间145-157港元。国信证券认为,阿里整体收入同比基本持平,本地生活盈利改善显著。2023财年Q1阿里实现营业收入2056亿元,同比下降0.1%,收入增长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来自于淘宝的客户管理收入受疫情影响录得负增长。
电商头条
电商三大号之一,覆盖百万互联网电商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