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进军日韩,拼多多在亚洲寻找机会

电商君
2023-07-21 09:37
一、Temu开启亚洲竞争

在北美市场取得初步成功后,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Temu正将目光转回亚洲市场。

七月初,Temu将日本作为进军亚洲第一站,延续了一贯的低价策略,不仅同步迁徙了平台卖家的店铺与产品,还放出各式优惠促销和大额减免券。在物流履约层面,Temu选择了日本当地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并针对活动商品提供免运费包邮服务。

今日最新消息指出,登陆日本市场只是Temu亚洲扩张策略的开始,Temu大概率将在近期上线韩国站。

format-jpg

(图源:App Store)

数据分析公司Global Data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今年日本的电商市场今年将增长6.9%,达到1943亿美元,并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中美英之后的全球第四大电商市场地位。

而紧随其后的韩国去年电商规模超过1200亿美元,位列第五。在国内电商示范作用的辐射下,亚洲相对于零售传统更稳固的北美、欧洲市场,电商的人口渗透率较高,并常年保持着较高增速。

这样的香饽饽,自然早被巨头盯上。今年3月,速卖通在韩国订单增长率达到三位数,速卖通顺势宣布今年将在韩国市场中的营销、物流流通等领域投资1000亿韩元。

福布斯统计的2022年韩国人最喜爱的APP榜单中,速卖通成功入选,成为排名前20中唯一的中国APP,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去年海外双11速卖通在韩国开展的百亿补贴活动:凭借双11的流量加持,速卖通连续两月成功超越了韩国本土电商平台Coupang,在购物类App下载量上位列第一。

类似的叙事,Temu也在同期上演过一回。凭借圣诞购物旺季,Temu也成功压下了亚马逊一头,登顶美国下载量第一。随后超级碗千万美金的广告导流,和首月10亿美元的巨量补贴,进一步巩固了Temu势不可挡的增长态势。

format-jpg

(图源:Temu)

但相比于拼多多系以大张旗鼓的烧钱换市场,阿里出海的方式更加沉稳。4年前速卖通开始在韩国布局基建,并在本地支付、山东优选仓、送货时效等方面做足了基础建设。

只是无论路径如何,同为国内跨境电商,同在一个韩国市场,一旦Temu正式上线韩国站,与速卖通必有一战。


二、供应链层面竞争激烈

市场容量上限暂时不是这场竞争的关键。

近期Temu与Shein的官司炒得沸沸扬扬。起因正是两家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在消费者端,这种竞争反映为追求更低的价格、更高的曝光,而在消费者不易感知的上游,竞争更加激烈。

因为跨境电商平台本身基本不生产商品,他们仰赖供应商和第三方商家的产品丰富自己的货架。Temu针对Shein的诉状,核心要点就是对方“利用市场支配力量强迫服装厂商与之签订独家协议,阻止他们与Temu合作”。

华南高度成熟的服装供应链是Shein这些年成功的根本要诀。此前的商业叙事中大多强调新时代的网络营销、低廉的价格和Shein在链路反馈上的快速性:设计到交货最快只需要两小时,小批量测试打造爆款,一周上线数万种SKU.....这样短平快的打法,让自诩快时尚的ZARA们相形见绌。

如果再追问一句,为什么Shein能够做到这样迅速凶猛的打法?除了商业路径设计,更根源的答案就藏在广州服装产业链三十多年的积累:从技术、成本到生产链路,没有能够与之比拟的地区。

format-jpg

(图源:Shein)

去年年中,Shein就已经在此发展出了1000多家服装供应商,300多家核心供应厂商,进而影响全球快时尚风向。Temu则在努力地撬Shein墙角。除了以3倍以上薪资挖走具备华南服装供应链经验的Shein员工,也在广泛接触当地服装厂商,试图打造自己的柔性供应链。

换言之,当合适的供货商资源总量和产能相对稳定时,谁能掌握更多供应商资源,谁就能在价格和货架层面取得竞争优势。

跨境电商们在供应链层面的竞争还不止于此。

过去这两年,跨境电商跑出了速卖通、Temu、Shein和TIKTOK这出海四小龙。无一例外地,这四家都开始拥抱全托管模式。

明面上“全托管”运营模式主要面向不具备电商运营经验的制造业企业,旨在帮助这些企业实现“简单出海”。但实际上全托管的核心在于类自营,卖家只需要供货,平台负责卖货。

卖家看似省去了店铺运营、售前售后服务、物理履约等一系列烦恼和成本,却同时失去了在这些层面的自主性。当商家只需要向平台供货时,它实质上只是类自营模式平台的供货商。在启动阶段,各家给出的条件都相当优惠:免管理费、免仓储费,但很快有商家发现,自己对于商品价格同样被免去的发言权。

Temu、Shein和速卖通们全权负责商品定价,承担获客、运营、履约成本的同时从中赚取购销价差。而烧钱大战时,平台之间卷价格,就会自行下调商品价格,极大地压缩了商家利润空间。更尴尬的是,低价折扣带来的冲动消费也催生了极高的退货率,这让不少跨境卖家难以为继:跨境退货的物流成本远超国内。

最适合这一模式的卖家是工厂型卖家,只有以工厂级别的规模和产品管控能力,才能向平台持续供应价格低廉、质量优秀的产品。他们也因此成为各大跨境电商平台争夺的重心。

因此虽然不少国家地区的电商产业仍然是一片蓝海,但这些国内的竞争对手们一去到国外,依然免不了一场激烈争斗。蛋糕虽大,刀叉的数量却相对固定。一旦Temu进入韩国市场,具备韩国跨境电商经验的商家将面临速卖通与Temu两家的重点招商。

随着出海四小龙的海外知名度逐渐打响,获客可能不再是这些跨境平台们首要关心的问题。未来它们或重心将转移至国内的供应链管理。


三、卷价格仍是主题

目前Temu在北美市场的成功,证明海外版拼多多的发展路径已经基本走通。

而以日韩为代表的亚洲市场,有一定的独特性。因为地理位置因素,下国内电商巨头在亚洲市场的开拓存在一定地利。地理位置的远近,高度影响着跨境物流的速度与成本,这是跨境电商未来能否长远、健康运行的决定性因素。

更近的日韩,对于靠价格战取胜的Temu来说,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消息。从Temu在北美拓局思路来看,卷价格依然是拼多多海外竞争的主调。更低的物流成本,有利于Temu在日本和韩国开展价格战。

在日本,乐天、亚马逊和雅虎三家基本主导了当地电商市场,其中乐天占据市场份额比重最大,截至2021年用户人数高达9850万,占日本总人口的80%。这意味着国内跨境电商要想分走日本市场的蛋糕,需要直面相当强大的对手,难度较大。

format-jpg

(图源:速卖通)

而韩国市场Coupang和Naver两家体量接近,速卖通为代表的海外玩家也展现出十足的竞争潜力,玩家众多,市场整体更加分散。这为Temu未来入局提供了绝佳场景。

但无论在怎样的市场环境,后入局且缺乏在地优势的中国跨境电商玩家们,手中的王牌总归是更低的价格。价格被压低,则意味着竞争更加白热化。

在国内电商见顶的大背景下,海外增量正被各家巨头视作第二增长极。Temu如同当年的拼多多,以低价武器横扫市场。从北美到东亚,Temu的扩张持续。还有消息指出,东南亚市场同样在Temu的规划之中。那里是Lazada的大本营,阿里海外电商最重头的部分。近日Lazada再度获得了阿里巴巴高达11亿元的注资。

巨头出海,竞争无可避免。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4月25日消息,多名TEMU商家反馈,根据平台买手所发送的相关通知,本周日,在美区市场,半托管即将向卖家开放从中国发货的模式:即消费者下单后,卖家可以直接从国内发货运到美国消费者手里。
此次合作旨在确保TEMU平台上的商品符合严格的安全与法规标准。
4月8日消息,TEMU宣布进军马尔代夫市场,为当地消费者提供跨境网购服务。这一举措标志着TEMU在巩固欧美市场后,开始加速拓展新兴市场版图。同时,TEMU与马尔代夫邮政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将依托后者完善的物流网络,为马尔代夫全国提供包括PickPost自提点、送货上门和到店取货等多种配送服务。这一合作旨在提升配送速度和可靠性,确保订单能在较短时间内送达消费者手中。
4月8日消息,TEMU官方宣布半托管店铺满减券功能正式上线,并同步开启体验店铺征集活动,入选体验店铺将优先获得该功能入口。此次满减券功能为商家提供了多样选择,系统设有多个满减梯度,商家可圈定一批商品共同参与。以常见的满减规则为例,如满100减20,消费者在店铺页或商品详情页即可领取。当消费者下单商品总售价达到100元门槛,就能使用20元满减优惠券,而这20元会分摊在订单用券商品的供价中。
4月8日消息,TEMU正在与领先的全球测试、检验和认证服务提供商Eurofins Consumer Product Testing和Eurofins Assurance合作。此次合作旨在提高TEMU产品安全流程的透明度,加强质量控制,并确保平台上销售的产品符合严格的安全和监管标准。
4月2日消息,TEMU已于几日前正式开始邀请澳大利亚本地卖家,在其平台销售产品,目前该模式已在美国、英国等十多个市场推出。据知情人士称,平台上50%以上的新卖家,都能在20天内完成首次销售,TEMU发言人表示,对于消费者而言,本地卖家加入意味着能在TEMU上买到更多来自澳大利亚卖家的产品。
3月31日消息,TEMU近日再次扩大其半托管业务版图,正式上线马来西亚站点,并已正式对商家开放入驻及商品发布,此举亦标志着TEMU在东南亚市场的深入布局。
通过提供本地化支付解决方案,双方将共同开拓墨西哥、哥伦比亚、乌拉圭等14个新兴市场。